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师德师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师德师范 -> 正文

名师风采:浪漫而有风骨的“管理会计之父”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13日 00:00 浏览次数:

“前沿求索几度秋,由技入道勇探求,攀登莫负平生愿,巍巍砥柱立中流。”12月6日下午举行的2006年度“余绪缨奖学金”颁发大会上,84岁的bat365在线平台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余绪缨教授,与往年一样赋新诗。从第一次发放奖学金开始,每年他都会创作一首新诗送给获奖的学生,诗中蕴含着余老做人和做学问的原则。

人物名片

余绪缨,1922年8月出生于江西靖安,1945年毕业于bat365在线平台会计系,并留校任教。长期在bat365在线平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任bat365在线平台会计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联系人、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会计国际学刊》(美)编辑政策部成员、中国会计学会顾问。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余绪缨在我国率先致力于“现代管理会计”这一新兴学科的引进、创建、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包括微观管理会计、宏观管理会计和国际管理会计三个组成部分的广义管理会计体系的新概念。目前,他是全国惟一的管理会计博士生导师。

2005年,余绪缨教授(右三)与部分在读博士生同游厦门万石植物园。

80岁收到特别的生日礼物

学生们集资设立“余绪缨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会计学子

每年余老生日,弟子们都会想方设法准备一些贺礼,但余老从来不收。2001年,余绪缨教授80岁大寿,这一次学生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出一份礼物,便拐弯抹角地打探老师最想要什么。余老的回答是:“对我来说,学术生命比生理生命更重要。”

最后,学生们想出了一份最合适的礼物:筹集资金设立“余绪缨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会计学子。余绪缨指导过的博士和硕士们纷纷响应,20多万元启动基金很快到位。这些资金全部都是弟子们捐赠的,此后每年都有新毕业的弟子加入捐赠。从2003年正式启动到现在已颁发了四次奖学金,有45名学生获奖,奖励资金17万多元。

“余绪缨奖学金”的奖励额度在目前bat365在线平台设立的所有个人奖学金中是最高的,获奖学生按等级不同授奖,最低3000元,最高8000元。余绪缨每年都要亲自给学生们颁奖,他很喜欢这份礼物,因为这个奖项是“先进帮后学”,由已取得成就的师兄师姐募捐设立奖学金来奖励后来的师弟师妹,除了物质上的资助更有精神上的激励意义。

被誉为“中国管理会计之父”

60多年从未离开过厦大,经他培训的学员“像种子一样撒向全国各地”

1945年,bat365在线平台商学院会计系毕业的余绪缨留校当了教师,此后60多年从未离开过厦大。

现代管理会计是西方近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决策性管理会计为主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余绪缨在我国率先致力于现代管理会计的引进、创建和发展,创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填补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空白,成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81年,他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了一期管理会计培训班,经他培训的这批学员“像种子一样撒向全国各地”,而余绪缨也被称为“中国管理会计之父”。

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国际权威性会计刊物《会计国际学刊》,由5名全球知名学者组成编辑政策部,余绪缨是惟一的华人成员。

60多年来,余绪缨几乎每年都坚持写论文。从他的著作和论文目录中可以看到,1947年至今,除1965年到1975年中断的10年,每年他都要发表数篇论文及出版学术著作。现在,84岁的余老还要上课、参加学生的论文答辩。

到了国外,走上讲台也赋诗商学院会

喜欢听中国古典音乐,并且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学知识底蕴

余绪缨是个很浪漫的人,他对诗的爱好一直渗透进了他的学术研究中。除了喜欢在演讲中以诗歌来结尾外,甚至在自己的论文中也时常会附上一首小诗。就是到了国外,他走上讲台也要赋诗,并用英语解释给美国人、英国人听。余老能说流利的英语,他的诗一定要自己来翻译,别人翻译他还不满意。

“诗可言情,可言志。”余老说,对诗的喜爱源自父亲。他的父亲余昌灏是清末最后一代秀才,在父亲的影响下,余绪缨5岁开始背诵古诗文,并开始学写诗词。“那时夏天乘凉时,父亲就要考我了,他很严厉,所以我也不敢放松。”余老说,幼年时的背诵使得他的记忆力特别好,进入小学后连续跳级。

除了诗,他也喜欢听中国古典音乐,并且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学知识底蕴。在美国讲学时,他引用《孙子兵法》来讲解管理会计,在他看来管理会计涉及的就是战略和战术。

余老性格潇洒,思想活跃。据说一个弟子写博士论文时,以小说手法叙述民营企业由小做大的过程,来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并结合国内具体实践,突破了以往只借鉴西方分析上市公司的成果来分析国内情况的界限。对此外界褒贬不一,贬者认为不符合学术规范,褒者认为角度、内容非常有创意。作为导师的余绪缨则说,形式不是绝对的,只要有核心思想、有创新,即使写成诗歌也是有价值的。

周末,余绪缨的弟子会亲自或派人去帮他处理一些电子邮件,并作一些文档整理。去得最多的齐培鹰女士说,余老相当细心,到了她上门的时间,他都会非常准时地开门迎接,并且备好茶水。

收弟子“求质不求量”

20多年带出的弟子仅40多人,有一官半职的他都不收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余绪缨开始招收“现代管理会计”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了大批管理会计教学科研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主持的现代管理会计博士点是我国迄今为止这个研究方向惟一的博士点。他的弟子遍布世界,其中还有洋弟子。

20多年来,余老带出来的弟子有40多人,这个数字对于博士生导师来说太少了,但他却说“宁缺毋滥,求质不求量”。

“现在大学都在扩招,研究生也跟着扩招,其实这是错误的。”余绪缨说,扩招后上大学的人多了,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解决了年轻人的出路问题,其实毕业后又会遇到就业难的问题,最后还是成为一个无法解决的社会难题。

余绪缨收弟子很苛刻,有一官半职的他都不要。“在国外第一等人才是经商的,第二等人才是学者,当官的是最低等人才。”余老很认真地说,现在国内一些官员到高校读研究生、博士生,结果都是秘书来替他们上课,有一个专门的写作班子捉刀写论文,“官员拿学位的水分太大”。

余老不收官员,对于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却不拒绝。“有工作经验的,他们有实践,自己有判断能力,不是我说什么就听什么,这样的人我可以收。”

余老很欣赏跨学科报考研究生的那些人,“跨学科来读博士的,他们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取得的成就也会很大。”

想做余老的弟子,英语和电脑必须过关。余老说,这两项只是学习的工具,不能不会,做他的弟子,英语水平必须超过6级,要会熟练应用电脑。

因为对招收弟子抱着“少而精”的态度,余绪缨曾间隔了一两年不招新弟子。明年4名弟子毕业后,他准备隔年再招新弟子。

拿奖学金,“德在先才在后”

他最恨学术腐败和趋炎附势的人,会直言不讳地鄙视那些“拍马屁”的人

余绪缨最恨学术腐败,他说,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学术作弊以假为真时,真的东西也不再被人信任了。著名数学家邱成桐的一句“中国高校学术腐败不整治,中国科技发展至少倒退20年”的警示,让他感触最深。

去年2月,他曾以“一个老厦大人的肺腑之言”为题,给院、校领导写信揭露校内存在的学术腐败问题,要求进行彻查并严肃处理,今年8月他再次写了一封公开信。

“读书育人,育人为大”,这是余绪缨的教学原则。在他看来,“德”是最重要的东西。他说,会计是经济的东西,而经济是需要人来做的,所以管理会计也是一门兼容人文的学科,有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二是人文层面。他特别强调要“由技入道”去解决问题,做学术应该上升到道德的层面。

“余绪缨奖学金”启动前,他定下了第一条件:奖学金的获得者要“德在先,才在后”。虽然申请奖学金没什么门槛,但只有经得起评审委员会调查甄选确认“有公益心、诚实、正直和有爱心”的学生,才能获得奖学金。

余老说,如果发现自己的弟子交上来的论文有抄袭的迹象,他会毫不客气地马上让他滚蛋。

“我的眼里容不得沙子。”余绪缨说。曾有一个学生想投到他门下,但他发现这个学生的论文有抄袭嫌疑,于是坚决不肯收。“学术界应该是一片净土,高校被称为象牙塔正是因为它的纯净。如果连象牙塔都被污染了,社会还会进步吗?”

余绪缨的弟子将导师对“德”的看重形容为独特的“余氏风骨”,并对此极为敬仰。

他最痛恨趋炎附势的人,熟悉他的人说,余绪缨会直言不讳地鄙视那些“拍马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