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CDC”的厦大校友们

  • 2007年05月09日
  • 校友动态
4月6日是厦大85华诞,作为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的校友之一,感念母校培育之恩,感慨良多。

  4月6日是厦大85华诞,作为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的校友之一,感念母校培育之恩,感慨良多。目前在我省“CDC”(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有一大批厦大校友,正活跃在疾病防控的第一线,为人民健康而忘我工作着。
  据2003年原省卫生防疫站成立50周年时统计,省站厦大校友为30人,毕业年限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发表、出版了一大批有价值的专著、论文,获得一批有很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是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如:目前省CDC的严延生主任,他率领的艾滋病防治团队,是目前国内分离病毒最多的单位,不断有发现和新突破,他们与母校生物系合作研制开发成功的“艾滋病基因诊断试剂盒”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为防控工作发挥重大作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他们实验室的灯光常通宵达旦,在面对一次次突发疾病的防控工作中,如近年的非典、禽流感、霍乱,都向人民交上一份又一份满意的答卷;程由注校友承当的“日本棘隙吸虫人体自然感染发现及其流行病学临床学研究”、“福建省人体寄生虫分布及流行规律的研究”等项目分别获卫生部重大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棘隙吸虫是否感染人,能否引起发病?他查遍资料,发现在世界上尚无报道,为能确定这种寄生虫对人体的感染与发病过程,他大胆决定做自身人体感染试验。这一项极具风险的试验,同行劝阻,家人反对,但他义无反顾。在同事们精心设计下,他先后两次吞服了数百个活虫卵,让虫体在自己体内发育成熟,并引起自体肝部系列病变,随后服药驱出成虫,这是世界上首次进行的这种寄生虫人工感染人体的全过程。他的结果在国际权威寄生虫期刊发表,并因此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据了解他已是第二次做此类“危险试验”,甘献吾身为人民;已故老校友洪朝长获得“吴阶平医学成就奖”;潘亮在福建首先发现莱姆病、辛德毕斯病等新传染病种,在CDC系统首位获得“运盛青年科技奖”、“省职工创新一等奖”、“农工党中央抗击非典先进党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等。在鼠防虫媒领域,省CDC的王灵岚、李述阳、宁德的袁高林、南平的张芝平都是骨干和中坚。此外,在理化检验、毒理分析、食品微生物、卫生监督、病原、流行病等领域,都有厦大校友们活跃的身影。
  春华秋实。回顾母校85年的不平凡历程,可谓“历八十五春秋寒暑,育百十万桃李专才”。母校具有老校主陈嘉庚“创业爱国”的宏伟气魄,有老校长萨本栋、王亚南“爱校爱生”的博大胸怀,有陈景润的“红烛精神”,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些都是全体校友永远的精神财富,而一批批母校校友们的奋斗成就,充分展现了“南方之强”的精神风貌,这也是所有晚辈学子们在母校85华诞之际,在内心对一生劳于办学的陈嘉庚老校主的“嘉庚精神”的轻声告慰和深沉的“心祭”吧!

(注:潘亮为1978年入校生物系学生,也是省CDC校友联络员,目前在省CDC厦大77、78两级校友有:潘亮、王灵岚、李述扬、林立旺,均为正高职称,另尹怀志在美国、许霖建在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