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群贤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群贤文苑 -> 正文

难忘的“峥嵘岁月”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11日 00:00 浏览次数:

1950年8月我入学厦大教育系。 那时厦门刚从黑夜迎来黎明。我在旧社会生活、学习20来年,苦苦求索,追求进步,终于梦想成真。其兴奋、幸运之情,至今仍历历在目。新生共和国百废待兴。我们正处在一个特殊年代,作为解放后第一届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投身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及做好社会工作(我历任班长、系首代、团支委、校学生会执委兼学习部长等),却是更为迫切和繁重。学习、革命、社工三项任务贯穿我大学生...

1950年8月我入学厦大教育系。 那时厦门刚从黑夜迎来黎明。我在旧社会生活、学习20来年,苦苦求索,追求进步,终于梦想成真。其兴奋、幸运之情,至今仍历历在目。新生共和国百废待兴。我们正处在一个特殊年代,作为解放后第一届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投身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及做好社会工作(我历任班长、系首代、团支委、校学生会执委兼学习部长等),却是更为迫切和繁重。学习、革命、社工三项任务贯穿我大学生活的始终,让我度过一生中难忘的 “峥嵘岁月”。在此,仅择其要者加以回顾。

一、 校园情景,深受熏陶默化

踏进校园,略感荒僻,却显生机、奇伟。她得天独厚,我情有独钟。后面靠山,我每拾级而上,在错落有致的教工房舍之前极目远望,校园景象渐露生机;中有田园,郁郁葱葱,我身临其境,与农家聊天,干点农活,频生家乡耕作情趣;清晨翻过五老峰,观看红日东升、大海波涛,倍觉心旷神怡。园中座座奇伟建筑和寓意深长的名称,更发人深思。“??”、“映雪” 的男生宿舍,不是在时刻激励学子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吗?女生入住芙蓉楼,又在喻示女大学生们的纯洁、秀美品貌;各科系学生必去的校图书馆,命名群贤楼,是在勉励厦大学子博览群书,通晓古今,成为社会贤达、国家栋梁。还有“集美”、“同安”等,无不寄情托意。我感悟校主陈嘉庚及其设计先辈的深切厚望和高瞻远瞩,让我辈深受熏陶和默化,任凭岁月流逝仍梦牵魂萦。

二、 备战抗敌,锤炼卫国意志

50年10月,全国开展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厦门地处敌人“反攻大陆”前哨。为减少损失,保存实力,学校理工农医院系师生及全校教职工家属疏散到龙岩、长汀一带,留下我们文法、财经院系师生与敌人作斗争。我们面对海上炮击、天上轰炸的弥漫硝烟,镇定、紧张、有序地战斗和生活:在五老峰下奋力加固防空洞,挖掘掩体坑道;炮击、轰炸一来,便冒着浓烟救护伤员,轻则就地包扎,重则急送医院;利用战斗空隙,急入坑洞上课学习;夜幕降临,寒风习习,就着装巡逻校园,防范敌特破坏;……我们坚持战斗生活近一年,心中没有过恐慌和畏惧,只有战斗的意志和取胜的信念。我曾经投奔解放区参加革命,但并未经历如此险恶的抗敌战斗生活。今次我能在火热斗争中锤炼捍卫初生共和国的坚强意志而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

三、 土地改革,增长革命才干

51年10月,学校受上级指示,部分师生被派往福建省安溪县参加土地改革斗争。安溪是山多田少、土匪多、封建剥削残酷的穷乡僻壤。我先后被派往榜头、溪内乡担任土改工作队中的厦大工作组组长,在工作队领导下参加乡土改的全过程:初期访贫问苦发动群众;中期召开群众大会,审判地主恶霸;后期建团、建网、组织民兵、主办训练班等等。头绪多任务重,斗争形势复杂,政策要求严格,我们没有经验,只能多请示汇报,多学习政策,多总结交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一个乡分散成十个八个村庄,彼此相隔一、二十里。我们每次下村,都得跋山涉水,经过无人区,经常遭受歹徒、野兽袭击、恐吓;摸黑归来还得轮流烧水做饭,还得连夜整理、核实材料上报;后期主办骨干训练班,还得编教材、写讲稿;开审判大会时做复杂的组织工作等等。我们就在如此紧张、艰苦斗争生活中受到了磨炼,增长了才干,为?除封建老根、巩固共和国政权的革命事业做了点贡献。

四、社会调查,学习求真务实

52年暑期在班主任潘懋元老师带领下,我系50级同学遵照中央教育部的部署,前往福建晋江地区开展教育调查工作。其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状况,为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文教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工作光荣,意义深远。我被委任厦大工作队队长,在老师指导下,按照中央政策,实施调查要求。我们分成七个典型调查组,分别对师范、中学、小学、民校学校中的人员配置、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招生考试、经费收支和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展开调查。被指定调查的学校都引以为荣,热情接待,主动配合,如实汇报。经过近二个月的查阅资料、个别访问、召开座谈会等紧张、有序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最后由我起草调查报告并被派往省会参加全省各工作队的总结大会。通过这次社会调查给了我们深刻启示:只有深入调查,求真务实,国家决策才有坚实依据,我们学习专业才能克服浮躁,止于至善。

五、教育实习,实践知行合一

晨曦,鼓浪屿显得格外优美、清新。厦门市实验小学一间教室里传出老师带领学生朗诵唐诗的声音;另一间透过 玻璃可见老师在有趣提问,学生争相发言。这是厦大教育系50级同学在教育实习中正在进行试教的情景。

53年6月在修习了由潘懋元老师开设的“教育史”、“教学法”和李培囿、汪西林、陈汝惠等老师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群众教育”和“语文教学法”等等教育、教学理论课程之后,为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学习做合格的人民教师,系里组织到厦门市实验小学、厦门市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实习由汪西林教授指导。我作为实习班班长负责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观摩、试教、班主任见习等工作。我班大部分同学没有上过讲台教过学,今次在该校老师热情帮助下,一边观摩该校优秀教师的课,一边写教案、备教法、见学生,实行试教;课后听取意见,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直至受到好评。在实习中大家加深了对青少年学生的热爱,增强了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心,对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当好班主任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学到了一些教学艺术。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初步得到印证和完善。

53年7月奉命提前毕业。厦大三年只是我人生旅途中的短暂时光,但它给我的教育和锻炼,却使我离校后30年、50年难以忘怀,受用不尽。我和同班多数同学投入首都怀抱,大都专业改行,边干边学,时势变迁,道路坎坷,但母校“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精神一直指引着我:当60年代、文革时期遭遇困难,身心受害时,我没有退缩,没有悲观,始终自强自信;当50年代、80年代取得成就,受到表彰时我做到不骄不躁,止于至善。侨居海外,时空变换,母校情结,年久弥深,爱国情怀,更见炽热。我珍惜校友情谊,遵循母校嘱托,和热心校友一道,为重新启动澳洲校友会(原先筹备了四、五年未能成立而陷于停顿、涣散)的筹建工作,经历近一年的紧张、有序、团结合作,终于正式成立。我积极参加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活动,撰写多篇反独促统专论,揭露“台独”阴谋,宣传国家政策;我兴办华夏文化学校,为华裔子女学好中文,培植热爱祖籍国感情,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而坚持不懈。厦大精神永不褪色!

2008年9月于澳大利亚悉尼

上一条:悼念增炳学弟

下一条:意外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