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bat365在线平台外文学院(原外文系)1980级英语专业校友,持有哥伦比亚法学院的法学博士、亚拉巴马大学硕士学位及中国bat365在线平台文学学士学位,曾在美国Davis Polk & Wardwell和Brown & Wood 律师事务所纽约总部担任律师,主要业务集中于证券及兼并与收购。于2003年3月加入摩根大通,总体负责摩根大通在华业务特别是投资银行业务,有着十五年的企业融资及顾问经验。
在去年11月召开的“2004年中国国际金融论坛暨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记者与李小加初次相遇。站在记者面前的李小加有着成功人士的典型特征??脸和手都晒得黑黑的??这是经常打高尔夫球的结果。
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是个资深的投资银行家。说到在中国投资银行界最引人关注的问题??在中国设立中外合资证券公司的话题时,李小加引用婚姻关系来形容该事件的现状:“现在‘请进来’成立中国证券公司合资的外资股份不得超过33%,只做小股东,相当于只是请来结婚,倒插门,不得另立门户。”
“可是,回顾请帖送出去的两年多以来,娶进来的‘媳妇’屈指可数,大家闺秀几乎没有,唯一一个,也是送了彩礼后并没有真嫁进来,嫁的正是自己家人。为什么呢?大家都很清楚,证券公司信誉与名声是其唯一真正资产,这些全球性公司都是百年老店,品牌打造数十年,而要出事,可毁于一旦,它们输不起,也自然会感到嫁不起,不好的婚姻同床异梦已很可怕,夫妻间再有连带责任影响相互名声与信誉,更让人三思而后行。”一些艰涩难懂的金融话题在他口中变得如此通俗易懂,或许这正是投资银行家的魅力之一。
从工人、记者到华尔街律师
第一次和李小加谈话,他不厌其烦地为记者介绍国外投资银行的运作和结构,甚至还画起了示意图,交谈中不时可见当年华尔街律师的影子。他在华尔街做过四年律师、有着逾十年企业融资和顾问经验。
但走到华尔街之前,李小加的路可以用“普通”来形容。“我生在北京,长在甘肃,没上过高中,上完初中就去石油技校,做了四年石油工人。”话一出口,在座的人都吃惊得张大了嘴。
“我是当完石油工人就去考的大学。”在石油工人这样繁重的工作之余再准备高考,其中的艰苦可想而知。可李小加只淡然一笑,“那个时候高考很容易。”
1984年bat365在线平台英文系毕业后,李小加终于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北京,在《中国日报》社做记者。
“我们那个年代比较不幸的是没有什么选择,比较幸运的也是没有什么选择??不像现在的大学生,大学毕业了,想干这个想干那个。而那时,其他的选择比起我所做的选择差多了,所以几乎是毫无选择地走上了目前这条路。比如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能进到北京的中国日报社,那想都不想就进去了。后来有机会拿奖学金到美国去读书,那也是几乎不用考虑的选择。尽管将来干什么、是不是一定要去干什么,其实并不知道。”
1986年,李小加“想都不想”地去了美国亚拉巴马大学,攻读新闻学研究生。这段留学生活给了李小加全新的生活体验。
“我的留学生活艰苦但很有乐趣,我自己觉得比现在的留学生乐趣高多了。我们到美国的时候,国内的发展还很差,机会很少。所以到了美国觉得一切都很好,连自己都有一种蒸蒸日上的感觉,心情非常好、非常充实。现在的学生不一样了:郁闷。因为国内什么都有了,出国的留学生有的是钱,什么都见过了。到美国见到的都是不好的,心很高,心很急。带着很多的钱,发现美国人也很穷,美国人也很笨,美国人也很无知。美国有的,国内都有;国内有的很多美国还没有。所以现在留学不像我们那会儿。那时很好,真的很好。”至今提起,李小加对那段生活仍显得悠然神往。
李小加是一个乐观的人??对快乐的记忆要远多于苦难。同时他似乎也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至少并不是清晰规划职业道路的人。新闻学毕业后,照他的话说,就是“外国人在美国做新闻记者连口饭也挣不出来的情况下,再加上想进一步深造,”就考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系。和以前一样,这也是一个几乎不用考虑的选择。“能够考上哥伦比亚大学,那真是非常非常好的机会。”
三年后,李小加成了美国Davis Polk & Wardwell和 Brown & Wood律师事务所纽约总部的律师,主要业务集中于证券及兼并与收购。
命运就这样改写着。
投行巨子
从华尔街的并购律师到投资银行家,这其中的转变,李小加只是归结为朋友的一席话。“做律师业务的时候,有些朋友说我做律师的面太窄了,应该尝试新的业务。”
李小加于1994年加入美林证券,主要从事中国公司的企业融资项目。并于1999年起担任美林中国区的董事总经理兼总裁,负责中国业务的策略和发展。
在美林期间,李小加牵头进行了业内多项重大交易。主要包括:价值十亿美元的中国国债全球发售、吉林化工2亿美元首次公开发售和在纽约及香港的双重上市、第一太平洋2亿美元的股本发售、江西铜业2.3亿美元首次公开发售和在伦敦及香港的双重上市、庆铃汽车1.15亿美元可换股债券、天津发展1.75亿美元首次公开发售和向香港中国电讯出售5亿美元投资级可换股债券、凤凰卫视1.2亿美元首次公开发售、中国移动72亿美元股本及股本相关融资项目、中海油14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发售和中国电信15亿美元首次公开发售。
这一阶段,李小加已经成为美林在亚洲扩张的重要生力军。美林集团从2000年至2002年之间,为亚洲多家领先的能源公司成功募集28.6亿美元,其中中海油、泰国PTT公司和中海油子公司中海油田的首次公开招股成为其重要成果。
李小加在美林期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巧合,那就是他突出了美林在能源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石油方面,而这个行业恰恰也是他以前所从事的行业。中海油田的3.3亿美元上市发行,标志着美林集团2002年为中海油执行的第三个重大项目的顺利完成。2002年1月,美林就中海油以5.85亿美元收购西班牙石油生产商Repsol的印度尼西亚资产出任顾问,其后又于3月为中海油集团的5亿美元债券发行负责执行工作。此外,美林也在2001年担任能源业两个重大公司招股项目的联席账簿管理人,分别为中海油的14亿美元发行和泰国PTT公司的6.3亿美元发行。
当被问道,曾经做过海洋石油工人,后来做中海油上市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时,李小加说,“在这个行业里做过,当然会(对中海油)有一种亲切感,如果自己做的事情能够对于我的第一个雇主有所帮助,除了工作本身的性质以外,还会有一种成就感。其它倒没有大的影响了,我那会儿知道的石油工人的那点东西对我的专业不可能有大的帮助。”
摩根大通的中国布局
过去的20多年中,跨国投行中国业务的表现与起伏与其在华组织结构和高层团队的变迁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从李小加的职业经历中,似乎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
2003年3月李小加离开美林,加盟摩根大通,总体负责后者在华业务特别是投资银行业务。李小加是摩根大通在中国攻城掠地、全面布局的一颗重要棋子。
“其实没有想到要离开美林??从一进入投行界工作就在美林,已经9年多了。我相信投行这一行,在内部是对自己的能力,在外部则是对自己能力和公司能力的一个双重marketing(市场化)的过程,已经建立的个人平台和资源网络都是很重要的,频繁更换是有极大成本的。但有两点促使我动了:第一摩根大通注重长线投资、长线承诺,代表了投资银行一个比较传统的经营理念,而我是比较信奉长期关系原则的,这两者比较吻合;第二是,时间也到了,在美林做得太久,总是想作一些新鲜的事,也该动一动了。”
李小加现与摩根大通中国区其他高层人员密切合作,包括负责中国区日常运作的营运总裁霍康和中国区副主席刘小俞等。
李小加明确表示,摩根大通对今后中国内地的大项目会特别感兴趣。“因为即使小项目也是‘五脏俱全’,投入成本并不少,但所获收益不多。而最主要的是摩根大通的下游客户很多是国际很大规模的基金、投资公司。他们一来要求每一笔投资项目要有规模,二来他们对每一笔投资也有比例限制,同时还希望他们下的订单不要成为这个公司的最大股东,避免将来卖的时候,对股价造成大的负面影响。”
李小加坦然表示,从事投资银行逾十个年头,以前的工作基本上是把中国的企业带向国际资本市场。他说:“很难想像我会再干十年,如果能够的话,我真诚希望未来的十年我能把中国有钱的人与中国需钱的人,把外国需钱的人与中国有钱的人连在一起。”
复杂的投资银行业在这位投行专家的口中则成为立体透明的几何关系:“以前是两点单向的中介,今后要成为两点双向的中介,三点中多向的中介,从线的中介到面的中介,从二维的中介到三维的中介,到那时候,我这个中介也就算没白做,做到家了也该告老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