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师德师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师德师范 -> 正文

严谨治学,育人不倦——记生命科学学院陈小麟教授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7日 00:00 浏览次数:

金秋时节,凤凰花开送喜讯。生命科学学院陈小麟教授荣获全国“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从教27年,他获得的荣誉无数,但是他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说“不管是做行政工作还是做科研、教学,我都应该努力去做好。”

教学改革,他始终坚持

1994年,bat365在线平台《动物生物学》课程组根据综合性大学和国际上同类课程的发展规律,在国内率先将动物学课程改革为动物生物学课程,并在国内出版第一本动物生物学教材。陈小麟教授说改革的这一步,我们迈得很坚定,而事实也证明了该课程改革的前瞻性,目前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也都开设了动物生物学课程。《动物生物学》课程于1998、2000、2002年至今连续3届被列入教育部“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2005年获福建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第3版《动物生物学》教材被教育部列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年《动物生物学》被列入国家级精品课程。

作为bat365在线平台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陈小麟教授积极组织教师承当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项目,从管理体制,教学体系、教学方式等多方位进行改革和实践,发挥学科优势资源的人才培养作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多年来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2007年获得国家级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特色专业,2008年获得生物学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陈小麟教授主持的教改项目《依托优势学科的生物科学专业改革与实践》被专家认为“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我国生命科学教育中起着明显的示范和辐射作用。”2009年,《依托优势学科的生物科学专业改革与实践》教改项目获得bat365在线平台教学成果一等奖、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除了对理论课程进行改革,他还带领生科院对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验课按照生物学一级学科理念,将原有按照二级学科设置的众多实验课有机地融合为基础实验课和专业课,采用模拟科研过程的方式组织实验教学,按科研过程构建递进性的实验教学模块化内容体系,提高实验的综合性、开放性与自主性。同时,改革实验教学运行模式,课堂内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实验课程学习→开放实验→进入科研实验室参加科研训练或申请自选课题独立完成的创新性研究项目→实习实践→毕业论文。在这方面,也取得了累累硕果:2005年,《现代生物学实验》课程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生科院的《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现代生物学实验》课程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年bat365在线平台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首批被教育部列入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传道授业,他一丝不苟

对于如何传道授业,陈小麟教授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然后去看文献查资料,论证自己的设想实施的可行性,再拿到每两周一次的实验室学术座谈会上通过讨论决定。”学生王晓彦说到,“陈老师从来不会设定一个题目让我们去做,而是让我们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拿到座谈会上讨论,很开放的。”跟了陈老师6年的周晓平也说到大家把自己的想法拿到座谈会上交流,陈老师都会认真听取大家的想法,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不是摆出一副权威的样子。他又补充说“我们和陈老师的沟通渠道是很畅通的,什么问题都可以和他进行讨论。”陈教授说之所以采取这种开放的方式,是希望学生有一个发挥潜力的空间,而不是安排给他一个课题,限制他的创造力。但是他不会对学生放任自流,隔不久就要询问一下学生们的实验进展情况,给出建议。对于学生的上课、做学术、毕业论文等他都严格把关。

陈教授认为“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治学严谨、学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活动涉及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前后课程体系的衔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及时把学科新成果引入教学。课堂教学方法要讲究艺术性,采用启发式、情景式问题式和讨论式等不同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思维,调动潜力,自主学习,学而不厌。这样的换位考虑和双向思维使陈老师当之无愧的成为一名教学出色并深受学生尊敬的睿智师长。

科研,他孜孜不倦

陈小麟教授亲自带本科生进行生物学野外实习,以及带研究生到各地进行动物生态学实地考察,全国很多自然保护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野外工作经常要风餐露宿,很是辛苦,听他的博士生周晓平说,他们在南平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因突降大雪封路,在步行了三个小时之后,幸运地坐上了一辆载满木头的农用三轮车出了山。正是陈小麟教授多年从事动物生态学教学科研工作,具有长期的野外实习指导经验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对实习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情况有着清楚的了解,积累了有价值的数据,掌握野外实习所需要的生物分类、野外调查和生物多样性分析等关键技术, 2008年,bat365在线平台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申报的项目通过竞争获得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能力提高(野外实践)项目经费180万的支持,为促进bat365在线平台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提高野外实践教学水平以及实习基地共享辐射奠定了基础。

陈小麟教授说:“教师的广博知识和学术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作为大学教师,必须利用高校具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有利条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在科研过程中,不断学习新技术,接受新信息,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同时,科研活动所获得的结果也能够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提供实际案例,上课时才能引经据典,理论联系实际,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带新,他勤勉无私

作为国家级精品课《动物生物学》课程组和生物学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负责人,陈小麟教授很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说薪火传承对教学的持续发展很重要。学院要求上课老教师要手把手带新教师,新教师上台要试讲,老教师要去旁听。如果新教师第一遍试讲不够好,那就再来第二遍、第三遍,“总是有讲好的时候嘛”,陈老师笑着说,通过自己的指导和帮助,以及邀请老教师热心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使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也保证了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本课程组的林清贤博士留校后,逐步参与实验教学、现场教学、教学实习、野外实习等各项实践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听课和多次试讲,改进教学方法,最后经学院教学部组织试讲,试讲合格后成功地走上讲台。

为人,他平和务实

谈到如何做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他始终坚持“教师不仅要在学术上成为学生的良师,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而且,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或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成为学生的益友,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真正人才。”

陈小麟教授是课堂上的严师,课下却是学生们的朋友。“对待学生,陈老师真的没得说。”周晓平感慨到。去野外实习时,陈老师就和学生们一起蹲在地上吃饭,如果去野外实习比较久,他又会给学生的银行卡里打一些钱作为补助。有一个自费生,家里比较困难,陈老师悄悄帮他付清所欠的2000块钱学费,这个学生现在是实验室里学习最认真的人之一。平时过年过节,他也会带领实验室里的同事和学生一起出去聚餐或唱歌,放松身心,唱歌时他也从来不端着架子,即使唱跑调也不会觉得有损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