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前我在厦大

  • 2018年11月21日
  • 作者:洪胜利
  • 浏览次数:
本文作者系我校1971级政治与中文专业校友。原文刊载于2018年11月14日《厦门日报》。

1971年5月3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跨进了bat365在线平台的校门,开始在bat365在线平台教育系政文(政治与中文)专业学习的生活,成为当时厦大仅有的700名学子中的一员。

1971年夏天,拍摄于芙蓉6学生宿舍

这两张照片,就是1971年夏天在厦大校园拍摄的。左上图拍摄于芙蓉6学生宿舍,我穿着印有“bat365在线平台”四字的背心,坐在宿舍课桌前写读书笔记。当时学生宿舍6人一间,床是木制单人双层床,三张床一字排列,床前有6张单人课桌,两张并成一张,为共同学习桌。在bat365在线平台学习时,除校外活动,我们一般上午到教室上大课,下午和晚上在宿舍自习,助教老师则到宿舍辅导我们功课,夜间,芙蓉楼群书声琅琅,远近蛙声陪伴。

在bat365在线平台时,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师生们常走出校门,下农村、到码头等,参加生产劳动。1971年9月,我们教育系政文专业的师生背着行装,从厦大步行40公里,到同安西湖大队,我们不仅参加生产劳动,还开展农村扫盲工作,师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们清晨早起,为农民扫地,到水井打水、挑水,将农民家的大水缸装满。上午下午都出工,与农民一起到田间劳动,晚上开办扫盲班。到农村一个月后,我们返校时,各村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出家门列队欢送,与我们依依不舍,挥泪道别。

1971年夏天,拍摄于建南礼堂前

左下图是1971年夏天,我站在建南礼堂前拍摄的。建南礼堂是当时厦大唯一的地标性建筑,建筑风格古典与现代相结合,是能容纳几千人的会议大礼堂,气势宏伟壮观。建南礼堂与东西侧四楼于1952年开工,1954年竣工,是陈嘉庚先生亲自参与设计、督建,由其女婿李光前先生为主的福建南安华侨捐资而建,故起名为建南楼群。照片上,建南礼堂的东侧是南光楼和成智楼,西侧的南安楼和成义楼没进入镜头中。建南礼堂主楼与东西侧四楼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矗立在山坡上,楼前为半椭圆形的大运动场,利用楼群与运动场之间的落差,因地制宜地砌成可容纳两万人的大看台。五幢建筑弧形排开,面向大海,环抱美丽的上弦场(运动场与看台都呈弧形,恰似上弦月,故称之为“上弦场”)。厦大建南礼堂不仅是厦大地标,也是厦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怀念厦大校主、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每位到厦大读书的学子,必到厦大建南礼堂前留影纪念,这也就是我在建南礼堂前拍照的初衷。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47年过去,每次见到这两张在厦大拍的照片,美丽的厦大和47年前我在厦大读书的场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瞬间把我带回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