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庆:孙中山把他让给厦大

  • 2006年03月23日
  • 南强故事
  • 作者:厦门日报
  • 浏览次数:

林文庆的模糊背影

他可以用悦耳动听的英语,讲演孔孟之道,也可以用中文,大谈尼采学说,林文庆不平凡的一生,在中西文化中穿梭,始终充满矛盾和彷徨。

然而,有一点不容置疑的是,他是毫不踌躇地勤劳地操持厦大——厦大最终从一个荒凉的演武场,演变成为一个庞大的学府,是林文庆打下巩固而健全的基础,这里指的不只是厦大独具特色的校园分布雏形,还在于厦大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

不仅如此,林文庆领导的厦大,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露出的生机,是现在很多回顾历史的人所不曾意料的。

和其他厦大校长相比,林文庆留给厦大人的,更多的是他模糊的背影。然而,从现在看来,最终是林文庆把自己思想的最高境界追求,印刻在厦大。现在厦大广为人所知的“止于至善”的校训,就是林文庆时代确定的,语出《大学·礼记》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林文庆一生经历来看,这也是他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

当然,林文庆在厦大的16年,也使他领受到了前半生所不能想象的事物,中国思想界的急剧变化,使他望尘莫及。不过,拨开历史的迷雾,林文庆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的认同感,应该是毫无疑义的。

生平

林文庆 字梦琴,祖籍福建海澄,1869年10月18日出生于新加坡,1887年考取英女王奖学金,成为东南亚获得该项奖学金的第一位华族青年,后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学士和外科硕士学位,以及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1937年出任厦大校长,1957年1月1日在新加坡病逝。

bat365在线平台改为国立后,林文庆校长与萨本栋校长举行交接仪式后留影。(翻拍)

位于鼓浪屿笔山路5号的林文庆故居。

坐落在厦大校园内的文庆亭。

厦大的第一任校长只做了几个月,就辞职了,厦大最终从一个荒凉的演武场,演变成为一个庞大的学府,林文庆功不可没。

不当外交部长当校长

民间流传,当时在新加坡的林文庆最早是被孙中山电召回国,原本是要当外交部长的,但是,后来却到厦大做了第二任校长。从各种史料上看,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厦大校史记载,林文庆在新加坡同时接到国内两封电报,一封是孙中山在广州来电,召其回国襄赞外交,另一封来自陈嘉庚,请其回厦担任厦大校长。林文庆于是打了一封电报给孙中山,请其代为决定,后来他得到孙中山的复电,赞成他到厦大做校长。这里有一个背景,孙中山和林文庆是密友,此前孙中山在南京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曾任命林文庆为内务部卫生司司长。

当然,促成林文庆出任厦大校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的夫人殷碧霞老家就在鼓浪屿,殷碧霞的家族出了许多名人,其中包括钢琴家殷承宗。

他组成全国一流师资队伍

现在厦大这样一个庞大学府的雏形,始于林文庆时代,换句话说,他为厦大建立了巩固而健全的基础。

厦大刚成立时,只有师范和商学两部,在林文庆的苦心经营下,到1930年,设立了文、理、法、教育、商五学院21个系,其中,还有天文系,并建成了一所天文气象台。在当时的私立学校中,厦大名列前茅。

在校舍方面也如此。建校最初五年,厦大建筑物一座座拔地而起,组成背山面海、坐北朝南的宏伟建筑群,还建起了电灯厂,自来水厂,附属小学。当时的评论说,林文庆在推进厦大建设方面,取得了“出奇的成就”。

林文庆对厦大做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组成一支全国一流的师资队伍,他们大多是留学欧美的。

当时,在厦大云集了一批中国著名学者,包括鲁迅、林语堂等。北大国学院解散,林文庆就把国学院院长沈兼士聘到厦大做国学院院长。不仅如此,美国人、动物学家莱德等一些外国学者也投奔厦大,莱德最终在厦门海域发现了脊椎动物的原祖宗亲的活化石——文昌鱼,并在《科学》发表了论文。

到1926年,厦大声誉日隆,人们形容说,在军阀气焰高涨的背景下,厦大却稍露曙光,“全中国都在注视厦大”。政府见其成绩优异,每年特别拨给津贴九万元,据说,这在当时中国私立大学中是最高的。

他用英语演讲孔孟之道

林文庆是学医的,但是,人们评价说,他对大学教育,自有一套理论。

林文庆认为,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只要能适应潮流而加以运用,就可以成为培养民族领袖的最好手段。基于这个理念,他自行订定课程,包括比较宗教学、哲学、社会学、文学、科学和政治学,无所不有。学生还要学好中文,英语成为第二必修语言。每年开学,林文庆要亲自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试。

但是,林文庆认为这还不够,最终要成为民族领袖的学生还需要接受专业训练,不管是技术、职业或文学的。他总结说,厦大的目标,就是要把道德训练和技术上、职业上或文学上的训练,结合起来。

在厦大保存的校史资料中,有一份尤其特殊,它是林文庆在1926年在厦大发表的演讲稿,题目是《孔子学说是否适用今日》,但是,奇怪的是,林文庆居然是用英文发表这篇“尊孔”演说,然后再由当时厦大教授刘树杞翻译成中文。

林文庆在自己的讲演中解释说,这篇演说,本来是不应该用英语,但是,无可奈何的是,中文并不是他的强项,担心词不达意,只好改用较为纯熟的英语。

虽然说着一口悦耳的英语,林文庆却是孔孟的拥护者。当时在厦大,孔子诞辰被当成重要节日,全校放假。在这点上,林文庆和新文化运动有了分歧,厦大校史专家洪永宏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林文庆不太了解中国形势所致,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他说:“我求你,请你帮助厦大”

林文庆在厦大倾注的心血,从他为厦大四处奔波募捐就可见一斑。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陈嘉庚企业经营受挫,厦大办学因此受到影响。1935年,林文庆亲赴南洋为厦大募捐。

当时留下的史料说,时年66岁的林文庆每天早上五点多钟起床,一直到晚上一两点才睡觉,每天,他都要沿街叩户募捐,早年在新加坡威望极高的他甚至要说这样的话:“我求你,请你帮助厦大,为祖国培养人才。”

感谢厦大校史专家洪永宏对本文所做的贡献


人物往事

聪明绝顶的“新加坡老大”

林文庆前60多年的人生,色彩斑斓,他的医术,据说是新加坡第一人;他还是东南亚橡胶种植业的开拓者,并参与创办银行和保险公司建设,是新加坡、马来亚华人金融业的先驱之一,他还参与办医院,办女子学校……人们甚至形容说,除了他自己,外人根本无法知道他此时对什么感兴趣。

林文庆自幼受的是英文教育,他的英文比中文好,19岁之前,他只会说闽南话,不会说“官话“,即现在的普通话。

但是,到英国留学时,有一件事改变了他今后一生。在那里,他碰上了几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但是,他们并不愿意承认他是中国人,原因是他不懂得华语。这位敏感的少年,把自己对母语的无知,引以为耻,决心使自己精通中文及中国文化。

现在看来,林文庆无疑是聪明绝顶,他18岁开始立志学习中文,没有用多长时间,就精通四书五经。他还在新加坡开办普通话学习班。当然,在林文庆努力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他的第一任夫人起了重要作用,在这位前举人女儿的帮助下,林文庆的中文进步神速。

1929年,林文庆居然把《离骚》翻译成英文,印度诗人泰戈尔还为他作序。

1935年,厦大派人跟随林文庆到南洋募捐,而林在新加坡的地位,超乎很多厦大人的想象。据说,新加坡人送给他一个称号“新加坡老大”。

陈嘉庚称林文庆是“树胶种植之父”。这里还有个故事,说是林文庆在植物园散步时,园长送给他几颗橡胶树种子,林文庆和一位朋友合作,开园种植,几经改善,最后获得成功,成千上万株橡胶树因此在东南亚生长起来,改变了那里的经济。

获得英女王奖学金的华裔学生。右为林文庆。(翻拍)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王瑛慧

本版摄影/姚凡

bat365在线平台党委宣传部 厦门日报 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