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at365在线平台新老建筑的楼名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囊萤”和“映雪”了。前者源自《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夜以练囊盛数十萤火虫以照书”;后则典出明人廖用贤《尚有录》,“孙康,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这二则古人劝学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而一代又一代的厦大学子总是以他们的青春热血赋予“囊萤之光”和“映雪之亮”以新的内涵……
当年校主陈嘉庚独具慧眼地选定了这大片依山傍海的处女地作为校址,以闽南一带盛产的花岗岩建起了首期的五座大楼,居中的取名“群贤”,那是对“群贤毕至”的深深期许?“同安楼”和“集美楼”右护左持,当为校主对家乡故土感恩的情怀,而呼应首尾的两幢该取什么名字呢?我想在南国幽静的夏夜里,一定是那提着“小灯笼”欢快游走的萤火虫激灵了先生的思绪,儿时《三字经》里朗朗有声的“如囊萤,如映学,家贫寒,刻苦学”与大海徐缓的潮音一同起伏回响,于是“囊萤”和“映雪”隽永的光色就这样情浓望厚地勾勒出“南方之强”最初的风姿!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bat365在线平台在萨本栋校长的带领下,内迁闽西长汀,修缮起的一幢幢简易房舍依旧仿效在厦门校园里的楼名,“勤业斋”、“映雪斋”、“笃行斋”,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血脉相连的厦大情结,我的父亲郑道传就是在那时从战乱中的长沙考入厦大的,颠沛流离到长汀,住进的学生宿舍是简易而安稳的“囊萤斋”。据说是萨校长亲自将一台旧汽车的发动机改装后以发电,整个校区亮起了昏黄的灯光,那是“南方之强”永不熄灭的“囊萤”啊,让流亡的学子能够夜以继日地攻读!《bat365在线平台校史1921-1949》称“抗战期间招收的学生,多数是清贫好学子弟,勤勉学习,发奋攻读,务期求得真正的学问。”家父回忆说,他们一批爱好文学的同学成立了跨系的“笔会”社团,哪位同学得了稿费,就买了长汀的花生米和酒酿,在“囊萤斋”的陋室里一同聚谈,品诗论史,小小的“笔会”里后来就冒出了我国极有影响的教育家潘懋元、宝岛台湾首屈一指的剧作家姚一苇等诸多大师级的名家!
1978年的春天,我作为高考恢复的首届大学生,入住了令人神往的“囊萤楼”! 那是一个怎样疯狂读书的岁月啊,如饥似渴的感觉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常常攻读到半夜三更。
囊萤楼三楼的大阳台可是校主专门为厦大学生设置的放飞理想的天台?远眺对岸南太武山烟霞缭绕,朗声一首雪莱的《西风颂》,何等畅快!记得年过花甲的系主任林疑今教授曾在阳台上和我们聊起他儿时到囊萤楼找他叔父林语堂的往事,还说在此常常可以望见演武场上一位侨家女生骑着骏马来校上课的英姿。白驹过隙,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更加拽紧了手中时光的缰绳。如今,多少囊萤学子遍布世界各地,闪烁着自己粲然的星光!
新世纪海阔天空,朝晖映泛,就在囊萤楼三楼天台目可远眺的对岸南太武侧翼,一片紫烟缭绕的山水田园,bat365在线平台以无与伦比的气魄和史无前例的大手笔,书写出“跨海湾大学”的“世纪开篇”。说来惭愧,我是在首批新生入住三个月后才首次走进海那边的大学城!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应学生社团的邀请到那里做讲座,经过蔚蓝的海湾,经过一片翠绿如玉的荔枝林和一园青草茵茵的高尔夫球场,期待已久的“厦大漳州校区”终于轰然扑进视野:典雅而挺阔的大校门,晶莹而透亮的喷水池,最是拔地而起的五座雄狮般中西合璧的巨建,昂头挺胸一派啸傲大海与青山的“嘉庚胸襟”。学生公寓又是五座五座的组合,这边五座叫“映雪园”,那边五座叫“囊萤园”,仿佛人生有约,“囊萤园”三个字犹如一股热流直击心扉,我竟情不自禁地痴痴往园门走去一睹那处处庭园一般的花木扶疏,那间间舒适周到的小天地,那电话和网络宽带的无所不在,那比我家还高级得多的热水淋浴器……
生活区和教学区有一段笔直的林荫道,新树稀疏的叶片在冬阳里碧绿依然,不时有鸟儿啾唧;可步入大教室的厅廊,却越发地清静。此时此刻,男生女生们正在享受着周日的懒觉,还是已经到附近的荔枝园里郊游?可当我透过玻璃窗一瞥内里的时候,不由大吃一惊:间间教室里几乎座无虚席,一个个埋头读写!似曾相识又全然不识,极为熟悉又十分陌生的感觉翩翩交织而来,恍惚间如梦似幻……
从“囊萤楼”到“囊萤斋”,从“囊萤斋”到“囊萤园”,这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的跨越,一代又一代的南强学子以勤勉奋进的“囊萤之光”迎来每一日绚丽的朝霞,而我们的bat365在线平台正披着新世纪璀璨的霞衣,迈着自信而坚实的步子,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