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厦大”轶事

  • 2009年11月17日
  • 南强故事
  • 作者:
  • 浏览次数:

  洁白的花岗岩建造的集美楼屹立在美丽的凤凰树畔。走上二楼往左第二间是当年鲁迅在厦门的住处,这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教室,却是一个颇具纪念意义之地。这里依然摆放着主人用过的床、椅、桌、柜、书橱、茶几、箱、笼等,而张挂着帐子的床竟用搁板搭成,一切都在岁月风尘中老去而陈旧无言,简陋突显了朴素简约。鲁迅的书桌不大,却在此写了不少小说及专著:《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范爱农》及《汉文学纲要》等约10多种。细看桌上的毛笔砚台,仿佛依稀看到紧锁双眉的鲁迅坐在这里奋笔疾书的身影,沉思凝重的表情透出忧国忧民的惆怅。80多年前的1926年8月间,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通缉,不得不离京来厦。鲁迅的到来,受到学生的欢迎,但不久鲁迅便发现这里弥漫着一种复古的空气,学生在校长“尊孔读经”倡导下,不关心社会国家,不少学生手捧《古文观止》吟诵不止,鲁迅对此十分不满。因此在周会的演讲中大声疾呼,要大家切不可埋头读书,不问世事,切不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他的讲话令学生感到耳目一新,精神振奋,但却为校方所不容。
  鲁迅在“厦大”时通常穿一件灰色的长布衫,脚穿胶底布鞋,入冬换一件暗灰色的布夹袍。虽然他有一位叫春来的工友照顾起居,但却常常自己烧开水,有时还用自备的黄铜制的打气炉烧菜炖汤。一天,有学生俞荻过其门,闻到阵阵香气,原来正是先生在炖菜。有《江声报》记者采访,说他“没有一点架子,没有一点派头,也没有一点客气,衣服铺盖更是随随便便”,说正是由于他的和蔼亲切、诚恳使大家乐于接近,来访人逐日增多。有学生来了鲁迅更是倾注满腔热情,谈话大多会到午夜。期间帮助他们创办《波艇》等文学刊物,亲自定稿,还把所写的《铸剑》刊登于上,并联系上海北新书局印刷刊行。就在他去广州中山大学前二天还为学生陈梦韶所写的剧本《绛花洞主》撰写“小引”。深夜,鲁迅给在广州的许广平写信说,“自愿在生活道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由衷的心声突现了崇高的襟怀而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