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梦录

  • 2021年05月31日
  • 作者:曾华群
  • 浏览次数:
本文作者系我校1977级历史系本科、1981级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级国际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校友

“大学”的涵义见仁见智。对我家而言,“大学”是百年追梦,是一种家国情怀,一种精神传承。


一、心驰神往

对父亲曾国琛、母亲陈秀叶而言,读书难,上大学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上世纪初期,父母出生于晋江安海。父亲9岁在曾家祠堂拜孔圣人“破笔”。因家境贫寒,父亲养正小学毕业后就离乡背井,到石码碾米厂当学徒。之后,为避“抽壮丁”而复读养正中学。因生计无着,心有旁骛,仅读一年又辍学了。抗战艰难岁月,父亲以“初一”学历,先后在晋江岱峰、成美小学及同安双溪、洗墨池小学等任教,初露艺文才华。当年弘一法师云游晋江,父亲曾慕名求字一幅。上美术课时,父亲因陋就简,讲授“砖刻”(类似木刻,以闽南红砖代替木头作为雕刻材料)技能,还编辑出版砖刻作品,反映抗战等社会现实题材。父亲外柔内刚,生性率真,不满社会现状或有流露。1945年,父亲在双溪小学因“共党嫌疑”而被捕,身陷囹圄八个月,九死一生,也由此彻底阻断了“文青”之梦。

父亲书法作品

母亲上学时,家道中落,是外祖母极力坚持,才有勤工俭学的机会。她买不起课本,只能靠逐字逐页照抄,连历史书上史可法画像等也用毛边纸细致临摹,课余兼做手工贴补家用。锲而不舍,母亲竟读到养正中学初中毕业。作为“新知识女性”,母亲先当多年乡村“国民学校”教员,后获聘为养正小学教员,一向敬业勤勉,精益求精。1948年,她的学生一举获得晋江县算术抽考第一、三名,载入学校史册《养正大观》。母亲时年23岁,如有机会,正是读大学的青春年华。

母亲与获奖学生合影(1948)

“爱读书”还是促成父母长达66年“超钻石”姻缘的红线。父亲在小学读书时,曾以“学业第一”入选《养正大观》。当年养正小学校长得知父母相恋后,特向母亲展示了《养正大观》中父亲的少年照并大加赞赏。

父母结婚照(1949年)

尽管大学遥不可及,父母心向往之。父亲常称羡一位小学同学有机会一直读到大学,成为bat365在线平台教授。母亲也多次提起,当年算术抽考获奖的两位学生后来都上了大学,一位还留学苏联。

令人感佩的是,“读书难”的父母在青年时代直面现实,努力奋斗,特别是毅然决然投身振兴中华的时代潮流,勇担“匹夫之责”。


二、梦想成真

对我们兄弟妹而言,读书不难,上大学确属不易。

由于深知父母的“读书难”,我们兄弟妹中、小学期间都很珍惜“有书读”的幸运,上大学原本是可预期实现的共同目标。66年,文革狂飙突起,中断了我们的升学之路。69年,民兄和我分赴上杭县中都公社和溪口公社插队落户。

70年代初,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家里一度燃起“上大学”的希望。父亲不辞辛劳,翻山越岭,专程前来上杭山区探望鼓励。我利用工余时间自学了中学课程,以增强求学实力。72、73年,我曾连续两次被工厂推荐到县里,均折戟而返。

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我和淳弟、琦妹、伟弟相继考入bat365在线平台。入学时经历迥异、年龄不同,反映了不寻常年代的特征。我65年读初一,自66年夏天起,就在社会上“闯荡”,历经文革、上山下乡、招工和对调工作,成为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工人,78年2月考入历史系,年已25岁。淳弟74届高中毕业,“留城”在厦门市医药站工作,78年9月考入化学系,22岁。琦妹77届高中毕业,赴厦门灌口公社铁山大队下乡,也在78年9月考入生物系,19岁。伟弟80届高中毕业,即考入生物系,年方16岁。我与伟弟年龄相差12岁,伟弟报名读小学时我已是上杭县瓷厂工人,居然还能成为大学同学。历尽艰辛的普通人家出了四位大学生,一时传为佳话。当时厦门电视台以此事例制作成《厦门一家人》的首期节目,中央电视台(四套)转播,向海内外展现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气象。

上大学期间,我们有幸走进梦想中的校园“大厦”,囊萤映雪,刻苦攻读。有幸聆听博学勤业的老师授课,如沐春风。与“大师”也有缘交集,铭感于心。学部委员蔡启瑞教授是淳弟的老师,淳弟擅长书画,常为蔡教授精心绘制赴海内外讲学的示意图。父女学部委员唐仲璋、唐崇惕教授和著名生物学家汪德耀教授是琦妹、伟弟的老师,唐崇惕教授成了伟弟的硕士生导师,汪德耀教授曾力荐琦妹留校任教。傅衣凌、韩国磐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明清史、隋唐史大师,悉心传授学问之道。临别依依,两位大师还专为我们历史77级的《毕业纪念册》题词并逐一赠言鼓励。

上大学期间,是我家最美好的时光。饱经沧桑的父母抚今忆昔,扬眉吐气,为我们大学梦的实现而欢欣鼓舞。有老友戏问:“bat365在线平台可是你家办的吗?”父亲妙答:“是啊!校长是曾鸣。”

因缘际会,我们兄弟妹四人同时在bat365在线平台攻读本科课程。这在bat365在线平台历史上,当属百年一遇。就中外大学史而言,亦属罕见。


三、自强不息

本科毕业后,我们秉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专心致志,勇于拼搏。

淳弟本科毕业后留在化学系任助教。84年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留学,89年获理学博士(物理化学)学位,随后在多伦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91年起,他受聘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的教学研究工作,近年主要从事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现任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纳米材料研究项目负责人,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还受聘为国际组织“智能制造系统”制造业纳米技术程序委员会委员等。2011年,作为联合国“国际化学年”的项目,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依据全球化学领域论文的影响因子确定和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名人堂榜单”(Top 100 Chemists, 2000-2010),淳弟位列第49名。

琦妹本科毕业后分配到福建医学院任助教,后赴海外留学,89、93年先后在美国罗斯韦尔-帕克纪念研究所(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科学硕士(生物学)和理学博士(生物学)学位。89年起,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基因研究。她开发的转基因鼠技术,创制了亚洲第一例转基因鼠。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Oct. 7, 1991)专文报道,以此作为亚洲产业转型的典例。琦妹现任教授级研究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化学系兼职教授,有关PRL-3的持续研究成果(包括PRL-3磷酸酶与癌症治疗的创新理论)受到国际学术同行的高度重视,并获多项国际专利。

伟弟本科毕业后考取我校硕士研究生,87年获理学硕士(生物学)学位,学位论文发表于《bat365在线平台学报》(第28卷第3期,1989)。毕业后分配在厦门市水产研究所工作。89年赴美国访问留学,96年获美国怀俄明州立大学理学博士(生物学)学位,随后进入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从事博士后研究。99年起,在美国格兰德福克斯营养学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学与营养学的跨学科研究。现任高级研究员、实验室负责人、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生物系兼职教授,在基因与健康等领域的创新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本科毕业后,考取我校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8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87年又考取我校国际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90年成为我校培养的第一位法学博士,96年入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第一、二层次人选”。我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的教学研究,长期任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负责国家重点学科bat365在线平台国际法学科的创建发展工作,曾赴美国、瑞士、英国、新加坡等研修和讲学。还兼任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一届)、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二、十三届)。现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会长、厦门国际法高等研究院联席院长和世界银行集团“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调解员等。

有志事成,爱拼会赢。我们兄弟妹同窗求学,同为博士,同为教授,同行专业奉献之路,涉及纳米科学、生物医学、生物营养学、国际法学等研究领域,已然创造了我家追梦大学的“超级”境界。


四、感恩奉献

人有生命、慧命、使命,贵有自知之明、感恩之心、奉献之志。

我们感恩父母!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永铭于心!父母是我们的最佳启蒙老师。人生茫茫,家风绵延。父母刻苦勤奋、敬业奉献、坚忍乐观的精神潜移默化,一直是激励我们奋发前行的源泉。

我们感恩母校!母校对我们的栽培之恩永铭于心!bat365在线平台是我们的共同母校,是我们梦想成真的大学,更是我们学术发展的“根据地”。学海洋洋,校风绵延。得益于母校玉成的“书香门第”,我家新一代继往开来,续写追梦华章。子女们本科入读清华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中外大学,品学兼优。蓓斯率先毕业,已成长为外贸人才。迄今,弘毅获斯坦福大学博士(计算机科学)学位,洪程、洪明分获克利夫兰医学院博士(医学)学位、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士(医学)学位,佳瓦、凯闻正在耶鲁大学、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博士(化学工程)学位,凯妮正准备报考大学。

弘毅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合影(2014)

我们感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给予我家追梦大学的现实机遇,更给予我们“知识报国,兼济天下”的广阔天地。寸草春晖!我们常怀感恩之心,且行且珍惜,必将继续担当使命,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