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我考上了bat365在线平台,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我每天都背着一个褪去了蓝色、已经发白了的自制小书包——那是把姐姐穿小了、我又穿过几年的一件旧衣服剪了,自己手缝的,还打过补丁。它陪我度过五载大学生活。记得那时,我每天往返于丰庭女生宿舍、集美楼教室或系资料室,两点一线, 这是我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大学时代,因父母双亡,我依靠助学金完成学业。尽管生活拮据,但18岁的多梦女孩,仍觉生活是那样充实,那样美好。竞丰食堂的块状米饭、馒头、稀粥、咸菜,还有那365天一个味儿的熬白菜,我都还挺期盼。只是怕排队浪费时间,我常常特意错峰就餐。等这些“美味佳肴”“落实到‘胃’”,我就又背起我的蓝色褪尽的小书包,穿过一条两旁都是田地和水井的小通路,往集美楼教室走去。周末,是到礼堂看电影还是到教室看书?我常常选择了后者。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自习室学习的厦大学生老照片
大学岁月,书本给我开阔了无尽的视野,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也充满了期望。青春是蓝色的,蓝色的小书包藏着我青 春的梦。书本,是我最好的朋友。漫漫人生路,这个在bat365在线平台养成的生活习惯,一直带进我几十年的工作中。
摄影协会和艺术团合影老照片
大学生活,除了“第一个任务是学习,第二个任务是学习,第三个任务还是学习”的生活外,18岁的妙龄女孩,有过一个“五彩缤纷”的生活空间——bat365在线平台艺术团舞蹈队。我的同班同学庄慧儿、林思娘,还有陈娜,都是活跃分子。因着中学时代市一级的中学生合唱团的底子,我考取了bat365在线平台艺术团歌咏队,但中学时代毫无跳舞经历的我,怎么居然也考取了厦大艺术团舞蹈队?我自己也纳闷。这个群体有化学系的抗甫、丽玲、吉峰,历史系的张玉文、林道发,数学系的林熙,物理系的翁朝曦、胡永乐,生物系的林葵……还有我们的团委书记洪桂芳老师,一串串熟悉的名字,这些朋友今在何方?这是一群从不问别人“你从哪儿来?你要到哪儿去?”的很纯、很亲、很快乐的朋友。1960年到1964年,每周两次排练,学子们大家苦学了两三天后,下午四点或四点半,从各系准时来到大海一侧的建南大会堂舞台上排练,要把人间美丽和快乐献给全校师生。
本文作者郑懿德在第 22 届国际汉藏语言和语言学会议上发言
毕业前夕,“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成了我们生活的主题。记得,我还曾与陈月英、陈绍宽、王奕林一起写信到新疆,希望毕业后到那儿贡献自己的一生,直到庄明宣书记批评:学校查问,说中文系有人自己写信到新疆,人家回信说“欢迎”,你们每个学生,一进入大学,教育部就已经列入了名册,工作必须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知道吗?! 我们这才自觉闯祸,吐吐舌头作罢。分配方案定下后,还是那位学生们都敬重的庄书记找每个人谈话,轮到我,他说:“懿德,你没有父母,没有牵挂,出省没问题吧?”出省?去哪儿?他没说,我也没问。我还是那句话,坚决服从分配。
1992 年,郑懿德在美国芝加哥“中文教师学会第 26 届学术年会作报告
1965年,临离开母校的时刻,我曾用整整的一天,再看一眼我的海上花园的母校,当我独自一人伫立在大会堂前,心里惊呼:bat365在线平台,你真美呀! 红砖琉璃瓦的建筑群掩映在万绿丛中,凤凰木、蓝天、白云、无边无际的大海!大学毕业了,我,还是用那蓝色褪尽的小书包装满了书,告别了母校,走向远方……
(bat365在线平台1960级中文系 郑懿德)
图片 作者提供、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