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云:感恩怀德铭心中

  • 2023年03月06日
  • 作者:
  • 浏览次数:
黄素云,1955年毕业于厦大英语专业,留校任教兼政治秘书,1957年调往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1962年调回厦大任教并兼任班主任,1977年移居香港。现任厦大旅港校友会荣誉会长

作者简介


    黄素云,1955年毕业于厦大英语专业,留校任教兼政治秘书,1957年调往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1962年调回厦大任教并兼任班主任,1977年移居香港。现任厦大旅港校友会荣誉会长。


19557月,从bat365在线平台外文系毕业时拍摄的毕业照



    20234月,在这春风激荡,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bat365在线平台外文学科即将迎来百年华诞。值此令人兴奋的时刻,在bat365在线平台外文学院就读、工作的往事,如同潮水般地涌上我的心头。


校恩重如山


    抚今忆往、饮水思源,我百感交集,非常感谢党对我的培育之恩,感谢母校、母院对我的教育栽培!我于1951年考入厦大外文系英语专业。那时每届学生人数不多,刚进校时,很幸运教我们精读课的竟是系主任李庆云教授。李庆云教授生于澳大利亚,早年留学英国,后放弃在英国执牌大律师的优厚待遇,来厦大执教。他满口标准且非常流利的英语,使我们钦佩不己。开始时,由于听力不习惯,有点跟不上。这时,我便想起我的中学英文老师潘侨南对我的鼓励。潘侨南老师是我在永春第一中学时的英文老师,他是新加坡华侨,抗日战争时期响应号召回国参加抗日救国,是一位抗战翻译官。是他鼓励我要报考外文系。他说我在中学时英文成绩一向不错,有一定基础,如进一步深造,将来可为国家在外文事业方面做出一份贡献。他的话语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鼓舞,自己相信一定能学好外语,学好外语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尔后我发奋图强,加倍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学业也慢慢地跟上来了,而且进步很快,并取得优异成绩,得到系主任和教授的鼓励。


    19559月我从厦大毕业,很荣幸被留在外文系工作。当时系办公室设在囊萤楼——厦大校园最早期的建筑之一,也是最传奇的一座楼。开始时,办公室只有四个人:李庆云教授担任系主任、刘贤彬老师任教师兼行政秘书、我任助教兼政治秘书,还有一个打字员王火基。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校党委领导着手在各院系成立党组织。当时外文系只有二位党员:陈世民(主管俄文组)和我(主管英文组)。为了加强党在各院系的工作,校党委派政治辅导处的肖丽娟同志前来兼任党小组组长。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外文系各项工作在党小组的配合下,教学和政治工作稳步前进。


    我们党小组的工作受到校党委和行政的重视和关心。每星期固定安排在星期三下午,我需到校党委办公室直接向校党委书记陆维特汇报工作,陆书记也就如何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给予我许多帮助并提出具体指示。王亚南校长也常让我到他的办公室,他特别关心我的工作和老教授的情况,鼓励我多向他们学习,提醒我工作上要精益求精,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在系里树立好榜样。他的谆谆教诲我永远铭记于心。


    值得一提的是外文系的刘贤彬老师,文质彬彬,人如其名,但工作严谨认真,是我的良师益友,有很高的业务水平。在业务上,他时常鼓励我要有信心,做好备课教课,从专业和工作上鼓励和支持我,使我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他时常帮助我做好李庆云主任和其他老教师的协调工作,使我能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师生关系融洽。几年以后,刘贤彬老师也被吸收为共产党员。


    我也非常感谢李庆云系主任对我的关爱,当我向他请教系里的工作和教学上的问题时,他都坦率发表意见并给予热情指导。他经常从家里摘来一朵玫瑰花插在我办公室的花瓶里(为此我特地买了一个小花瓶)。师母黄文端曾就读厦大外文系,于1939年毕业。有时师母来到办公室,也会给我们带来她亲自做的精美蛋糕,也曾有招待我们到他们家里做客,让我们倍感亲切。还有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当年李庆云系主任在大家的鼓励下,决心学习讲中文。他曾无比感慨地说:在外国我是唯一不会讲国语的中国人,在国内我是唯一不会讲国语的外国人。对自己不会讲中文深感愧疚。后来他也慢慢学会用简单的普通话和我们沟通,大家为他的进步拍手称赞。


党恩深似海


    1956年,因形势的需要,外文系在原先的党小组基础上成立了党支部,校党委派朱红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师生中又发展了几个党员。系级党的组织健全了,党员队伍也不断壮大,有力推动了外文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显著成绩。


    随后,我于19576月调去哈尔滨工业大学。因为,我的爱人林家益1953年在厦大毕业后,被调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当苏联专家的研究生,学成后又留在哈工大当教师。为了照顾我们夫妻团聚,厦大于1957年同意让我调到哈工大。在哈工大,我在公共外语教研室任教英语并兼团总支书记。该教研室属系一级的编制,所有基础课教师都属于该教研室。1962年,我们夫妇俩又调回厦大工作,我主要负责教英文基础课程、担任班主任并兼外文系党总支委员,直到1977年前往香港定居。


    感谢党组织和校系领导的培养,1964年厦大选送我到中国学习外语的最高学府——北京外国语学院(即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一年。学习期间,我有幸聆听著名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许国璋教授的讲课,受益匪浅。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教学非常生动活泼,他们主要是培养外交人才,以口语为主。外文系领导决定让我主要听章含之老师讲授大学三年级的精读课程,学习章含之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章老师上课生动灵活,她一般都在上课的前一晚,先把讲课的内容录音给同学预习,第二天正式上课时不看讲义,只是用一张图显示讲义内容,挂在墙上。她用全英文授课,不时启发提问,同学们也都争分夺秒地争取回答的机会,气氛非常活跃。最后章老师再总结句型、语法等重要知识要点。下课后,学生们都能基本上掌握课程内容,大家生动有趣,快乐学习,口语也流利多了。章老师的教学方法令我耳目一新,受益良多。章含之老师曾担任毛主席的英文老师,后来与时任外交部部长的乔冠华结婚,是著名外交家。我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一年回来后,向外文系领导汇报我在“北外”进修的收获,提供了一些适合我们采用的“北外"教学经验。 经我汇报后,系领导决定推广并加强小班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课堂互动,以不断提高口语的流利程度。系领导同时决定大力推广章含之的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外文的兴趣倍增,效果显现。还要求学生每天清晨必须收听中央广播电台的外语节目,以增强学生的听力水平和时事知识。我从“北外"也带回不少专家的英语录音带,系里也购置各种电子设备,开展辅助教学,使教与学相辅相成,教学革新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效。


    我在“北外"进修期间,还有缘与施燕华同住一个房间。当时她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本科刚毕业,考上研究生。她常被派去当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实习生,每次回来后都跟我介绍这些领导人的风范,如何关心教导他们。她还把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我分享,让我如获至宝。施燕华后来成为资深的外交官、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她业务水平高,口语流利,为人正直、随和、很有修养,我很庆幸有缘与她相处一年。我向她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见识,令我终身难忘。


    百年来,厦大外文学科人才辈出,桃李芬芳,在各行各业为袓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党的恩情深似海,是党的培养、母校的培育才有我的今日成就。从我入校到1977年告别厦大,在厦大外文系学习和工作的二十多年期间,厦大外文系让我青春倍加焕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的余生之年,仍会一如既往,竭尽全力,关心和支持外文学院的工作。值此bat365在线平台外文学科100周年华诞之际,我们海外学子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感恩怀德铭心中。衷心祝愿母院日新月异,弦歌不辍,宏图更展,再创新辉煌,续谱华丽篇章。


2013年,厦大旅港外文系1967届师生合影




【来源:厦大外文CF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