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最亮的星——高至凡

  • 2019年08月12日
  • 作者:
  • 浏览次数:
图文整理:2010级艺术学院音教班 陈贝茜

2019年7月19日,年仅28岁的高至凡老师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离开了人世。此后,“厦门六中合唱团老师”便登上新浪微博热搜、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登上各大媒体的页面。

毕业六年间,他抱着一颗音乐赤子之心,上下而求索,用“阿卡贝拉”的演绎方式,做无伴奏、多声部合唱,并带出风靡全国的厦门六中合唱团,他们演唱的歌曲《夜空中最明亮的星》《稻香》《青花瓷》等在各大媒体点击量累计数亿次,被共青团中央称之为“神作”,而高至凡,就是这支合唱团的指挥。

高至凡是bat365在线平台艺术学院2010级音乐教育班的学生。在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热爱音乐、充满个性、十分有追求的人。

大学期间,每个月将近一半的生活费都被至凡花在买乐理书籍、乐队总谱和光盘上。音教班班长陈洋回忆道:“至凡有着超越同龄人的音乐专业知识储备,我从他那里了解了许多音乐大师、音乐作品和音乐历史背景……现在,我还存着大一从他那里拷贝来的满满一个硬盘的音乐资料。”

高至凡是班级出了名的古典音乐发烧友,近一个小时的交响曲他百听不厌。“他的耳朵特别灵,我在琴房里练琴,有时弹错了音,或是节奏不对,他都能听出来,然后热心指出纠正。”陈倩倩回忆。

虽然,至凡的专业是声乐方向,但玩起器乐,他却丝毫不含糊。在琴房里,他常与钢琴专业的同学探讨演奏方式,切磋琴技。“有一次和他讨论肖邦革命练习曲,他为了打破常规,大胆地将部分乐句的强弱快慢表现得很夸张,有的地方速度已经够快了,他会让我再快点再快点,直到手跟不上为止,然后一起开怀大笑。”陈俊海回忆,至凡有着独特的音乐审美,且勇于尝试,这种纯粹玩音乐的精神,也成为了后来创作、编曲的灵感源泉。

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大学期间,至凡还指挥乐团、开音乐讲座、组织各类古典音乐活动等,在音乐领域就做出了大多数同学未曾做过的事。2011年,他加入bat365在线平台古典音韵协会,就展露出非凡的指挥天赋。作为大学校园的业余音乐社团,大多队员是非音乐专业出身的“门外汉”,其演奏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在至凡的带领下,队员们相互磨合,不断提升技艺,演出了许多经典曲目: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弗雷帕凡舞曲,一步之遥,巴赫双小协……

同在古典音韵协会的李派回忆说,当年老高的宿舍就住他楼下,宿舍不大,满地常堆着功放音响、稀奇古怪的乐谱和盗版碟。“那些年我和老高还是猖狂的电驴用户,手里听不完的音乐资源,三天两头互通有无。傍晚下课隔着栏杆喊一声‘吃饭’,老高随即应和,一会儿便拽着拖鞋、硬盘冲了出来。”

2014年,厦门市教育局来厦大招聘,高至凡在4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进入厦门六中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一个毛头小伙子,扎着一个小辫子,提着他蓝色印花布的小袋子,简历就薄薄的两张纸,浑身上下都流露出一股青年艺术家特有的气质。”厦门六中的招聘面试官陈琦回忆当初的场景,宛如就在昨日。

工作后,至凡对专业知识的汲取有着极高的追求,好友方晓定透露,每次北京上海有大型合唱音乐会,他都会自掏腰包去学习观摩,音乐会结束后向台上的老师取经。正是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对音乐独到的审美,让他和结识了国内许多著名合唱团指挥,比如彩虹室内合唱团金承志、上海Echo合唱团洪川等。

2017年,厦门六中合唱团发布的一曲阿卡贝拉版《青花瓷》不胫而走,引发全国网民关注,而这首改编歌曲的创作者,正是高至凡。面对媒体的采访,他将所有的赞誉都归于合唱团,并表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音乐教师”。

大学毕业后,高至凡和同学们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听到好听的曲子,他会在班级群内分享;每次带队外出比赛,都会叫上当地的同学一起,互相学习交流。“2018年,他带学生来福州参加省第六届艺术节合唱大赛,在福州的几名同学也去了现场。”孙夏菁回忆,“当时他的队伍获得金奖,有个学生提出想尝福州的礼饼,老高担心学生交通安全,便让当地的同学帮忙购买,再邮寄到厦门,他真的很关爱学生,尽量满足学生的每一个小小心愿。”

7月19日,高至凡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条状态:“放假真是太爽了,做梦都会笑醒。”或许,他是真的留恋梦中的美景,不愿醒来;或许,他真的是太累了,需要好好要休息。但他的亲朋好友还有好多好多话还没对他说……

(师生寄语)

惊闻高至凡同学离世的消息,实在难以置信,直到现在我仍然感觉这就是一场梦。至凡是我在厦大教过的学生。至凡进校不久我便发现他的与众不同。他对音乐有着超乎常态的学习渴望,他阅读大量历史资料,与老师同学积极的探讨交流。在我的《合唱艺术博览》课上,他的观点时时令我刮目相看。由于他的好思善谈,我也经常为他创造一些机会,让他和同学们深度交流。因为他对音乐特别的爱,我也热情的鼓励他去勇敢的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这些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那个乐观积极笑容憨憨的至凡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至凡,我们永远怀念你!

——郭伟(高至凡大学老师)

在2010级音教班师范生里,我对高至凡的印象很深刻,他品学兼优,谦逊勤奋!人缘很好,表现突出!尤其音乐素养很高!是一个真正喜爱音乐所以学习音乐的优秀学生!

——殷琴(高至凡大学班主任)

高至凡,2010级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同学。在校期间为人稳重务实,学习成绩优异。在教育法课程学习中,善于设计不同课程方案高质量的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擅长合唱指挥和钢琴演奏,经常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艺术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毕业后的几次因工作的电话联络中也十分热情。

毕业后虽未见面但每次在屏幕上看到他指导团队的优秀展示都十分为他高兴。他用自己的才华为工作单位争取赞赏与荣耀的同时也为母校增光添彩,成为了校友们的骄傲。正当美好光明的未来向他拥抱时却传来了如此噩耗,至今难以相信。一个热爱音乐热爱教育的年轻生命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让人痛心。

如同他的学生在悼念他时所说的那样,愿他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他为学生感受音乐美、传递音乐美的精神理想不会停止。

——赵亮(高至凡大学老师)

Hey,胖子,我叫你这个外号已经叫了11年了,记得08年,我和你在同一家琴行备战艺考,经常看到你乐呵呵地穿着人字拖,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相处一阵子,我们渐渐熟悉了,又都爱唱歌,经常挤在一间小小的琴房里合作演唱。再后来,我们一起考上了厦大,又成了同学,多么荣幸!

大学四年,我们一起坐车回老家平潭,那时,平潭海峡大桥还没通车,需要过轮渡,我们打车到渡口,就一起蹭陌生老乡的车进岛;我们也曾一起远赴苏州调研,一起合作演唱《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的唱段《紫藤花》;一起在琴房里面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用美声唱法唱恶搞……

直到7月20号听到你的消息,大家都难以置信,高至凡,走了!真的走了!21日,高爸爸在追悼会上说:“至凡这个名字,是我给他取的,我只希望他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做一个平凡人。”但谁能掩盖的住你的光芒呢?你的人生注定不平凡。

短暂人生旅途,有幸同行一段,愿你一路走好。”

——林丹丹(高至凡音教班同学)

大学时我们一起演绎《唐·璜》中的《让我们携手同行》,为了唱好这首作品他给我讲解这部歌剧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告诉我男女主的感情线路,并时常提醒我,要唱出角色要表达的情感。在我心里,你是这么博学!

虽然你离开了,但这些作品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每当音乐响起,我们也会想起你!听到你离世的消息,我们都接受不了,在福州工作的同学们一同赶往厦门,参加你的人生告别会,当高爸爸发言的时候,所有人的眼泪都控制不住了,痛心,痛哭。有这么多的人爱你,思念你,希望你在另一个世界会感到开心!

——林诺楠(高至凡音教班同学)

同窗四年,毕业后我们都留在厦门,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你如此出色,带领六中合唱团唱响全国,成为我们班的骄傲!

几年前,你带着我第一次听彩虹合唱团的音乐会;今年6月,我们在厦门五缘音乐厅听音乐会;最后一次与你的对话,你说一定会来听我们教师合唱团的音乐会,可在音乐会的前夕,我收到了你的噩耗。多希望这一切是一场梦,醒来后还能听到你爽朗的笑声,听到你喊我紫文……

——郭紫云(高至凡音教班同学)

老高,一个从骨子里到外表都散发着浓浓的艺术家气息的淘气男孩,在我印象里,你总喜欢跟别人“不一样”,“辨识度”特别高。每次和你聊天,都会被“高氏幽默”逗得开怀,还配上极具感染力的笑容和笑声……这样一位可爱的人,这样一位有才华的人,希望在天堂,能够继续“不一样”下去。

——张玉婧(高至凡音教班同学)

2019年是大家一起步入工作岗位的第六个年头,当别人夸起厦门六中合唱团时,我们总是自豪的说:“指挥是我同学,厉害吧!”每次你来福州不管是比赛还是开讲座,总会群里喊大家约饭,你成了我们相聚的动力。没想到这次你是用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相聚在一起。不舍,不真实,难以接受……

——林莉(高至凡音教班同学)

琴房里肆意的青春还历历在目。大一音乐会上你厚重斜刘海和我搞笑爆炸头的合照依旧静静躺在相册里。白城海边追逐欢笑的大男孩如今已离我们远去,那是最美好的岁月啊。老高,我们会永远记得你。

——邵妍婕(高至凡音教班同学)

大学期间,至凡在音乐中不遗余力释放热情,是拥有赤子之心的少年;成为音乐教师后的他,依然身体力行地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为这个时代传递赏心悦目的音乐。他的生命像烟花一样灿烂,他对的音乐的期许如时空一样永恒。

——林宜颖(高至凡音教班同学)

至凡的一生如夜空中的流星,炙热而短暂,却在世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虽然他离去了,但他对音乐事业、教育事业的无止追求,将时时刻刻指引着我们。作为厦大学子,我们也会坚守这种精神,将其发扬光大、传承接力!

至凡,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