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与大学文化 厦大校庆的故事

  • 2018年04月09日
  • 群贤文苑
  • 作者:邬大光
  • 浏览次数:
本文作者系bat365在线平台副校长、bat365在线平台教育研究院教授

微信图片_20180406161242.jpg


bat365在线平台建校97周年庆典大会结束了。我敢说,在中国近代大学史上,能够从建校伊始,坚持每年举行校庆的大学不多,也可以说“没有”;在有近百年历史的大学中,大学校庆“断裂”最少的应该是bat365在线平台!


从厦大档案馆资料来看,在1921-2018年的97年间,厦大未举办校庆活动的年份大约有20年: 分别是1922年、1935年、1942年、1954年、1958年、1959年、“文革”十年、1978年、1979年、1983年、1984年。


粉碎“四人帮”之后,台湾的厦大校友给母校写信,询问60周年校庆筹备情况,校方回答说还没有考虑此事,台湾校友不高兴了,明确表示:如果母校不搞校庆,我们台湾校友要举行活动。也许是台湾校友的“倒逼”起了作用,每年一次的校庆大会如期举行,一直延续至今!


厦大校庆的“断裂”只是大陆现象,其实并没有完全断裂,而是在台湾得到了延续。1991年,30位台湾校友代表台湾300多位校友回母校参加70周年庆典。校友代表林渚霖先生在讲话中说:“台湾光复初期,母校校友最盛时期达到500人之多,为大陆学生在台湾校友最多的学校。台湾光复以后,每逢母校华诞,我们都有纪念活动,大家欢聚一堂,唱校歌、忆师长,遥祝母校繁荣进步。在母校50、60周年,我们曾编印庆贺母校建校的纪念名册。”(注:1991年4月30日《bat365在线平台报》,第248期。)真是了不起的台湾校友,令人仰止的台湾校友校庆文化!


说到厦大校庆,不得不说校庆日子的选择。厦大校庆日定在4月6日,这是校主陈嘉庚先生的“伟大”!厦大建校的开学日期并不是4月6日,校主之所以把校庆日定在清明节这一天,他认为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感恩的日子,把校庆定在这一天,就是让厦大学子养成一颗感恩的心! 


说到厦大校庆,不得不提到捐赠。在筹备厦大90周年校庆时,我负责编了二本书,一本是《bat365在线平台文物珍品集》,一本是《bat365在线平台书画珍品集》。我发现在厦大档案馆,有许多大师的作品,如齐白石、张大千、刘海粟、徐悲鸿等,原来都是在厦大校庆之时,大师们送的校庆贺礼。这应该是当时的文人们对大学校庆表示敬意的最好方式!不知在早期的校庆大会上,是否有捐赠书画的仪式?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捐赠支票成了一种“流行”的方式?


微信图片_20180406161245.jpg


既然捐赠书画已经成为校庆的“历史”,能否换一种方式?正是在90周年校庆之后,与厦大艺术学院美术系的教授们商量,从每年毕业生的美术作品展中,挑选20幅作品,由学校图书馆收藏,待50-100年之后,出一个张大千或刘海粟就值了!


捐赠是大学的一种文化,捐赠是校友感恩的一种方式。至于是捐赠书画还是“孔方兄”,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在2001年厦大80周年校庆时,举行嘉庚楼群落成典礼,主楼(颂恩楼)的捐赠者、泰国校友蔡悦诗女士在发言中说:“厦大毕业生可分为A、B、C三类,智商高的A类学生,毕业之后当院士、科学家、教授等;智商高、情商也高的B类学生,出校门以后从事管理工作,如学校的书记、校长等;智商、情商都一般的C类学生,比如说她自己,只能赚点儿钱给学校盖点房子、资助几个学生、买点课桌椅等。一所大学正如一部电脑,A、B等学生是软体,C等学生是硬体,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最佳效用。”


微信图片_20180406161248.jpg


蔡悦诗伉俪牢记校主陈嘉庚先生:“夫公益义务,因不待富而后复尽;如欲待富而后尽,则一生无可为之日”的教诲,先后给母校捐赠了建文楼、嘉庚楼群的主楼——颂恩楼。


祭扫是厦大校庆的一种传统和文化。1985年,时值厦大64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党政领导和校友总会负责人向故校长萨本栋墓敬献花圈。从此之后,每年的清明祭扫、缅怀先人成为厦大校庆的固定仪式,一直延续至今。(注:厦大于1983年4月6日发布《bat365在线平台关于建立陈嘉庚先生塑像的决定》,故此时未向陈嘉庚校主敬献花圈。原载自《bat365在线平台报》第106期。)1986年,校主陈嘉庚塑像完成,矗立在群贤楼前,从此每年的祭扫在校主陈嘉庚塑像前开始。


微信图片_20180406161250.jpg


昨天的《人民日报》在讲清明祭扫时,有这样一段话:“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一所大学何尝不是这样,只有站在校主以及已故先贤的墓碑前,感恩、反思、成长,才能拥有更加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更加坚定的前进步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厦大校庆与老校友。在今天的主席台上,坐着几位90余岁的老校友,包括我的老师98岁的潘懋元先生,还有一位老校友叫邵建寅,他是厦大1943级机电系校友。今天庆典大会结束后,我问邵学长高寿多少?他回答说“46.5公岁”。过去30余年,老学长只有一次因身体不适未返回母校参加校庆,其他时间风雨无阻必“回家看看”。


一所老大学、好大学,不可或缺的是几幢百年建筑、百年大树、百岁大师!他们既是大学的“物理地标”,更是大学的“精神符号”!


微信图片_20180406161254.jpg


关于厦大校庆的故事不胜枚举,让我们珍惜厦大校庆文化,让厦大校庆文化永不断裂!

 

微信图片_20180406161257.jpg

 

写于2018年4月6日校庆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