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群贤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群贤文苑 -> 正文

黄花照汗青坊巷留英名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4日 00:00 浏览次数:

6月5日上午,阳光灿烂,广州市黄花岗72烈士陵园墓道两旁苍松挺拔,翠柏葱郁,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1,200多人身着统一的蓝色体恤衫,有老年、中年、更有青年学生,人潮涌动,彷佛一片蓝色的海洋,秩序井然地排成巨大的方阵,集体向纪念碑敬献花圈,鞠躬致意,共同静默缅怀革命先烈。

红色的横幅标示:“香港侨界寻访辛亥先贤足迹参访团”。

我站在人群中,被眼前这个庄严肃穆,浩大壮观,而又井然有序的场面所震慑;被他们在烈日当空下,瞻仰陵园,缅怀先烈,那种肃穆的神情所感动。

黄花岗72烈士陵园, 这里长眠着100年前广州起义而壮烈牺牲的72名烈士。他们当中有31位是华侨,8位归国留学生。其中,有一位就是从福州三坊七巷走来的志士、留日学生林觉民。白云悠悠,微风吹拂。跟着瞻仰陵园人群的脚步,我绕着纪念碑缓慢地走了一圈,凭吊远去的英魂。昨晚,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东省话剧团演出的反映林觉民献身革命、舍弃小我的感人话剧《与妻书》,那激昂又让人泣泪的画面,又一幕幕呈现眼前。

霎那即永恒

林觉民,福建福州人,1911年牺牲时年仅24岁。他生命中那短暂而灿烂的瞬间,留给人们“霎那即永恒”的感悟。林觉民是当年青年中的佼佼者,他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4月他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进攻总督衙门,不幸受伤被捕;后被清朝杀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72烈士之一。不到半年,震惊中华大地的武昌大革命成功。黄花岗烈士殉难一周年之后,孙中山先生在一篇祭文中悲叹:“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流露了不尽的悲怆之情。100年后的今天,我站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前,默默地寻找着林觉民的名字。

林觉民,这刻在丰碑上的三个字,不知被多少只怀着敬仰、惋惜心情的手抚摸过,变得温润透亮,像星辉般隐约地闪耀着不息的光芒。与林觉民名字一样永恒的,还有他的《与妻书》。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1911年春,林觉民从日本回福州三坊七巷家短暂停留,即转抵香港,准备前往广州发动起义。那天夜晚,在香港滨江楼挑灯“泪珠与笔墨齐下”,写下感人至深的、爱情与生命的不朽篇章。“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话剧《与妻书》让我刻骨铭心的是6个字“情与爱、生与死”。我被林觉民舍己之爱,成全天下人之爱的爱国精神和博大胸怀深深打动。他的心灵在那种纯洁炽热的爱情与高尚的民族情怀中,得到净化与升华。故而“霎那能永恒。”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生命是何其宝贵! 生和死是人生的最难面对的大事。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的人活得窝窝囊囊,有的人活得志得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无闻,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林觉民在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为正义、为民族而死。“人死了,他还活着!” 历史远去了100年,他依然还活在世人的心中。

今天,我们站在“黄花岗72烈士碑”前,缅怀先烈,更应该思考如何“活着有意义”的问题。翠绿的树荫,给我清凉的感觉。纵览园内的八角亭、四方池、石桥旁,不时有前来瞻仰先贤的市民。附近树荫下,有一群男女在悠闲地活动,还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趁着星期日,来黄花岗公园游玩。生活在和平幸福环境中的新中国的普罗大众,可记得今天的日子来之不易?

坊巷留英名

站在黄花岗,我忆起了昨晚《与妻书》话剧中的一幅场景,细雨霏霏中,一群男女撑着雨伞在福州“三坊七巷”的石板街中穿行。林觉民的家就在三坊七巷,这里是林觉民与他妻子结婚、生活、诀别的地方;是他与他父母诀别,义无反顾地走上为改变民族命运而献身之路的地方。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中心的一个街区。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栉次鳞比;它是自唐宋以来形成的一群古代坊巷,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这个街区不仅屋宇楼台亭阁奇特,融人文自然景观与一体,而且是历代风云人物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卢沟桥事变等等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三坊七巷都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等几十位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其中,就有长眠在黄花岗的辛亥先烈林觉民。

位于三坊七巷的林家宅院现辟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911年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把祖宅卖了避难,买主叫谢銮恩。他有个孙女后来也很出名,叫谢冰心,小时候曾居此。作家冰心曾经写文章追忆过自己的这个故居。林觉民有个堂哥林长民。林长民是1919年“五四”运动引发者之一。1919年5月2日他在北京发表文章,惊呼:“山东亡矣,国将不国,愿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天后,“五四”运动爆发。他生了一个很有名的女儿,叫林徽因。她被人称之近代才女,是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曾经参与新中国国徽的设计。作为林觉民的侄女她亦曾在此居住。林觉民的故居,是冰心的故居,也是林徽因的故居。“一座宅院,三位名人”。三坊七巷名人辈出,是人杰地灵乎?历史偶然乎?我更相信: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沃土,培育出这些具有民族魂魄的壮士豪杰、名人贤达。

铸就民族魂

站在黄花岗陵园,我看到孙中山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镌于墓坊前。墓坊后峙立着一座纪功坊。记功坊前后各72块青石迭成崇山型,象征72烈士。它是72个高大的身躯,铸成的一座不朽山峰。

从这个纪功坊,我遥想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黄花岗这座72个身躯铸成的山峰,连着百多年来,孙中山、毛泽东领导下的,以及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进行了千辛万苦和不屈不挠的探索,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无数仁人志士、人民英雄们的身躯铸成的、连绵不绝的山峰,铸就了伟大的民族魂魄,奠定了今日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新中国。

我沿着陵园的台阶拾步而下,看到记者正在采访几个身着蓝色体恤衫的青年学生,他们是“寻访辛亥先贤足迹参访团”的,听到他们感慨地说,要向先烈们学习那份使命感,要以身为中国人为荣,要思考如何为国家做出贡献。

青年们说得好!阳光灿烂,我欣慰地步出陵园,眼前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的现代街市。

bat365在线平台旅港校友 李金林

记于 2011年6月15日

香港侨界1,200人瞻仰黄花岗72烈士陵园后合影留念

上一条:心中的敬仰

下一条:珊珊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