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芳:师恩永难忘 温暖满心间

  • 2022年03月16日
  • 作者:
  • 浏览次数:
美丽的厦大四年时光,一生难忘

一、“拉”我进厦大的老师——赖虹凯


    1982年在填报大学志愿时,因自己没有经验,结果第一志愿没被录取。当时,bat365在线平台在北方还没有现在这么高的知名度,报考的人也少。来河北招生的厦大赖虹凯老师恰好看见了我的高考档案,就给我发电报,说厦大物理系能够录取我,问我是否愿意。因为不知道厦门在哪里,我很犹豫。我中学的英语老师宋老师,是一个时髦可爱的北京人,跟我讲了到远方上学的若干好处,我动心了,回复说愿意。这样赖老师“拉”、宋老师“推”,我就有幸成了厦大的一名学生。如果没有赖老师,我可能就错过与厦大结缘的美好岁月。


    这是赖老师工作后第一次参加招生,虽然他是物理1981级辅导员,但他对自己招来的我们物理1982级的5名河北籍同学格外关注,见面总是关心地询问有没有困难。他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关心我们的进步与成长。当时厦大党章学习小组很活跃,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成绩还不错,但我一直没有勇气写入党申请书。赖老师还找我问原因,给我做工作,说入党可以使人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快进步。其实当时我听说党员要经常开会学政治,而我的政治课成绩一直不太好,有点儿怵头,但我不敢说。老师问时,总是支支吾吾地说自己做得不够好,还需努力。后来赖老师多次做工作,我才写了入党申请书,很快就被列为积极分子,大四成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我们年级共9人入党,河北籍有2人,赖老师一直引为自豪。


    2004年,物理1982级同学聚会时,赖老师作为当时物理机电学院的书记来参加我们的聚会,还一一叫出我们五个人的名字,并特别指出我是他“拉”来厦大的。我们五人对赖老师也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感,2011年7月赖老师作为校领导来石家庄参加河北bat365在线平台校友会的成立大会,我们一直等到深夜,顾不得刚下飞机的老师旅途劳累,大家畅谈、叙旧,一如在学校时一样,让组织者多次催促才肯离开。2012年10月,1982级入学30年聚会,恰逢母校翔安校区迎接第一批新生,赖老师亲自带领我们参观校园、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并为我们介绍翔安校区的未来规划,看着依然帅气、热情的老师,刹那间,仿佛时间穿越回1986年。后来河北1982级的同学和赖老师建了微信群,学校有什么重大、新鲜的事,赖老师也会第一时间推送,让我们在千里之外时刻感受母校一个个可喜可贺的变化。


    感谢赖老师,让我成为厦大学子,在美丽的厦门度过了四年难忘的时光。


杨宝田(前排左三)、郑永梅(前排左二)、赖虹凯(后排左四)老师和物理1982级学生党员合影,前排右一为作者。(1986年6月)


二、我可敬可爱的任课老师们


    大学里我学的最苦的一门课是“理论力学”,任课老师刘焕堂讲课很认真,可我就是听不懂,总觉得是他教得不好。期中考试挂了白旗,我急,老师更急。课后刘老师找时间给我补课,我还是听不懂。老师一遍遍地讲,讲得口干舌燥,终于他看出我有点儿心不在焉,放下课本开始给我讲学习方法,讲学习的重要性,讲了很多很多,现在我只记得他说:“我每次给你们上课前,还要预习,还要继续学更多的东西,我这是‘求学’,而你是让老师‘灌学’,这一主动一被动,效果悬殊啊。”看着刘老师着急的样子,我真的很惭愧。从此以后,我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听课效果好多了,也不觉得那么难了。老师的教导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良多,工作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不等不靠,多想办法,提前做好。


    陈丽璇老师教我们“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陈老师长得漂亮,声音好听,性格又好,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非常迷人的美女老师。她的课我们都爱上。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外系的同学约好考试完去购物,不知为什么他们的考试提前了,等陈老师拿着试卷进教室,我看到他们已经在窗外等了。我拿到试卷赶紧做,以最快的速度答完了,可四下看看,大家都还在认真答题,包括几个学习好的同学都还在低头检查,没有交卷的意思。瞄一眼窗外,那几位同学等得很着急。我看看窗外,看看老师,又四下看同学,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根本没心思检查了。陈老师走过来,关心地问我是否不舒服,我又是点头又是摇头,陈老师拿过我的试卷看了看,说,都做完了,不舒服你就交了走吧。我赶紧收拾书包逃出教室,生怕老师看出我的破绽。令人惊讶的是试卷发下来,我得了大学四年唯一的一个满分。陈老师当时肯定是看出我的心思,但又不戳穿,给我个下台阶的理由。老师真是用心良苦,她教会我们要善待每一个人。2012年我们聚会时,有幸请到陈老师等几位任课老师来参加,陈老师虽然双鬓染霜,人还是那么慈祥、声音还是那么好听,高兴之余还为我们唱了一首《绿岛小夜曲》,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大四我们分了专业班,半导体器件20个人的小班经常在映雪楼的小教室上课,杨锦赐老师教我们专业课“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杨老师讲课不拘泥于课本,有时穿插一些科学家的小故事,有时教我们一些思维的方式方法。记得有一次杨老师故意讲错一个概念,提问时还叫我“小赵同学”,借此告诉我们,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称呼会变,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科研工作许多是探索性的,实现的途径也不是唯一的,所以应该学会不迷信权威,大胆探索。对杨老师这样煞费苦心的讲课,日后我们才有更深的体会。


    指导我做毕业实验的颜永美老师话少,很有耐心。我们每天要测试好多个数据,时间一长,单调重复的测试让我有些厌倦情绪。颜老师看出问题,给我们讲物理史上许多重大发现都是经过无数的重复实验。我不理解,这一大堆的数据什么也看不出来呀!颜老师看看说:“再测两天就够一组的量,然后你们就可以做曲线进行第一次分析了。”在老师的不断启发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实验数据的测试,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参加工作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器件的可靠性升级项目,老化试验测数据,温循试验测数据……当一组组试验做完,我随口说了句“该做曲线进行分析了”,负责人很诧异“你看方案了?”我笑笑:“没有,上学时老师教的。”


    长得很有爱因斯坦范儿的叶壬癸老师,把难懂的“相对论”讲成了故事,他的课很少有人打瞌睡。印象很深的是大冬天他也只穿着一袭单衣,讲课到兴奋处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额前的一络头发一跳一跳的,非常逗。教“数学物理方法”的陈英昭老师讲话有诗意,板书也漂亮,课间爱和同学们天南海北的聊天。他思想特别超前,比如说起他放弃大上海回厦门,就因为这里天是蓝的,草是绿的,水是清的。看,30多年前陈老师就有环保意识。


    还有很多很多,因时间久远记不起来的美好瞬间……每一位老师都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色彩,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教我们思维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良多,久久难以忘怀。


三、兄长般的辅导员——蒋东明


    1982年9月,我从河北来到厦门。从没出过远门的我,一个人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从北跑到南,除了兴奋更多的是忐忑。从火车站出来找到接站的校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蒋老师。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温文尔雅,一开口便让人感到很亲切,很温暖。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今天。


    大学毕业就当辅导员对蒋老师是一个挑战,他用自己的才学和实干,成了我们亦师亦友的好老师,他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敬仰。


    蒋老师是个做事很用心的人,刚开学没几天他就对我说,抽时间把到大学的感受或发现的新鲜事写出来,可以向校电台投稿。我很诧异,他笑了笑说:“我看了你的中学老师给你写的评语。”


    蒋老师虽然是学物理的,但他的文史哲知识十分丰富。我们这届首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蒋老师为我们量身定制课程内容,开启了少男少女的心灵。他组织我们几个喜欢写作的同学创建了1982级物理的年段刊物《百花园》,让我们的四年大学生活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开学初,他和大家一起跑早操。过节假日,他组织班级或年段的文体活动,带领我们爬山,骑车环岛游。还联系厦门的两家工厂让我们体验生活,接触社会。为开挖现在被大家称赞的芙蓉湖,他带领我们年段的一百位同学义务劳动一周。


蒋东明老师(右二)和学生们一起骑车环岛游(1986年3月)


    他亲自组织了我们年段“毕业纪念册”的设计和制作。每个同学一页,介绍了大家的基本情况和分配的工作单位,空白处是毕业时的相互留言。更有纪念意义的是设计了一个列表,让每个人写出自己崇拜的人物、喜欢的格言、理想的对象和职业、美妙的梦,甚至喜欢的花草和动物等等。现在每每读来,趣味无穷。纪念册不仅列举了我们学过的课程、任课的老师,更记录了四年里发生的大事小事。毕业30多年,每次翻开,看到一张张青春焕发的笑脸,一页页或深情或诙谐的留言,都禁不住双眼含泪。凡是看过这本纪念册的朋友无不羡慕。1986年离别学校之际,他组织几个有文艺特长的同学创作了我们的年段之歌《再见吧,亲爱的母校——厦大》,“凤凰花开的时候,我们相聚在南国海隅,将青春播在物理田地……”,深情的词曲,凝聚着我们多少不舍,多少依恋。


1986届物理系年段之歌《再见吧,亲爱的母校——厦大》


    我们这一代学生很幸运,辅导员老师都住在学生宿舍。四年里,我和蒋老师有过多次的交谈,不管是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还是个人不开心,闹情绪,总是找蒋老师寻求帮助。他每次都很耐心地听我说,从没有嫌弃过小女生式的啰嗦和婆婆妈妈。蒋老师开导人从来都是慢声细语,即便是我错了,也没有严厉过,而是旁征博引地讲道理让我心服口服。开始,他住在芙蓉五男生宿舍,找老师很方便。后来老师结婚搬到勤业楼,我们有事了还是去找他。他的夫人是一个贤惠、端庄、大方的女性,每次去都热情接待。有时蒋老师不在,她也和我聊天。记得有一次,我心情不好,晚自习看不进书,就又跑去老师家倾吐烦恼。蒋老师边听边开导,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直到我没话说,感觉应该是比较晚了。他的夫人给我拿零食,倒水,然后一直默默地坐在床上织毛线。当时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等我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突然想起这件事,才知道我这学生多不懂事,他们刚新婚没多久啊。


    对我而言,蒋老师是良师,无论学习、工作、生活,我都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蒋老师更像兄长,让我离家千里不觉孤单,让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馨。


    记得在和蒋老师的交谈中,他一直强调大学要做两件事—做人和求知,做人要先立德,为人要诚,求知不限于专业知识,还要多方面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四年里蒋老师向我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只要我晨跑总能在校园碰到正在跑步的蒋老师,“读书和运动是值得一生坚持的事”这一理念就是蒋老师对我的影响。


    我毕业后还和蒋老师保持了十多年的通信,同样地,将自己新的困惑求助于老师,他一直给予我指导和帮助。到厦大出版社工作后,蒋老师工作越来越忙,但每封信他都抽时间回。写这篇文章前,我拿出订成一册的老师来信一封封品读,心里是满满的感动和幸福!


    蒋老师带领我们100名学生,打造了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班级,毕业30多年这个班级仍然温暖如初,我们有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永远的“8206”。2020年罕见的国庆中秋双节同至,与1982年我们入学那年一样,大家在班级微信群“凤凰树下”纷纷留言,回忆当年一起过双节的美好场景。蒋老师还特意写了书法“初心不染尘,清风自然来”,遒劲、飘逸的书法赢得同学们的一致称赞。


    2016年我们毕业30年聚会前,组委会策划制作一个怀旧视频短片,最初文案稿子出来,大家的总体感觉是怀旧的情感有,但高度不够,尤其是没有反映出我们物理的特色。是蒋老师在背后默默修改,悄悄发给我,并且特意嘱咐我别告诉大家是他修改的,怕同学们不好意思提意见。蒋老师写的那一段“物理让我们懂得思索的方向;物理让我们明辨事物发展的逻辑;物理也让我们从科学中享受艺术的美。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物理让我们神闲气定,因为我们明白,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物理的知识让我们终身受益”成了文稿中最精彩的一段。


1986年7月,芙蓉楼前的凤凰花瓣与物理系学生会宣传部赠送的笔记本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离开学校已30多年。回望走过的半生,最喜欢的是在校园的时光,但小学懵懂、中学叛逆,还是在厦大度过的四年青春岁月最美,最值得留恋。1986年7月芙蓉楼前捡起的凤凰花瓣,一直静静地躺在毕业前物理系学生会宣传部赠给我的笔记本中。每每翻看,都会勾起在学校美好的回忆,想起我的物理老师们,还是那么亲切、温暖。


    感谢你们,我的厦大物理老师们,我的四年大学生活,因为你们而精彩!你们的教诲让我终身难忘。


(本文作者系我校1982级物理学系校友)




【来源:厦大物理(XMU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