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汪德耀老校长百年诞辰而作(何永龄)

  • 2003年11月26日
  • 南强故事
  • 作者:
  • 浏览次数:
  我1944年秋入厦大,初读政治学系,后转法律系。1948年毕业,1949年回校任教。当年入校就读时,汪老是代理校长,因萨校长赴美讲学,1948年毕业时,汪老已就任校长四年(1945年汪老任校长)。我读法律系一年级时和汪老有接触。1944年下半年我住在博爱斋,那时在长汀已建好东南唯一的一个大型机场,我们都在博爱斋旁边观看盟军运输机起降,汪老也在场,他拿着一幅大型望远镜和我们站在一起观看飞机的起降。他问我读哪个系,我...


  我1944年秋入厦大,初读政治学系,后转法律系。1948年毕业,1949年回校任教。当年入校就读时,汪老是代理校长,因萨校长赴美讲学,1948年毕业时,汪老已就任校长四年(1945年汪老任校长)。我读法律系一年级时和汪老有接触。1944年下半年我住在博爱斋,那时在长汀已建好东南唯一的一个大型机场,我们都在博爱斋旁边观看盟军运输机起降,汪老也在场,他拿着一幅大型望远镜和我们站在一起观看飞机的起降。他问我读哪个系,我说读法律系,他说那很好,抗战胜利后国家建设必须有大量的法律人才,要以法治国……,他又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说我是江西临川人。他说,临川出人才,历史上有王安石大改革家,有汤显祖戏剧家,临川人讲话语音特殊,赵元任大师研究家定为临川音系……短短的交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汪老是细胞学大师,但他的人文学科知识非常丰富。1931年11月底放弃在法国的优厚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国,他是当时中国第一位细胞学博士。

?  汪老留学法国,回国后任教好几个大学。汪老于1941年应福建省政府邀请,到福建省省会永安,创办全国第一家地方性研究院--福建省研究院,任院长兼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当时路过长汀,适逢厦大建校廿周年大庆,汪老到厦大参观,会见了萨本栋校长,1943年萨校长聘请汪老为厦大理工学院生物系教授,兼理工学院院长,1944年5月12日任厦大代校长。

?  1945年抗战胜利,厦大二三四年级学生仍留在长汀,新生则在厦门新生院上课。因当时复员工作,非常艰巨,长汀到厦门,只有一条公路,而且只通到南靖的龙山镇,龙山到漳州的公路因抗战毁坏尚未修复,极大的迁校工作,困难重重,汪老抓紧迁校工作。首先在厦门建立新生院、聘请周辨明教授为院长,在厦门设立迁校先遣机构,仅以一年时间顺利完成迁校工作,除了图书仪器等全部运回厦门,鉴于经济困难,把当年在长汀制作的课桌椅、床铺等也运回厦门。1946年秋季,我们回到厦门,上课坐的桌椅,睡的床铺都是从长汀运回来的。在长汀的岁月,深得当地人民的支持,1946年厦大建校廿五周年之际,汪老提请大办庆祝校庆廿五周年大会,生物、化学、物理各实验室全部开放,并作了许多科普性的表演。长汀人民入校参观,盛况空前,一则宣传校史,二则普及科普,感谢长汀人民的支持,也举办了庆廿五周年校庆论文比赛,题目为厦大生活。共取四名,第一名为陈兆璋历史系46级女生,第二名名字记不起来,第三名段镜(政治系46级)及我同列第三名,庆祝校庆廿五周年的主题是大学是文理工综合的学校,体现学海何漾漾,体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追求南方之强。

?  厦大迁回厦门后,当时好多教授都转到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学任教,聘请名教授是头等大事,汪老十分了解。办好大学必须有名教授,在他任期内延聘了一大批著名学者,经济系王亚南、郭大力、石兆棠等教授,他们又都是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外文系洪琛教授,教育系林励儒教授、郭一岑教授,理学院工学院有化学系钱人元教授,数学系陈世昌教授,工学院有寿俊良教授,航空系丁履德教授、林士谔教授、宋懿昌教授,法律系有陆季蕃、胡正谒,历史系有熊德基、林惠祥,政治系杨东 教授等。使厦大教授阵容大大地增强。

?  在院系方面,率先设立航空工程学系,海洋学系,将工学院分设理学院、工学院、电机系分设机械系及电机系,建立外文系,使厦大成为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增设国际贸易系等五个学院的全新的综合大学。其中,文学院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教育学系。理学院设数理、化学、生物、海洋四个学系,工学院设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航空工程学系四个学系,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三个学系及司法组。商学院设银行、会计、国际贸易三个学系,形成综合性的大学体例。(五个学院十九个学系)

?  我们从以上事绩可看出汪老的治校思想。大学之大必须有多科系、文理工法商等渗透的大学。大学之大必须有一批学术带头人,兼容各种学派,对学生而言,必须使学生活跃于大学海洋创造性思维,从而追求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汪老一九九二年撰写《萨本栋精神大放光芒》其中提到:萨本栋精神宝贵之处在于教我们如何做人,归纳起来有: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勤奋好学,知识渊薄,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光明磊落,作风正派,坦荡无私,爱憎分明、严于律己、公而忘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46年4月6日厦大建校25周年之际,汪老发表《致校友书》提出兼容并包及学术思想自由的办学主张,汪老从其青年时代,留法时代以及在工作岗位上所实践的,充分体现了治校必须着眼于做人、而做人必须有爱祖国爱科学,奋斗终身,追求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抱负,前几年,我们48年级友,聚首母校,欢庆毕业45周年。毕业五十年的两次大会上,汪老还为我们作了勉励我们的演讲,其中主题还是发扬德先生赛先生精神,发挥萨校长的办学精神。汪老对学生也是倍加关怀的,对职工有困难也是尽量帮助的,工友何国忠妹妹生急病,汪老即叫司机开他的小汽车送病人入院治疗,在那个年代的这种创举是难能可贵的。还有其他许多生活的例子,我自己亲切感到汪老的爱护。1952年我因突然胃出血,急需抢救,当时并无血库,汪老亲自带头报名献血,他到中山医院为我输血,这种救人爱生的行为我永远记在心中。

?  汪老幼年时代读私塾,读四书五经,他的父亲是博物学教师,汪老受父亲的熏陶,少年时即爱好大自然爱好科学。1917年进入北京高等师范附中学学习,五四运动时,他就读于附中,当时附中组织了学生自治会,主席为赵世炎,汪老任副主席,汪老积极组织罢课示威,以实际行动参加了威壮山河的五四运动,德先生,赛先生精神,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武装了青年时代的汪老,他以后由公费留学法国选读细胞学,立志于科学救国,回国后,就任几个大学教学,始终贯串严谨的科学治学思想,接长厦大校长,他更有机会发挥科学精神,从科学高度去实现大学之理想,在艰难的岁月里,汪老办好厦大,贯串着大学之大,追求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他一直赞扬萨本栋校长的办学风格,简称之为本栋精神,我在几年大学学习中,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科学办校精神,强调大学之大,先学必须有包容精神,必须有学派的自由空间,必须充分发挥科学精神,集中地去追求真理,学海无境,必须是自强不息而止于至善。他继承着五四的光辉,从爱国主义出发,本着德先生、赛先生的精神,团结教师,为办好厦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解放后,汪老更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为细胞学培养了许多博士学子,也不顾高龄,到处奔波为厦大生物学系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他历任厦门市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多年,尽量表达人民关心的意见,作出积极的建议,深得各界人士的好评,汪老师也是位广泛结交文人名家的大师,他和法国大文学家罗曼罗兰也有深切交往,他向罗曼罗兰介绍鲁迅小说阿Q正传,他把我国女作家谢冰莹的从军日记翻译成法文,寄给罗曼罗兰。1930年暑期又到瑞士拜访罗曼罗兰,并在其家里见到圣雄甘地。1971年他在南京会见女作家丁玲,汪老与大画家徐悲鸿也有过多方面的交往,他与教育大师蔡元培也有过交往,那是在一九四二年,蔡元培先生往法国里昂出席会议,当时在中法大学学习的汪老充当翻译,青年时代的汪老深深地崇敬蔡元培大师的办学精神。一九四五年五月间,李约瑟博士从重庆来到山城长汀,汪老以代校长身份,接待了李约瑟博士,李博士研究中国的科学技术史,汪老介绍李博士赴永安(当时福建省省会)与王亚南教授会面,介绍王亚南教授翻译出版资本论,还著有中国古代经济史。李博士是与王教授会晤,了解很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背景,李博士把厦大的成就向英国人作了广泛的介绍。1948年汪老在巴黎又与李博士再度会晤,一九四九年八月汪老在英国讲学,第三次会见李博士,特别是汪老借访问英国之际,避开当时教育部朱家骅两次给他的密令要他将厦大贵重图书仪器运转台湾。汪老与多位名流交往,对他的科学办学思想有深刻的影响,正是在此种影响下,汪老坚定不移地为办好大学作出艰苦的努力。汪老在一生中为我国的大学教育作出了许多贡献。他的办学思想即充分体现科学办大学、提倡包容精神,强调学派自由,追求大学之大,学海无限,止于至善而自强不息。(作者为法律系教授,我校1944级法律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