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 2018年05月24日
  • 群贤文苑
  • 作者:教育研究院教授 别敦荣
  • 浏览次数:
教育研究院教授 别敦荣

群贤楼1_副本.jpg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实施的又一个重点建设工程。众所周知,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据统计,1978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仅为856322人,毕业生人数为164581人,招生人数为401521人。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不仅是国泰民安、经济腾飞的时代,也是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时代。到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共招生748.61万人,在校生人数达到2695.84万人,毕业生704.18万人;另外,研究生招生66.71万人,其中,博士生招生7.73万人,硕士生招生58.98万人;在学研究生达到198.11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4.2万人,在学硕士生163.90万人;毕业研究生56.39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5.5万人,毕业硕士生50.89万人。如果再加上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整体上已经达到了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即将迈入普及化时代,成为高等教育普及化国家第一大国。在前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是解决数量增长的问题,与此同时,在质量上尽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国不仅做到了,而且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比如,在各类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上,不论是大学还是学科,即便在10年前我国都鲜有上榜者,时至今日,尽管与美英等高等教育传统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在40年积累的基础上,我国大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在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我国(不含台港澳地区)有39所大学上榜,比上一年增加了6所,在全球百强排行榜上,我国有6所大学上榜,较上一年增加了2所。我国高等教育无疑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重点建设一批大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所不同。我国重点大学建设起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1953年和1954年,中央先后确定了7所重点大学,1959年中共中央确定20所大学为重点大学,1960年又增加了44所,1963年又增加了3所。1978年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重点大学的报告,确定了88所全国重点大学。从这几次重点大学建设的政策看,国家提出的重点大学建设计划主要是为了集中有限的政府财力,将一部分大学办得更好,提高其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比如,1960年《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指出:“1959年3月中央决定设置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是在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中,为了保证一部分学校能够培养较高质量的科学技术干部和理论工作干部,更有力地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学水平。由于两年来高等学校大量增加,中央原定二十所重点高等学校的数量感到太少,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支援新建高等学校的工作,中央决定再增加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全国重点底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宜过多,各校之间要有适当分工;学校的发展规模不宜过大,应该加以控制;以便集中力量,迅速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由此可见,这时的视野主要还是在国内,即在全国高校中实施重点建设计划,提高部分大学的办学水平,重点大学建设战略不是基于国际比较而提出来的,建设重点大学并不着眼于办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客观上在当时的环境下也不可能建设世界水平的大学。从重点建设战略的落实看,也缺少明确而具体的建设措施。

自20世纪后期以来,高等教育发展逐步走上了正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高等教育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也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以往重点大学建设的基础上,国家先后分别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这两项工程不仅有了更宏大的视野,而且有了更富雄心壮志的愿景与目标。比如,1995年国家计委、教委、财政部印发的《“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指出,“211工程”的性质是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它的愿景是使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上水平、上质量、促改革、增效益,它的主要目标是使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再如,1998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相对集中国家有限财力,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从重点学科建设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对于若干所高等学校和已经接近并有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今后10~20年,争取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这表明“双一流”建设战略在重视部分大学建设的同时,更有了全局性的建设目标,即“双一流”建设既重视部分大学和学科的建设,又重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开展“双一流”建设要有全局观,要从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出发,谋划建设路径和举措。列入“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大学和学科毕竟只是极少数,将中央和地方重点支持的大学加起来,总数也不超过全国高校的10%。显然,要建成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只有高等教育宝塔的塔尖熠熠生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扎实牢固的塔基和坚实高耸的塔身。从这个意义上讲,“双一流”建设只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中央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不能忽视了“塔身”和“塔基”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尽管塔尖有显著的象征意义,但如果没有前两者的支撑,塔尖的显示度将是十分有限的。在重视“双一流”建设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当高度关注各级各类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