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 (厦大 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生)
“把你的E-mail地址留给我,回头我们可以保持联系喔!”苏林华老学长的声声叮嘱言犹在耳,目送着他们一行人的车子缓缓驶离大南校门,蓦地发现几天的志愿者工作就这样告一段落了。从4月4日下午在机场接到学长,到4月8日早上送学长离开学校,短短不到五天的相处时光,却足以凝成我一生难忘的珍贵回忆。我突然开始特别想念,想念这些天早上六点起床的困意,想念从公寓赶到校本部骑车穿行隧道的奔忙,想念结束了一天工作后回到宿舍疲惫却满足的心情,想念志愿者队伍穿着整齐的那抹深蓝,想念大南七号悠悠的阳光,想念建文楼大厅传出的笑语寒暄,甚至想念给学长推过的轮椅……
当初报名本次校庆志愿者,并未经过太多思忖或犹豫。2011年9月,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迈入了bat365在线平台的校门。我赞叹欣赏着南方之强的美丽与优雅,却也因与厦大九十华诞擦肩而过怀抱遗憾。转眼间已是我来到厦大的第五个年头,这次的九十五周年校庆又岂可错过?我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献给母校的生日礼物。当得知自己被分配到老校友接待组,而今年校庆的最大亮点就是把85周岁以上的老校友们请回母校共襄盛事,我意识到了这次工作的价值与自己肩上的责任。
我所负责接待的苏林华学长从美国飞行十几个小时先抵广州,再从广州乘机飞来厦门。那天,广州大暴雨导致飞机晚点了四五个钟头,我们在高崎机场等待的过程中一直担心学长的身体能否吃得消。我们这些年轻人在机场大厅里等得尚且疲乏不已,89岁高龄的苏学长在狭小的机舱里岂不是更不好受吗?没想到,当终于接到苏学长时,他看起来却显得那么神采奕奕——对于重回母校的期待与兴奋使他不顾一路风尘,辗转千里而无怨无悔。
少年时经历战乱,青年时背井离乡,大半辈子在海外各国打拼,苏林华学长的人生,是一段在坎坷中锻造坚毅、于磨难中奋起拼搏的历程。南强学子之“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是他始终秉承的人生信条。1948年从bat365在线平台机电系毕业之后,成绩优异的苏学长被选派到台湾水泥公司任职,从此开始了长达59年的水泥业生涯。他在自己的职业领域拼搏奋进、贡献才智,可谓是学以致用、回馈社会的厦大学子之楷模!更令人称奇的是,苏学长在业余时间还积极从事写作,目前已出版两部文集和《共饮长江水》、《雨雪霏霏集》、《梦回鹭江滨》共计5本书。苏学长的作品多是对往昔学习生活经历的回顾,其中对厦大的回忆占了很大一部分内容。在多篇文章中,苏学长满怀深情地回忆着厦大时期的老师、同窗。他的记忆力很好,连当年修习过的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所学内容,以及所住宿舍、舍友姓名等都能一一记得,不禁令人感叹,这正是他们当年学习态度之认真、同学情谊之笃厚的明证!写回忆文集是苏学长晚年最大的乐趣所在,他用朴实平和而真挚感人的文字述写着萨本栋、汪德耀、朱一雄、蔡悦诗等的动人事迹,组成了闪耀着厦大精神的人物画廊,而他本人的写作行为,也是对厦大精神的绝佳体现与诠释!
苏学长是令人崇敬的长者,也是个非常可爱的老人家。他为人和蔼可亲,十分健谈。不论在餐厅里,还是电梯口,他逢人都热情地打招呼,侃侃而谈,人缘超好。我想,他对于老同学的深厚情谊,对于我们学生志愿者的亲和友善,正源于他对母校厦大的拳拳深情。1984年,在阔别祖国大陆36年之后,苏学长因工作关系获机会回到国内讲学,即坚持抽出时间回母校访问,回来看看这个他心心念念的地方。此后,只要母校一有号召或邀请,苏学长就积极回校参加活动。从那时迄今,苏学长已有十多次回返母校的记录,几乎每三五年就会返校一次。为了回校参加这次的九十五周年校庆,苏学长更是从去年就开始准备。他已年近九十,腿脚灵活程度大不如前,需乘坐轮椅,但这次校庆的重要活动,他几乎一场都没落下。在参加汪德耀老校长铜像揭幕仪式时,凭借对老校长的崇敬与深情,苏学长竟坚持站立了半个多小时之久,活动结束后,还热情地与大家合影。学长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对母校的热爱,其情至深,令人动容。
的确,这次的志愿者工作,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感动。除了我一直与之相伴的苏林华学长外,无论是告诉我们“知无央是助己,爱无疆是助人”的周詠棠学长、把校友的孩子也当成自己孩子的周纯端学姐、93岁高龄飞行十六个小时从美国赶来的庄昭顺学姐,还是热心公益的佘明培夫人施淑好女士、将自己积攒多年的退休金捐予厦大的殷凤娟女士、精神矍铄的中文系蔡厚示学长、战功赫赫的五星上将连行健学长等等,都令人钦敬不已。满头银发的他们在4月6日当天坐上主席台,全程见证九十五周年校庆大会,和全场厦大人一起唱校歌,这一场面,一直铭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一幅最美的风景。这,想必就是校庆最大的意义。分布在五洲四洋的厦大人,在母校生日这一天,像一家人一样坐在一起,一如他们当年遨游书山学海时的相扶共进,一如他们在外打拼时的守望互助。这一天,是所有厦大人团圆的日子。套用一句被用得有些烂俗的话: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在他们身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厦大校友文化的强大力量与蓬勃生机。不论走到哪里,共同的根都会把他们联系到一起,只要一句确认,就能交付家人般的温暖和信任;不论走得多远,只要鹭岛传来一声呼唤,他们就不远千里万里翩然而至,旧友新知,相聚在厦园,共谱心曲、共话深情。
离开厦门后,苏学长的女儿苏中丽女士在给我发来的微信中写道:“非常感谢你们这几天的付出。会永远记得在厦门所认识的你们和一份温暖的情谊。祝福你拥有美好的前程与幸福的人生!”看到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我不禁有些眼眶湿润。苏学长和他女儿总是特别客气,一再向我们表示谢意,而在我看来,要说“感谢”的是我们。感谢学长们为我们奠定了南方之强的根基,感谢学长们在各自领域对厦大精神的阐扬,感谢学长们千里迢迢回返母校。二十出头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了不起的你们,又是何其开心,能够像家人一样接待和陪伴你们。对我来说,远方从此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牵挂与思念。真心祝福所有亲爱的老学长们,身体康健,平安喜乐,我们百年校庆再相聚!
(苏林华校友志愿者:人文学院 15硕 黄欣 ;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