“忽悠”老倪登“论坛”

  • 2010年10月23日
  • 群贤文苑
  • 作者:王伟明(1979级中文系)
  • 浏览次数:

  10月中旬某日。午夜,忙完案头工作,我照例登陆“bat365在线平台”网,点击“校友总会”,想了解“校友征文”又挂出什么文章?猛然,一行熟悉的字幕跳入眼帘:“倪乐雄:从甲午海战看战术火力的决定性意义”,这篇作品刊登在《校友论坛》,我于第一时间看到,不免一阵欣喜。
  作为知名学者的老倪(我还是沿用同学时代的称呼。他的一些事迹可见我的《那些同学那些事》——刊登于“校庆征文”)从未亮相厦大网站,此次之举纯系受我“忽悠”的结果,权在此披露一些内情。
  近些年来,老倪在中国海权研究领域风生水响,不时推出重量级的力作,不但成为国内外各种高级别学术会议的常客,还应邀到美国、加拿大、希腊等国讲学。早在半年前,老倪就给我挂过电话,言最近正在研究中日甲午海战问题——这个问题犹如海战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虽然不乏学者闯入,但都不得要领。面对挑战性的课题,老倪也跃跃欲试——他发现,北洋海军之所以惨败,是因为炮火射速远逊于日本联合舰队,由于北洋海军将领事先已得知自身的劣势,故排出的不合常规的阵势,其实是不得已又最合理的选择。老倪又言,他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计算出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每只舰每小时射出的炮弹数,前者与后者差距悬殊,北洋舰队盖因火力绝对弱势导致海战失败,由此印证海权学大师马汉的理论:战术火力是海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老倪得意地告诉我,这项工作是前无古人的。他从细节—炮速入手分析失败原因,进而提出政治制度腐败造成失败之必然,将对传统“甲午海战”观作出颠覆性结论。
  我非专业人士,而老倪却把我引为“知己”,细究个中原委,乃是因为老倪在闯入海权研究领域时,我无意间作了一次“助攻”。
  1996年秋,我赴上海参加长宁区政协组织的一个会议,老倪闻讯,将我邀往他家餐叙,其时,他是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科系的教师,刚评上副教授,主要是研究战争与文化。但该校以理工科见长,故老倪的学术研究并未引来多少关注。聊天中,老倪感叹到,已经近10年未回厦门、福建了。对那片蓝色的大海真是向往之至啊。他问我,能否给他创造点条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机关公务员,又远离学术单位,当然无能为力,但我突然想到,泉州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正在筹建,计划于来年召开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我受邀担任研究会的副秘书长,负责组织论文征集,我顿时有了主意,问他是否愿意写篇郑成功研究的论文?如能提交会议,来闽的机会起码有八成把握。老倪欣然应允。
  几个月后,老倪寄来论文《从海权和社会转型的角度看郑氏水师》,洋洋洒洒近万字,他从世界历史的背景考察明末清初郑成功海商集团的崛起,通过中西历史比较研究,说明郑氏海上军事力量同西方意义上的制海权的关系,并指出这一军事现象背后更为深层的社会意义。论文的主要观点是:郑氏海商集团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海上军事——商业复合体,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郑氏海商集团是向传统指令性社会结构发起强有力冲击的一股社会力量,是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市场原则的代表。郑氏海商集团的出现至少能够说明,在没有外部力量介入下,中国在特殊的地理区域(东南沿海一带),能够自发地产生出一定规模和程度的资本主义。
  这篇论文,在前人汗牛充栋的郑成功研究论文中,另辟蹊径,脱颖而出,可谓新时期郑成功研究的代表之作。老倪如愿以偿地来到福建、来到泉州参加学术研讨会。从此,他串连马汉、郑成功这两位东西方海洋世界的杰出人物,在海权领域的学术研究一路耕耘,成果迭出。(可参见他在“校友论坛”正文后的简介)
  今年9月初,老倪应邀参加南安举办的“郑成功学术研究会”。而此时,他的甲午海战论稿也杀青了。文汇报《文汇讲堂》编辑闻悉,有意专版刊登,但给出一个条件:按惯例,应到某大学作个专门讲座。老倪乃征询我,请我在泉州找一所高校以遂其事。
  我的第一反应是:老倪的最新研究成果,应当回馈给母校——我从网上看到,中文系正在举办系列迎九十校庆讲座。于是建议他联系丹娅(中文系教授)或星民(新闻学院教授),由他们安排讲座。不久,老倪给我回话,丹娅、星民都深表欢迎,但厦大到9月中旬才开学,而他无法等到那时。
  我只好又为老倪作一次“助攻”。我联系了华侨大学人文学院的庄锡福教授(他是厦大1977级历史系学长)。庄老师一口应承。举办讲座当日,正是华大开学之时,许多学生都要上课,庄老师只集中了他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虽然场面不大,但同学们对能够与一位著名学者面对面交流学术,还是颇为欣喜的,讲座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10月9日,文汇报《文汇讲堂》整版刊登了老倪在泉州华侨大学的演讲,当我看到报纸时,止不住满心喜悦:这件学术宣介工作,可谓功德圆满了。但是,随之我又稍感遗憾——毕竟,我们最初的心愿,是让母校的学子们共同分享。这时,我忽然灵机一动,建议老倪将作品投给母校网站的“校友论坛”,我“忽悠”他说,别小瞧论坛“小众”,能在母校的空间留一点印记,意义非凡,为九十校庆献礼更是无上光荣!
  显然,老倪接受了我的“忽悠”。于斯,我萌生了一种新的期望——愿7901诸君,都能踊跃参与到庆祝母校九十华诞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