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世纪的尾末之际,来回忆自三十年代即因世交之谊而相识的蔡悦诗姐妹的往事,一则以喜,感到她的事业上的成就实令大家高兴,有必要写;一则以愁,近几年我的脑力大衰退,许多往事如烟,都已随风飘逸而去,无法追寻,感到十分遗憾,懊悔生平没有写日记的习惯。现在,姑且以“我愿与她继续同行”为题,写下和悦诗在人生旅途中曾经结伴同行过所留下星星点点的印象。
她是一位思维敏捷,聪颖过人、博闻强记而又才华横溢的人。
她念的是教育系,辅修英语,她并非整天捧着书本读书的人,但我不知道她的中、英文的基本功力却那么雄厚。在校时,常常有些女同学请她去辅导英语,说明她的基础相当好而又很受她们的欢迎。至于中文,她写得一手好字,飘逸舒展自如,风骨甚佳。行文则如行云流水,既快速而又十分流畅,词汇格言十分丰富,随手拈来,满篇皆是。她为人乐观、坦诚、风趣、幽默。而文如其人,亦庄亦谐,言词隽永,生动有趣,令人读之再三,爱不释手(这也是老同学、老朋友们一直至今都十分喜爱读她的来信的原因。)因此,当时的语言老师黄典诚教授对她的作文十分赏识,“情有独钟”心目中认为她确是“女中才子”。大学老师批改作文虽不像中学那样圈圈点点,眉批总批,但每次都给她打上很高的分数,使得周围的同学十分羡慕,而悦诗对这应得的肯定,同样也感到高兴和鼓舞。
令人感到大惑不解的是,她离开祖国到国外定居数十年,她既非汉文学家、又非中文编辑、记者,更非汉语老师,在英语、泰语通行的社会环境中,整天与贸易商界、企业管理、财政金融界人士打交道,且年已古稀,中文基础不仅并未像“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随波而去,而且对普通话、闽南语以及中文书信的应用却十分熟练流利、熠熠生辉,大大胜过国内的我和一些老同学,不能不令我钦佩到五体投地,同时也自感惭愧。
在厦大学习时她并不整天啃着书本,到了考试临近,她只是提前两三天开开夜车,翻阅一下书本和笔记,即能应付自如。考后分发出来的考卷或公布的成绩,都是优良。
奇怪的是有很多书,很多人和事,她的眼睛虽“一闪而过”,却又能“过目不忘”。1989年8月,我级同学在bat365在线平台聚会之后,悦诗、纯端和部分校友一行到了福州。应厦大福州部分校友盛情之邀,在畅游鼓山之后一齐到了餐馆,在座的不少校友与悦诗虽是同届,但并非同系,接触很少,因此,不少人心存疑虑:她还认得我吗?坐定之后,其中即有同学对主持人戏说:“且别介绍,让碧娥认认看我是谁?”悦诗向全席“扫描”一周后欣然“应试”。她沿着酒席旁顺时针而行,一个一个指出同学的姓名,一席过后又一席,一直到最后,竟无一差错,在座者无不瞠目结舌,继而惊叹而为之奋力“击掌”。想不到早已年逾花甲的她,却有此惊人的记忆力,“莫非她的脑袋装有电脑?”同学们之乐于和她在一起,也是因为她的脑袋里“装有许多记事本”,对各地校友的情况,有如百科全书,有问必答,可解众人之惑。
她虔诚信主,终生不渝,遵从中华传统道德,初衷不改。
悦诗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故她自幼年时期即受此熏陶,从学校到社会,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总要安排时间到礼拜堂。在厦大时,节假日常有青年团契活动,我是一个很内向而又不善交往的人,绝少参加社团活动。而悦诗则是一位热心者,每有参加,总是催促我结伴同行。离开学校几十年了,从来信中我知她仍笃信主几十年如一日。1989年12月,我到泰国时在她家中,她指在入门处挂有一幅圣经诗篇第二十三篇大卫的诗:“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不至缺乏,……他使我的灵魂?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向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宴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的福杯满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以昭示她所要走的道路。她的许许多多善心善举,就是以此作为她自己的座右铭的。
她从小学到大学,在国内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中,同样受到许多中华优良传统道德观念教育所滋润而指导了自己的行动。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滴水穿石”,“锲而不舍”以及作为厦大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都牢记心中,不论为人处事,她都能以善待之。怀善心,做善事,孜孜以求并使之尽量达到完善的境界。我认为她的待人接物处事,是揉合中西方文化精髓有益的部分而形成的。
不论我或其他同学、亲友在泰国时,遇到星期天,悦诗在工作繁忙之余,总要带我们到一家许多中国人常聚会的礼拜堂听道读经。如果她回到国内,情况许可的话,她也会拨出时间到福音堂参加活动,因为她相信主会引导她做一切该做的事,在她的一生中遇到的许多事实都得到验证。她于1993年旅美期间不慎跌倒,脚腿部骨折不得不住医院进行长时间治疗。而几乎与此同时,政曾先生亦突患心肌阻塞而进住斯坦福大学医院抢救,半天之内开胸腔两次作心血管绕道手术,住院九个月中间,曾引发各种病症多次,病情可谓十分凶险,没有任何医生或护士冀望他能安好离院回家。想不到经精心医疗后,竟能出院家疗观察近一年后而能平安返回曼谷,而她自己脚腿也恢复与常人一般。真是人间的奇迹。在悦诗心中认为“这是神的恩典够我们用。因此,她在“往后的日子,我们坚信仍将蒙神恩领,我们愿意谦卑顺从。”并祈求众亲友能在祷告在互相记念。
她是一位办事目的明确,工作计划性强,讲求效率,精通业务,办事精明的人。
在厦大时,我觉得她不但读书聪明,而且有选择地参加社团活动。因此,认识她的人不少。她办事能干,目的明确、计划性强。1989年我到泰国和她一起共过了一段短暂的日子,有时一起到她的公司,我观察她工作相当忙碌。我在泰国的以前集美的侨生有数百名,也为我们安排了不少活动。如果碰到我们有空档,就提前一天告诉她,好让她事先安排。如果她有事赶办,就让我们一起乘她的车到开源纺织公司,安排我们在阅览室自己阅书看报,她忙她的。我们隔着玻璃门窗看到她在办公室专注地写什么的。有时人来人往找她办什么的或谈什么的,她讲了几句就解决问题。好像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处理了一大堆事。有一次,一直到午后一时,她的工作始大功告成,就和我们一起在公司里用饭,下午,就陪我们一齐去逛街,带我们看什么、买什么,目的都很明确。有时,她时间安排不出来,就叫她们汽车司机苏尼开车载我们去参观大皇宫、玉佛寺等名胜古迹,连门票餐饮费都替我们准备好,由司机去办理,使我们尽兴而归。在新年前后有较多的假日,她就陪同我们探亲访友或浏览名胜。
她在厦大获得教育学士之后,到香港并未从事教育,而是做她完全陌生的工作??在她们家族的商务中任一名普通职员出纳员工作,用她自己谦虚的话说是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则认为如果她到学校任教育工作,必然会成为一名精明强干的成功的校长或业务精通的名教师。)六十年代初,为了业务发展的需要,她们选择了泰国曼谷作为奋力拼搏的基地,一步一个脚印。企业规模慢慢由小到大,资金投入与积累逐渐由少到多;人才队伍日趋由寡到众。1989年时,她们的纺织厂已经发展到七万五千纱绽,还再办了制衣厂、水泥厂……在国内外有数十家企业参与股份。如今,丁政曾先生已是“家财万贯”,而悦诗亦是“女中巨富”了。
在这二、三十年商场风浪中,形势千变万化,风险与机会并存,她们是如何生财聚财、到处驰骋而获得成功的?其中究竟有何奥妙?无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审时度势,多谋善断;靠百折不挠,锲而不舍;靠奋力拼搏,讲诚讲信。在站住了脚跟之后,靠信誉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任。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必须几十年如一日,并不那么简单。丁政曾先生与悦诗,在做事上有个共同点,即有一股使不尽的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在悦诗家,看到丁先生每天清晨,坚持外出跑步、风雨无阻,据说已有多年。悦诗一向脚腿力较差,但她想办的一定要办到。福州马尾罗星塔她爬上塔基时已气喘吁吁,但她想必须到达塔顶时,也就奋力爬了上去。她说:“人快我慢,人到我到”。在游武夷山天游峰时,可够陡够高,俯视谷底,已够惊险,结果,她也是爬了上去,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从这些事中可看出他们俩人的毅力。同理,在事业上她们也是这样对待的。
在六十年代初那段时间,她们有印尼、新加坡、泰国等地方让她们选择,究竟到哪个点去开拓更加有利,根据丁政曾先生所掌握的许多情况分析,认为到曼谷去机会会较多时,乃决心前往开辟新的战场??开办开源纺织厂。万事起头难,资金短缺,设备不好,产品工艺水平上不去,商场网络少,产品在市场投放没人要,身边又缺乏人手,真是千头万绪,困难重重而又不得不常是一个人顶几个人用,艰苦备尝,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是常事。在下了苦功夫让产品质量具备了竞争力之后,为了要打开市场,单单欧洲、西德就一年跑了多次,连续跑了四年,情况才有好转。比如到西德一家大公司,开头第一次是由一名小职员在门口小会见室让我坐冷板凳后接待,真不是滋味。第二年去,对方诬指我们的产品发霉。经我们辩认后指出该产品是台湾厂家的,与我们家的在质地上有差别,对方始哑口无言。这样到第四年,我们的产品经试销后获得顾客的信任,市场打开了,西德大商家确认“产品确实好!“每次到这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都要亲自接待,并到大酒店去用餐,不敢怠慢。到了八十年代末,西德商家市场上的纱布有25%来自泰国,其中开源公司出产的产品占3%。现在西德每隔几天就来一批订单,源源不断。市场打开后还要稳住以及开发新产品,还有保证棉花原料的充分供应等问题。这些也并非一帆风顺,如89年曾到中亚订购了一批棉花,足供90年整年生产之用,想不到近期棉花大跌价,我们大受困扰,没有一夜能睡上好觉。“真是商场如战场!”
现在悦诗与政曾先生在泰国所办的开源纺织公司规模已发展到十万纱绽外,她们办的华泰成衣厂年产各式风衣、大衣、茄克等已达二百余万件,销往西欧、北欧、美洲、日本各地。在中国大陆、北京、淄博、上海、深圳等许多地方都有他们参股的公司。
在她们所办的事业中,悦诗起了什么作用?
政曾先生曾对我们说过:“干大事,于理方面我领先于碧娥,于情上碧娥领先于我”,如果我没理解错,也就是说,在商旅风浪中,运筹帷幄作出决断的,政曾对某些方面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判断较为准确无误,掌握上必须有超人的胆略。但这却需要悦诗为坚强的后盾予以强有力的支持。悦诗是公司中的常务董事,主财,在商品市场上从资金的融通周转到市场上商品投放资金的及时回收等等的过程中,都必须通过各方面的网络关系加以运用,悦诗有人缘好的特等优势,善于合群却又“鹤立鸡群”,她平时乐于助人,而受她所助者必乐于回报相助。如在急需大笔资金以济燃眉之急时,需她出面解决,常常是别人苦于告贷无门,而她却能顺利贷出。或是别人虽能贷出,但利息显然过高,而她却能低于市面一般利息贷出。理财不只在这方面,这只是一例。我想丁先生的话对他们两人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在家庭也是这样。1990年的元旦,悦诗和政曾在家里举行家宴,其公子哲曦与女婿建忠和女儿都来了,席间全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气氛显得十分和谐、亲切,这和悦诗善于关心人与理解人很有关系。撤席之后,我和陈镛退到一旁去看电视,他们全家就在饭厅商议她们公司的大事以及股票要上市的事,议论得十分热烈,一直到十时多才结束。对于整个事业他们就是这样兢兢业业,精诚团结,相互尊重,有情有理而相辅相成。
1989年是她们的丰收年。单单他们在泰国的两家公司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开源纺织公司这一年收入的泰币约四亿几千万元,扣除几千万元缴纳税金外,纯盈利四亿多。而华泰成衣厂刚新开发没几年,情况也很不错,也能有一亿八千多万元泰币的盈余。可以说这几年正是她们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如日中天,现在已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公司的发展可能一日千里,他们的连锁公司已遍布各地。
证券交易并非悦诗本行,只是她们的开源纺织公司和太平洋金资证券交易公司就在同一幢大厦的楼上楼下,进进出出都要经过。悦诗在工作之余,顺便下楼走走看看,久而久之,便摸出一点门门道道,偶尔为之买它一点,想不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几乎“每有耕耘,必有收获”(大概她已掌握了内中什么诀窍了)。有一次,是纯端来泰国旅游的那段日子,在她将返回新加坡的那天上午,我们一起到太平洋证券交易公司,我和陈镛对此道纯粹是门外汉,坐在那边看墙牌上不断变换的数字,不明其所以,只好坐在那边吃着点心看报纸。而悦诗和纯端则在另一边边看墙牌边耳语交谈,只听见悦诗对纯端说“可以了”。她们在柜台那边办了手续,大概前后不到一个半小时,当她们一起走过来时,纯端高兴地说“想不到盈利九千多元,我的来回飞机票资都省下来了。”可见悦诗当“参谋”精明之处。
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悦诗带我们到附近一家礼拜堂,出来时已快中午,乃到对面一家《喜临门餐馆》看看,是中餐馆,我们刚刚坐定开始点菜,不想一对讲着纯正流利普通话的中年夫妇笑着走过来和悦诗打招呼,原来是刘医生和他的太太张医生也要来用餐。刘医生是广东潮州人,沈阳医科大学毕业的,他夫妇俩一起来曼谷已二十年了,从来没做过股票生意。有一次他们请教悦诗,一起在证券公司看了行情走势之后,悦诗指导他们买了。过了几天想不到赚了四十多万元。这下信心加强,又有一次,还是在悦诗的指导下买了,这次竞又赚了六十多万元,两人高兴得睡不着觉,这下不期而遇,夫妇笑着说:“我们赚了钱,都念着想找机会报答你,今天这餐午饭我包了!”悦诗笑着说:“我是逢场作戏,算是你们好运气,这顿午饭真的就看你了!”大家有说有笑,过得十分快慰。
这些事例既说明悦诗之乐于助人,也使我悟到她这几十年来,从商营企,已经到了十分精明透澈的地步。
她是一位最重情、心地善良、最多情、善于理解人、体贴人、乐于助人的人。
对于家庭,她非常珍视亲情。她很敬重和感激哺育她、栽培她成长的父母之情。在五十年代初,她和诸弟妹还未成家立业之时,全家在父母亲身边,相亲相爱,和和睦睦,热热闹闹相处。到了六十年代之后,她和弟弟妹妹们相继到泰、美等国开拓事业,思念垂垂老矣的父母,仍不时回港团聚,以解父母晚年寂寥之感。为此,她和大姐及诸弟妹先后擘划筹备庆祝父母亲钻婚以及八秩大寿之喜,一一邀请港内外诸亲朋出席庆祝盛事,使父母亲得到莫大的快慰与欢乐。有的亲朋因种种原因未能出席参与盛事的,也能在事后接到喜庆时活动的留影,看到一片欢乐喜气洋洋的场景,真为悦诗全家高兴。为了纪念父母生前关心教育、乐善好施的精神,悦诗先后在厦门、泉州、晋江各地捐建的校舍,一概以父母亲建文先生、夫人淑贞女士作为楼名命名,供后人景仰。
悦诗同样珍视兄弟姐妹手足之情。建文叔生育有七女三男,大姐名嫦娥,二姐名碧娥(即悦诗),依次为弟弟妹妹。由于父母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大家的努力,十位姐弟妹个个均获得学士学位,真是难得。悦诗排行第二,因此她与大姐一样对众多弟妹关心爱护有加,严以律己,注意自己应作为弟妹风范。平日她们虽然分居各处,但保持经常联系,往返探望。记得在我们到曼谷一周后即遇1990年元旦,悦诗放假,即陪同我们先后到任泰国福建同乡会馆副会长的长弟蔡志伟家以及任设计公司总工程师的二弟蔡志云家叙谈,后又一起到一家大酒店参加蔡志伟的美固化学纤维公司的职工新年聚餐联欢会,与他们职工同乐。这样频繁见面,显得姐弟之情的温暖和亲切。在丁和蔡的家族中如果有谁遇到什么困难或患病,大家都会主动关心和互相照顾、帮助。我在泰国时就曾在晚间陪同悦诗到医院去看望正在住院治疗的二弟媳马女士。悦诗如果出门在外,每到一个地方,她都要挤出时间去探望她认为必须去看望的亲朋。八十年代初来厦时,她不顾疲累,到鼓浪屿看我,坐谈之后看到天色不早了,她说她还得赶去鸡山路去看望一位亲人,就匆匆走了。她就是这样善于关心人,所以在93-94年,她与政曾先生在美国住院治疗和出院观察疗养期间,她的弟妹多人以及许多亲朋都轮流去看护照顾、使他们深深感到亲情的温馨。
悦诗对同学、朋友同样很重情。
在bat365在线平台学习四年中,除了假期外,我和悦诗几乎是始终同住同吃。入学第一年,厦大因抗战胜利,拟从长汀迁回厦门上课,一年级的新生院暂设在鼓浪屿上课。男女生宿舍分开,男生宿舍在原博爱医院内,女生宿舍则设在毓德女中校里。我和悦诗同住一寝室。到了二年级,我们回厦大总校上课,我和悦诗同住红楼女生宿舍。三、四年级,我们则住到笃行楼女生宿舍,仍住同一寝室。悦诗是一位胸怀豁达大度、善于宽容忍耐,很会理解人、关心人的人,因此,在这么长的相处日子里,我和她在感情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1949年夏天,在修完大学课程后,我到香港住在悦诗家,共同度过一个愉快而又难忘的短暂的假期。之后,我们分手了。万万为我们所始料不及的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别竟逾三十年!”在如此冗长的岁月里,我们虽偶有音讯相通,但我只能淡淡几句,彼此知道仍活在人间。但思念之情,无时或忘,“衣带日渐宽,华鬓已早生,何日得相见?!”实难以笔墨所能形容。
令我全家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是在1981年夏天,我忽然收到悦诗来信,说她拟来厦门会面,令我悲喜万分。我想,经历了“十年内乱”的劫难,能接到此信,犹胜“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再三捧读,不禁泪如泉涌。悦诗来厦的那天午后,陈镛和我先后分别到华侨大厦和轮渡码头去迎接,没想到都没接着,心中纳闷。在我回家不久,悦诗却与政曾带着儿女翩然而至。待我问清耽搁原因之后,才知道她们一到酒店,放下行李,顾不得休息,立即过了轮渡,赶了一段路,走了二、三百米长的陡坡,到了我家,已是气喘吁吁,满身大汗,此情此景,能不令我们铭感五内!一时,我们竟激动得说不出什么道谢的话来。
这一次,悦诗她们在厦门住了几天,我陪同回到她们已离开了三十多年的母校,看望了许多当年的老师同学,共叙别情,并再次在通往群贤楼,笃行楼等处的道路上漫步,回味往昔的欢乐。我的正在厦大学习的孩子,也陪同悦诗的随行子女,共同领略父母亲青年时期优美学习环境的旖旎风光和南普陀寺附近名胜。时间虽短,她们却带着满足而又愉快的心情离开了厦门。
1985年,我接到悦诗来信,建议我退休了,应当出去走一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她愿意为我玉成此事,提出两个地点由我选择:一是到泰国与她同聚并游览当地名胜;二是到美国去看望我的即届九十高龄的老母和已有三十多年未见面的弟妹。盼望去美国和我的亲人相聚是我多年来得一块心病,我却不对人谈这件事。我这个人有个脾气,遇事有什么困难或祈求,从不轻易向人启口,伸手,即使是至爱亲朋也是这样。我的国外家庭情况,悦诗是?解的,因此,她关心地向我提供了这个机会,本来,几位人生挚友聚会东南亚,是这一生中难得的快事,但由于我的老母年届九十,每天饮食只能靠半流质维持,已是风烛残年,时不我待,我思念心切,乃选择赴美探亲的方案。不想在办理手续中,美国领事馆怀疑我有居留美国的倾向,耽搁了签证近一年之久,在批准通知书送达我手之前,我的母亲却在美国溘然长逝。聊以告慰的是,在签证批准后不久,悦诗立即寄信给我一张往返飞机票,使得我能因此抵美与诸弟妹在母亲墓前献上一束鲜花,弥补了未能于生前得见一面的遗憾。
1987年10月,我与陈镛参加到香港十日游,事有凑巧,悦诗正好到广州办事,在返回香港后邀我们到九龙她家小住,并与曾是陈镛的同班同学、同事的菲律宾邵建寅学长联系,邵乃特地来港相聚,并同畅游大屿山岛一天。在重阳节这一天,悦诗和我们一起到山上墓园,向静睡在那里的她的父母和我的父亲分别献上鲜花。
她遂询问我想在港购买点什么,并特地安排于晚饭后陪同我们去逛女人街夜市。她就是一个处处为人着想的人。
1989年底到90年初,我和陈镛到泰国探亲旅游时,悦诗更是如此。
在我们和集美,暨南的校友参加系列的活动时间之余,悦诗对我们的参观游览设想得很周到。如带我们到开源纺织公司的厂部大规模生产车间参观,到华泰制衣厂的大车间去参观。在送旧岁迎新年的那几天,她都陪同我们分别到她的二位弟弟的别墅式的住宅去访问,欣赏他们不同的建筑风格,还参加长弟公司的联欢会,也陪同我们到市郊著名的玫瑰园和佛教城游览,在如茵的绿草与斗艳的鲜花和屋角双翘的泰国高脚楼群相映成趣中漫步,在大型喷泉群旁仰望高耸入云的大佛像,登上佛像座基远眺,如云的游客接连不断地向佛像顶礼膜拜贴金献花的佛教国风光,尽收眼底,我们又得到一次愉快的享受。她知道我的眼睛视力不行,特地带我到市中心的眼镜店去验光检查视力,并为我配上一副精美的眼镜,也带过我们到曼谷著名类“妙香”餐馆品尝泰国名菜或地方风味小吃。总之,她尽量使我们能够玩得愉快。
不论我们在抵达或者离开泰国、香港时,悦诗都必亲自热情迎送。众所周知,飞机航班晚点是经常事,她每次都要耐心等待,一直到我们安全到达或顺利离开。
自改革开放以来,悦诗回国的次数比较多了,如有来厦,她都要和我相聚。她每次来,都要送我什么的,不是穿的,便是吃的用的,甚至医药,从来不空手,而我给她的,只能是粗俗的东西,令我感到不好意思。但是我想,这是在相聚有限的时间里所能表达、沟通彼此互相关心感情的一种较佳方式,也就接受。
就我所知道,悦诗对许多同学、朋友,同样也很重感情。
凡是有出境到国外路过曼谷或香港等地而和她有联系的,她都必然热情接待,以至帮助解决困难问题,陪同游览等等。“海外遇故知”,令你感到非常亲切而又十分愉快。
国内有不少同学,亲朋的子女求学心切,并有志于到国外去留学的,有求于她,只要符合条件,她则慨然允诺,为他们出具经济担保,让他们实现了愿望。有位同学,孜孜不倦于一种创造发明,希望成功了对社会有所贡献,但因经济困难,设备有限,未能如愿。悦诗获悉后,为了聊表寸意,乃寄给他一笔金额并一些软件,以示助他一臂之力。最近此项创造已获成功。一位同学正在厦大学理工科的女儿,急需一台计数器,在八十年代初此物在国内市场上尚未见到,想有求于悦诗而又难于启口,托我代为表达,结果悦诗来厦时特此到这位同学家相聚,并把计数器送给她女儿,令全家十分高兴。这类事很多,恕我不一一列举。
在厦大时甚至在她离开以后,对于经济有困难的女工友,她常常向她们伸出援助之手。
她在bat365在线平台四年,度过了一千二百个日日夜夜,她对厦大的“一草一木总关情”。因此,在离开了一些时日,“总想回去走走”,因为一往情深啊!在厦大的国外校友中,常回来探望母校师友的次数,她可谓名列前茅。他对“追怀往日引杯须长,重入当年好梦!”耿耿于怀,在她与纯端共同倡导和资助下,我们1949级得以于1989年8月在厦大举行了毕业四十周年联欢聚会,海内外109位同学同返母校共话当年。在8日上午举行隆重、热烈、简练的开幕式后,立即在校园进行寻踪活动。昔日同室、同窗,三五成群,在群贤,映雪,囊萤,博学,笃行……楼的前前后后,踯躅,留影,留连,寻梦。在凤凰木下徜徉,相思树旁徘徊,芳草地上忆旧话今,尽享人间乐趣。悦诗对四十多年前的旧信箱恋情未断,一再抚摸后,心有所感,写了一张风趣的小纸条投给新主人并在信箱前留影。9日上午,悦诗余兴未尽,仍与众人跨海登上鼓浪屿作“怀旧行”,先到四十四年前异性禁地的博爱医院男生宿舍补开眼界,而后到毓德女中女生宿舍作门外观,继而上已修葺一新的八卦楼新生院旧址近看,又至英华中学校舍鸟瞰,大家在边走边看中,许多往日秘事趣闻都油然而生,毫无忌讳地一起端出,博得众人的捧腹大笑。大家远远仰望了苍穹中郑成功巨像,游转菽?花园曲桥,攀登奇特晃岩,欣赏石刻“鼓浪洞天”,尽览鼓浪屿风光。下午,大家转经集美拜谒华侨领袖厦大创办人陈嘉庚先生故居和陵园,重温其教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凡在厦大就读过的学生,都想来日对社会多作贡献,以优异成绩回报母校、老师恩泽于万一,悦诗更是这样。陈嘉庚先生的尊师重教、倾家兴学精神对她影响至深。她每次回校,都要去拜望昔日老校长汪德耀等老师。1989年,我们49级聚会时,特在第一天下午安排《会见师长》活动,激动场面迭起,离别了四十年的师生均皆白头,纷纷握手,唯音容笑貌未改。汪德耀老师,汪西林老师的讲话,使我们恍若回到当年的情景,今日重续弦歌,重温旧梦,共沐春风,快何如之!为了表达对老师们的敬意,悦诗建立的《建文(悦诗父名)资深老师奖励金》,当场敬送给1949年7月以前在母校任教至今(含退休)的39位老师每人一份,激起了阵阵掌声。接下来分开活动。按照院系大家纷纷互相邀集与老师同学合影,院系人多者场面壮观,人少者不得不出奇兵急忙招兵借将以壮声势,可谓异彩纷呈。这样的聚会取得了很好效果。10日下午,全体级友再次集会,作自我介绍,交换礼物和摸彩,悦诗特地从泰国带来了一百多只金象小礼品,赠送给每位级友作纪念。
会后,出版了140面的大型精装、图文并茂、彩色的《第廿四届同学毕业四十周年纪念册》,人手一册,大家十分珍惜。
毕业四十周年的聚会,在众多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希望五年后能再次聚会。联络组在悦诗和纯端的全力支持下,经多次磋商联系,决定推迟一年(即1995年),改名为“相知半世纪联谊”活动,仍在母校举行。联络组在扩大为筹委会基础上,获得海内外级友的热烈响应,美国的张德光、朱伯舜,香港的吕基渊,台湾的连行健也积极支持和赞助,台湾级友也专门开会研究。而悦诗和纯端,既是活动的倡议者,又是经费赞助者和筹备工作的参与者,她们自始至终都与筹委会密切联系,倾注了心血。联谊会在1995年6月13日举行,悦诗在她与政曾先生都住进医院的极端困难情况下,仍不断想办法出主意,做了许多工作,使得这次活动,又获巨大成功。到会级友139人,陪同亲属70人,总计209人,大大超过前次。其中台湾来了10人,美国2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各1人。当年老师有28位尚在学校的也欣然出席,年逾90岁高龄的汪德耀老校长和汪西林教授也拄着拐杖来参加。悦诗因政曾先生病痛在床仍需操持关照而未能来厦,为弥补缺陷,乃提前寄来放大近照,挂在博学(二)楼大会厅左侧墙上,表示她仍然参与盛会。在13日大会进行近半时,悦诗特地从曼谷挂长途电话到会场,通过扩音器向师友问好,庆祝大会成功,大家报以热烈掌声。13日下午举行大型座谈会,台湾级友发言,热情地发出了欢迎大家于1999年到台湾举行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的口头邀请,并祝愿早日实现三通,一下子把座谈会气氛推向高潮。晚上按院系进行小组座谈,让大家更有机会畅所欲言。14日在饱览市容和瞻仰集美陈嘉庚故居、参观校园之后,晚上,在惜别晚会上,纯端把近一、二年来精心画制的作品二百多幅分别赠送给级友,悦诗也委托筹委会向每人赠送两本书。
这次聚会时间虽短,但比过去进行得更加完善。会后,出版了诗文并茂的纪念集子《晚霞》。
悦诗总想对母校做更大一些的贡献。
1991年4月,悦诗与政曾联袂返校参加厦大建校七十周年庆典,夫妇合捐140万元港币予母校。在得悉教职工尚缺文化娱乐场所后,1992年,又捐助400万元港币,用以建造“建文教职工活动中心”。1996年4月,悦诗回厦大参加建校75周年纪念活动(为班机耽误,晚到一天),并为“建文教职工活动中心”奠基。偶闻母校正筹划在灯光球场到映雪楼(二)之间的空地拟建嘉庚楼群,她回泰国与政曾商议之后,托我向厦大了解,获悉十八层主楼资金尚无着落。12月她趁来厦参加经济特区建设15周年庆典之机,再次来厦大,建议主楼改为21层以象征21世纪,由她与政曾捐助2000万元港币建造,名为“颂恩楼”。
以上几次捐助,在校园以至社会,都引起了轰动。
她常说:“施舍比收入更有福”,在她的一生中,总乐意做善事。在上海的中学读书时期,听到学校或社会发起的募捐赈灾活动,她必积极带头认捐。在厦大,有些学生社团经济有困难,她亦不吝帮助。在泰国,由于乐于赞助慈善事业,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她和政曾先生都分别获得泰国国王王冠、白象勋章殊荣。为了表彰政曾与悦诗夫妇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厦门市政府在厦门市嘉庚公园内尊师重教的丰碑上,镌刻着他们夫妇金色的姓名,用以教育后代,与世永存。
1996年12月18日,悦诗和她的公子哲曦(代表丁政曾)高兴地应厦门市人民政府邀请,到新落成的厦门人民会堂,参加庆祝厦门经济区建设15周年典礼,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以及省、市领导的接见,并摄影留念。在厦门市长洪永世颁发荣誉市民证书和纪念品后,悦诗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我今天终于加入到这一优越者的行列中了”。并希望厦门在两个文明建设上在全国负起前导作用。12月19日,悦诗再次偕公子来母校参加活动,并与师友欢聚。
在校友中,悦诗与政曾对厦大母校、老师恩泽之回报,情之浓、物之重、意之深,在迄今为止的厦大校史中,实难以找到有出其右的。嘉庚先生有知,亦当含笑九泉!
她是一个胸怀坦诚,宽容乐观,幽默风趣的人,即使遇到很不如意的事,也从不盛怒,而是处之泰然,善于自我调息心理,化干戈为玉帛的。
八十年代初。在接到悦诗将要来厦门的信息后,我和同学谈论快要和她见面了,不无感慨:“分手青春时,重见皆白头!”不想一见面,映入我眼?的她,不敢令人相信已是年近花甲的人,头发仍旧那么茂密乌黑,眼睛仍如从前炯炯有神,脸部肌肤那么油亮丰腻,身材还是那么绰约窈窕!我们私下议论:究竟是如何注意保养才能如此“青春永驻”?一个人的一生,不论个人或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有时是顺境,有时是逆境,有挫折有忧患,有顺风有欢乐,而且可能交叉反复出现,怎样对待,和下面几种因素有关,即她的信仰——精神支柱,在困难时给她力量,给她勇气;她的乐观情绪——始终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她的诙谐幽默——保持聪明机智与风趣,择善应之。总之,胸有成竹、临危不乱、泰然处之,最终必然化险为夷,平安到达。
德国作家布拉说过:“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幽默就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是人类面对共同生活环境创造的一种文明,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加一份活力。我想悦诗就是这样善于创造、驾驭生活的人。人是有苦恼的时候,但我看她从不被苦恼所纠缠,而是善于记住而咀嚼“生活中阳光灿烂的时刻”,所以她看起来都是永远如此欢乐。她存善心、行善事,胸怀豁达,思想开朗,“凡属过去的烦恼就永远让它过去,只让那些令人欢愉的往事永留脑中”,这就是养生之道,我不妨举几件事:
记得在我级毕业40周年欢聚会上,人人作自我介绍,轮到悦诗,她说:“我是教育系毕业,但没有教过一天书,所以也就没有误人子弟!”多幽默!难怪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她豁达大度、宽容忍耐,容别人不能容的。也是在毕业40周年大欢聚时,她正和一些同学在留学生会堂开预备会,几十年没见面的张景馨和胡公善迫不及待地走过去,一个说:“土木系的同学叫你测量竿!”一个说:“男同学叫你做大眼睛!”悦诗忽然想起四十多年前曾在信箱里拿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304赞》16个字,前8字是:“眼如金鱼,颈如游丝”,把她的外貌体型概括在8个字里,任何见过她的人,看了这句简短的描述,都会知道指的是谁,可谓天才之作!悦诗“把这小条子珍藏了数十年,一直想知道谁是这位大文豪”,乃在预备会结束之前,悬赏有谁能对出下面两句的,证明是原作者,则有纪念品相赠,可惜直至结束,却无人领奖。她说:“虽然如此,我的好奇心仍未消除,贮奖以待,欢迎‘通风’举报!”。据最近“路透社”消息:事隔七年之后,有位校友来报:他知道天才之作的作者是谁,但姓名暂不好透露,看来,要揭开此谜底,可能要到下个世纪了。
幽默,必须具有特殊的机智与风趣,也是一种创作,令人听后感到回味无穷。记得同样在毕业40周年聚会的最后一天晚上送别餐会上,悦诗、纯端和我等十人同席,席间,(不知是悦诗和纯端事先商量好联手导演出来的,还是悦诗灵机一动的独家创作),悦诗说,我们这一席饭菜特别丰富,有“四菜一汤”,乍听起来,没有什么,后来细细一想,觉得话中有话,才悟出其中奥妙。“四菜”指座中的蔡启瑞老师,还有蔡厚示,蔡悦诗和我(谐音),“一汤”即汤维强,这下可热闹了,你一言,我一语,“还有甜(田昭武)饭(范则尊)苏柑”,“德辉全(纯)端”,说得一阵哈哈大笑,妙语解颐耐人寻味,我想这件事,可谓幽默中之精品,令人历久不忘。
由于悦诗善于联想,在言谈中喜欢说些风趣事,加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答嘴鼓”,在聚会期间,她的房间里常常是“高朋满座,满室生辉”。在室外,则群聚相处,边走边谈笑,特别是“怀旧行”,插科打诨,妙语联珠,热热闹闹,趣味无穷,大家感到是夕阳晚霞中最美的享受,是延年益寿的妙方。
有的人工作一忙碌,常常是不顾一切,操劳过度而不懂得自我调节,以致到了老年便万病丛生而显得苍老。悦诗则不然,公司那么大,需应付的工作面与朋友那么多,事情那么烦杂,有时要赶到凌晨一、二时才完成,觉得她真像是个永不知疲倦的人。(来厦门期间,整天从早到晚,人来人往,来访来谈的事那么多,简直无法休息,而她却一一接待,精神充沛,令我至为钦佩)。无他,我觉得悦诗不论在心理上或在生理上都是很善于自我调节的,在遇到极大的反差之后,立即自我调节即处于平衡而恢复常态。这就是说在“冷处理”上能特别下功夫,能容人之所不能容,这是她与别人不同之处。在生理上,她毕竟年纪已大,也是会有疲劳的时候,她主张要懂得劳逸结合。白天劳顿之后,晚上休息,“万念俱灭”,认真休息,这样,体力才恢复得快。她主张“老年人也应当适当旅游,以调剂生活”,还说:“我们都已辛劳了几十年,做人应该努力,但也要会自得其乐,才会对得起自己!”因此,她每每在工作连续大忙碌之余,都要安排出一些时间和政曾一同出去旅游。不论是中国大陆的名胜古迹、锦绣河山,她们已游了大半,台湾宝岛、南北走遍,还是欧洲、美洲、澳洲、非洲都有她们的足迹。她们不但饱览了世界各地旖旎风光、奇异民俗,而且还会见了许多我们无法会见的亲友同学,共度良辰美景。在生理上大放松,精神上大欢快之后,她们又回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只有这一次,1996年4月,悦诗又回来母校了,大家都觉得她明显消瘦了,为她担心。这是她和政曾于93年在美国相继住院,一些去探望过的朋友都说悦诗真是了不起,一方面忍受过了自己腿折的不幸,还要担心操持照顾政曾的险恶病情,担子够重的了,而她竟坚持了近千个日日夜夜,“焉得不为伊消得人憔悴?”她说:“一个长期缺乏睡眠的人怎能不憔悴?幸好我少有忧虑,虽忙而累,却能支持得住。”总之,她是尽了贤妻的最大本份,还好能顶得过去,也是一个奇迹!又过了八个月,她在哲曦的陪同下来厦出席“厦门市荣誉市民证书、纪念品颁发仪式”,在电视屏幕上,我看到厦门电视台对准穿着大红上衣的悦诗由远而近的镜头,我发觉这一次她又恢复奕奕的神采了。
综上忆述,我觉得悦诗在人生处世上的突出之处是她从中享受了许多乐趣:
1、信仰之乐:人无需过多远虑与近忧,一切遵从上帝旨意,一切都会过去,等等。
2、助人之乐:存善心、办善事,帮助了别人,就是最大的快乐。
3、天伦之乐:家庭之中,敬老爱幼,充分享受父母、夫妻、子女、手足亲情之乐,也是工作忙碌之余精神上最大的快慰。
4、宽容之乐:人际之间,各有长短,她胸怀宽广,善于容人之短,亦善于容人这长,不斤斤计较,“拿得起,放得下”、“退一步海阔天空”,团结共进,何事不成?
5、如意之乐:不让过去伤心苦事纠缠,常记住顺心如意快乐之事,常沉浸在快乐与幸福之中。
6、交往之乐:与人为善之交往。不论是男女老少,概不排辈论资,风趣平易近人,令人“一见如故”,享受朋友遍天下之乐。
像这样的老人,当然青春常驻,按照医学科学的分析:必能长命百岁。
沧桑六十年,弹指一挥间,人生虽短促,晚霞红满天。
廿一世纪即将来临,我们可能有幸作为跨世纪的伙伴携手进入新的世纪。我同样十分喜爱邵建寅学长的先尊邵庆元校长对“AULD LANG SYNE”一歌所译的优美精确的歌词以及它的旋律:
(1)宁有故人可以相忘,曾不心中卷藏?
宁有故人可以相忘,曾不?怀畴曩?
(和)往日时光,大好时光。我将酌彼兕觥!
往日时光,大好时光。我将酌彼兕觥!
(2)我尝与子乘兴翱翔,采菊白云之乡。
载驰载驱征逐踉跄,怎不依依既往?
我尝与子荡桨横塘,清流浩浩荡荡。
永朝永夕容与徜徉,彼不依依既往?
愿言与子携手相将,陶陶共举壶觞。
追怀往日引杯须长,重入当年好梦!
让我们隔着千山万水,仰望星空,共同高歌唱和到永远……
199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