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妙处

  • 2010年06月01日
  • 群贤文苑
  • 作者:吴东南(1950届法律系)
  • 浏览次数:

  梭罗说:“我们必须踮起足尖,把我们最灵敏、最清醒的时刻献予阅读才对。”
  有位杰出作家曾提到“通过文字,才能够看到自己存在。”苏东坡说:“腹有文章质自华。”
  读书,应是生命的另一次的诞生。
  古今中外,所有杰出的人物,都是从认真读书中磨砺成才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公元772-846)他奋发立志,视书如命,读书常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十几岁已博览群书,精通诗文,精辟地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准确地要求作家必须与时俱进,反映人民心声。
  白居易十六岁就奔赴京城长安、拜访著名人士顾况。顾见名帖,曾戏言:“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白居易并不因难而退,他及时写下《赋得古原草送别》乙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读了白居易这首诗,改口说:“有诗如此,居天下亦不难。”就为白疑留于府中。
  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绝不会屈居命运的安排,而会善以从读书的启迪中寻找突破口。
  优美的故事,永远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历史,期待着新的崛起,时代,呼唤着新的辉煌,学习历史使人明智,从历史中汲取不竭的动力,从历史中获取丰富的灵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贝多芬说:“我没有一天不动笔。”人们牢记着灵感是不愿意去懒散的人那里做客的。著名作家莫扎特幽默地指出:“谁和我一样用功,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能做出令人难以置信成就的人,大都吃得苦,有一股令人难以置信的“痴”气。清朝著名作家蒲松龄明确指出:“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他笔下的《聊斋》乙书,终成为世界名著之一,让后人广为传颂。
  此文原载《香港散文诗》杂志,2005年四月 (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