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培:感恩母校,报效祖国​——校训精神滋养下的经济金融管理实践者和创新者

  • 2020年04月29日
  • 作者:
  • 浏览次数:
吴国培,1956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研究员职称。1977年考入bat365在线平台经济系计统专业本科。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局长;福建省政府经济顾问,福建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bat365在线平台副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长期从事经济金融行政管理工作。他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开拓创新,取得优秀业绩,科研成果颇丰,多次得到国家及福建省的表彰和奖励。

吴国培与厦大的结缘,始于1977年的高考。那个特殊年代,峰回路转的一场考试,就像春天里充满生机的一场雨,浇灌了他心里“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种子,并滋养它长成了参天大树。在采访交流的过程中,他多次提及母校的校训:早年的求学生涯,他深受校训精神熏陶;投身金融改革与管理事业后,他不忘校训,不忘报效祖国。校训是他数十年如一日持续学习、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

求索成才在厦大

1977年的恢复高考,对那一代青年人来说,就是黑暗的隧道里出现的一道亮光,重新点燃了他们求知的渴望。吴国培顺利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考入bat365在线平台,就读bat365在线平台经济系计统专业,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经历过特殊年代,从一个在农村上山下乡的知青,到成为“天之骄子”,他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勤学苦读,手不释卷,求知若渴,博采众长。“想起来,我们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参观了学校的校园。学校‘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校训鼓舞着我们厦大的学长努力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四年的本科学业后,他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并继续攻读数量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厦大转眼就是十余年。十多年的时光见证了他的努力与成长,见证着他从青涩走向成熟。光阴的故事里,青春恍如昨日。回忆这段时光,他用了三个“忘不了”来形容。

忘不了母校的辛勤栽培。“我所在的经济系,在当时已是享有盛誉、达到国内顶尖水平的知名学科。在老校长王亚南带领下,老师们治学严谨、勇攀高峰。在厦大,我们不仅学到更加科学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更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那时的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坚定了为国家、为人民努力工作的信念。”

忘不了母校的优良学风。“同学们在老师们的引领下都有着一样的信念,那就是发奋图强、成才报国。我们白天上课抢座位,晚上挑灯夜战,周末大多在图书馆阅览室度过。英语和数学是我们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我和同学们每天5点多起床背单词,早饭后马上就到教室抢位子,接着继续到教室外背单词。每天晚上都要反复进行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统计等的推导和计算,甚至熄灯了也要借助手电筒继续把它们弄懂。”母校的优良校风早已融入骨髓,成为吴国培学习、工作中的行事准则。

忘不了师长的谆谆教诲。“系里的老师们不仅自身学术水平高,对于教书育人,更是诲人不倦、兢兢业业。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已成为国内著名统计学和经济学大家的黄良文先生。他不慕名利、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废寝忘食。白天他是我们学业上的引路人,用他睿智的思想、渊博的知识为我们开启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大门。晚上他是我们生活路上的良师益友,我们时常登门请教,他都十分热情地接待,毫无保留地答疑解惑。师长们‘低调做人、勤奋做事’的个人作风、严谨的治学精神、严格的自我要求和正确的人生追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求学期间的吴国培) 

厚积薄发在央行

1990-1991年,经母校推荐与国家选拔,吴国培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西欧鹿特丹大学等地,回国后被选调前往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国,经济和金融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金融机构大量增加,金融市场品种日渐丰富、交易更加活跃。进入人民银行后,“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依然鞭策着他不断砥砺前行、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为国家的金融事业、中央银行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奋斗。工作后不久,他就被任命为调查统计处处长,主要负责收集、汇总各项经济金融运行数据并加以分析,以供货币政策决策参考。尽管当时金融业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但金融统计基础很薄弱,许多重要统计指标缺失,尤其是用于分析研究经济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指数体系指标很不完善、甚至空缺,而这些指标对分析研究宏观经济调控和货币政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将此作为当时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这一课题的主要参与者,吴国培参与了我国最早的货币供应量及批发物价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的研究设计工作,填补了我国宏观数据指标缺失的空白。他回忆说,“当时,我们国家的金融统计还没有货币供应量指标。但这对我们进行宏观调控、做好货币政策的实施至关重要。物价指标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之一。当时我国只有消费品零售物价指标,但缺乏生产端的物价,并不完整。亟需完善以全面反映经济运行情况。我在人总行的领导直接领导下,几个同事一起研究、设计这些指标。”虽然现在相关指标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但指标的基本框架仍沿用当年。

 (吴国培赴欧洲中央银行调研交流时的留影)

改革创新在福建

 

回到福建工作后,他持续为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事业发力,主推我省改革开放和金融创新事业。从那时起,他主持或主要参与了多项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工作。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地资源丰富,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但长期以来,守着大片林业资源的广大林农却并不富裕,甚至十分拮据。为了促进我省林业发展,支持林农致富,降低以林业为主的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发生率,吴国培主持开展了我省的林业金融创新工作。“福建省的林权改革是全国最早做的。全省的林业金融创新,应该也是全国最早的。”林业金融的创新,从想法到现实,从概念变为一套完善的制度化设计,他在其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从银行角度来说,林业资产如何变现、贷款风险如何控制是一个最大的痛点;而对于农民,他们担心会因自然灾害陷入资金困境,不敢贷款。这是一个两难。面对这其中的痛点和难点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缺失的瓶颈,我们与省里的林业部门合作,逐一梳理解决其中的症结。从确权登记到推动林权流转,从银行放款再到森林保险,从抵押担保到畅通资产处置渠道,我们做了大量研究和制度完善。”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代表的林业金融创新的出现,盘活了相关资产,有关地区经济增速显著提高,林农脱贫致富的速度明显加快,广大农民的家庭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林业金融创新取得重大成功,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得到国家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有关做法和经验被推荐向全国推广。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对台交往工作中拥有着“五缘”优势,因此加快对台金融交流合作,是福建金融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金融业本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吴国培带领团队积极争取、努力工作,率先在全国引进了第一家台资银行,第一家台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设立第一只海峡产业基金等,促成了两岸的金融业交流和合作。这是两岸交流合作方面又一个新的突破。追溯过往,尽管当时大势所趋、优势明显,但实际推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确确实实存在着诸多困难。例如,在创办第一家台资合资银行时,他们就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经过前期的积极沟通磋商,台湾富邦银行与厦门城市商业银行达成了合作意向,并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但当时由于各方面原因,合作出现了重大障碍。为了力促这个合作交流项目的实现,他们在沟通协调和组织实施上花费了巨大的心力,各方协力运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沟通协调以及设计策划。最终商定,由富邦银行借道其在香港的分行,由该分行完成出资合作以绕开有关障碍。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与开放的重要步骤。在我国开展自贸试验区工作之际,吴国培担任了福建自贸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金融工作组组长。他带领团队不辞辛苦、日夜加班,认真学习国内外自贸区理论和经验,深入开展各项调查研究,主持拟定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金融部分的相关内容,提出金融业准入、跨境人民币业务、外汇业务、对台金融和金融监管等五大方面35项具体创新举措与政策建议,并积极组织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加以实施。经过两年的努力,其中绝大多数试验项目顺利完成,在引进外资、支持企业“走出去”、便利对外贸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形成了许多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成功做法和经验。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来闽检查调研自贸试验区工作情况时,对福建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开放与创新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对于吴国培来说不仅是母校的校训,更是鞭策其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源源动力。在遇到困难和瓶颈时,是那刻入脑海、融入心灵的厦大人文情怀让他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坚持不断开拓前进,止于至善。在他的主持或主要参与下,林业金融创新、泉州金融改革试点、农村金融改革、自贸试验区金融、“新海丝路”金融和普惠金融等,都形成了金融改革开放与创新的福建做法、福建经验。

 

(吴国培赴国外调研交流时的留影) 

采访的最后,吴国培表示,他对母校、对老师心存感恩,也始终认为是厦大文化的精髓和人文情怀孕育了自己,使他终身受用,他要继续发扬厦大精神,按照‘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

 

原音回放“让厦大校训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2017级金融硕士(非全日制)林文、09翻硕徐淑婷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