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师德师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师德师范 -> 正文

李光前:一世慷慨济桑梓 终生勤俭留典范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9日 00:00 浏览次数:

    他被称为“橡胶大王”“黄梨大王”“金融巨子”,也是著名的慈善家、教育家

他被称为“橡胶大王”“黄梨大王”“金融巨子”,也是著名的慈善家、教育家;

他抗战期间因积极参与抗日救国,在东南亚所有产业被日本没收,却依然倾力在家乡创办学校;

他广行善事、捐献无数,但一生俭朴之至,甚至被医生发现营养不良;

他就是被誉为“南国之光、华社先贤”的华侨李光前。

李光前(1893—1967年),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新加坡杰出的华人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一生热心公益,为中国和新马地区的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被誉为“星马一代完人”“南国之光、华社先贤”。(来源:泉州晚报)

出泉州“下南洋” 终成“橡胶大王”

19世纪末的中国,大量泉州人漂洋过海“下南洋”,李光前的父亲李国专,也是其中的一员。1903年,10岁的李光前,远渡新加坡与父亲团聚。

李光前故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来源:泉州晚报)

1908年,勤奋聪颖、成绩优异的李光前回国求学,先后就读于南京暨南学堂(现暨南大学前身)、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等。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李光前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没过多久,得悉父亲病重,他返回新加坡侍奉父亲。返新后,他在道南学校、崇正学校教书,兼任华文报《叻报》的电讯稿编译。

1912年,李光前在道南学校、崇正学校教书,兼任华文报《叻报》的电讯稿编译。(来源:国光中学)

后来,好学的他再次考入新加坡测绘学校,同时修读美国大学的函授土木工程课程。

毕业后,机遇开始垂青具有中西教育背景和经历颇为丰富的李光前。他最初受聘于泉籍侨领庄希泉与友人合办的中华国货公司。第二年,他应陈嘉庚力邀,到其创办的谦益公司就职。

陈嘉庚(左)与李光前(右)(来源:泉州晚报)

勤奋好学、精明干练而又为人稳重的李光前,深受陈嘉庚器重。不仅很快得到升迁,陈嘉庚还将长女陈爱礼嫁给他。

1916至1927年间,李光前尽心鼎助陈嘉庚的事业,也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和贸易经验。

李光前非常重情义,虽然以他的才干早就可以自立门户,却直至36岁、在岳父陈嘉庚的首肯下才独立经商。

1928年,他创办南益。

凭借“诚实、信用、严明、谨慎”的经营原则及中西融合的现代管理经验,李光前很快在商界脱颖而出,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成为新马有名的“橡胶大王”“黄梨大王”“金融巨子”,20世纪60年代更是跃居东南亚首屈一指的实业家,名列全球十大华人富商之列。

积极筹款筹物 投身抗日救国

比实业家身份更令人敬重的,是李光前著名慈善家与教育家的身份。不仅如此,他还是抗日救国的先驱,为支援祖国抗战做了大量工作,甚至因此被日本没收所有业产。

1937年,李光前领导《南洋商报》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声援祖国抗战,同时大力支持陈嘉庚领导的新马侨胞筹赈抗日活动。同年10月,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成立,陈嘉庚出任主席,李光前率先捐款10万元。

1938年底,陈嘉庚联合其他侨领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即“南侨总会”),李光前参与筹备并被推选为第一届常委,负责联络南洋侨商捐购救国公债,他带头认购了大量公债。

1939年,李光前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席。他团结华商,积极为国内抗日筹款筹物。1943年,日寇侵占新加坡,在美国出席世界树胶大会的李光前被迫滞留,他充分利用在国际红十字会工作的机会,广泛发动侨胞捐款捐物,救济国内伤兵难民。

由于李光前积极参与抗日救国,他在东南亚的所有产业被日本列为“敌产”,全部被没收。

捐建学村兴学 回报故乡南安

深受陈嘉庚“倾资兴学”精神影响的李光前,深知教育对开启民智、民族独立与振兴的重要作用,他不遗余力在家乡兴办教育,将很多贫寒学子送进课堂甚至送出国留学。

李光前对文教事业的支持,从他还是普通职员时就开始了。

1922年,李光前还是陈嘉庚公司职员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就几十元,他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还典当了心爱的手表,凑足600元,托族人带回乡,在家庙旁兴建了一所小学。创办南益公司不久,正是公司最需要资金的时候,他仍以父亲的名义成立了“李国专助学金”。

“平时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远处国外,在祖国办教育也可略尽国民义务。”李光前在致友人的信中说。

1938年,李光前在家乡南安创办国专中心小学。

李光前先生在家乡南安创建的第一所学校——南安国专中心小学。(来源:泉州晚报)

1943年,他在家乡创办国光中学,他在东南亚的所有产业已被日本没收,经济十分困难,为使国光中学书声不辍,他甚至典卖衣物、汽车、手表。

南安国光中学(南安市芙蓉基金会 供图)

20世纪50年代初,李光前汇出巨款,请陈嘉庚主持扩建国光中学、国专中心小学,新建国专医院和国专幼儿园,并建设教师公寓、国专礼堂、发电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在南安梅山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学村。

1965年,李光前在国光中学新华楼前与时任国光中校校长郑明端(右一)、副校长伍远资(左一)亲切会谈。(来源:泉州晚报)

李光前的善举,让许多贫寒学子改变了人生轨迹。

南安市芙蓉基金会副理事长李祥林,与李光前同村。20世纪60年代,家境贫困的他本不奢望能读书,因为李光前为周边4个村的孩子提供免费入学的机会,他得以走进学堂。毕业后,他进入国专小学任教,从普通教员成长到校长、书记。

不止他,七十多年来,无数学子从光前学村走出去,改写了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也为国家的发展强大贡献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桂林,以及潘旭澜、李如龙等著名教授,都毕业于国光中学。

在被称为“南方之强”的bat365在线平台百年校史上,李光前及其家族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光前捐建的bat365在线平台建南大礼堂。

厦大创办初期,李光前就通过捐资办基金、月捐、年捐等方式支持厦大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后,陈嘉庚的企业连年亏损,难以继续维持办学经费,李光前立刻慷慨解囊,帮厦大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1951至1954年,为修复和扩建被炮火破坏的bat365在线平台和集美学校,李光前慷慨捐赠巨资,共建新校舍和公共设施25幢,建筑面积近六万平方米,使厦大校园整整扩大了一倍。陈嘉庚公司关闭后,厦大及集美学校的办学经费,得到李光前的大力支持。

厦大思明校区李光前先生雕像。

bat365在线平台翔安校区李光前、陈爱礼夫妇雕像。

发展华文教育 善举惠及新马

“钱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来慷慨捐出。”李光前不仅在家乡和祖国倾资兴学,还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教育和慈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他捐助的对象不分种族、籍贯、地域,善举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特别是对新马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2年,李光前被任命为新加坡国立大学首任校长。

李光前在新加坡大学办公。(来源:泉州晚报)

李光前在新加坡大学迎接新生茶会上与学生亲切交谈。(来源:泉州晚报)

为了让慈善济世的精神永续,李光前将慈善资金制度化。

1952年,他创立李氏基金,把南益集团的部分资产捐作基金。

1964年,又将个人名下的全部股权(占南益总股份的48%)捐献给李氏基金。作为南益集团最大股东的李氏基金,每年数目可观的股息,永久性地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出版的纪念李光前逝世50周年的书籍中,多位新加坡的著名学者、社会学家对李光前为新马地区的卓越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李光前向医疗、教育、科技、文化等公益事业捐出了不计其数的巨额款项,先后捐资兴建了南洋大学、新加坡大学、马来亚大学、道南学校、光华学校等,对新马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厥功至伟。

1967年6月,74岁的李光前在新加坡去世。市民倾城出门,在大雨中排着长长的队伍,为这位一生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者送行。

李光前葬礼上前来送行的民众。(来源:泉州晚报)

乐善好施、兴学助教的家风传后人

1965年,李光前先生回到故乡,在旧居前留影。(来源:泉州晚报)

“嘉庚先生、光前先生翁婿的爱国壮举,是一段千秋佳话呀!”1965年,李光前回国治病期间,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65年5月1日,周恩来在北京接见了李光前(左二)、陈爱礼(左一)夫妇,周总理高度赞扬李光前先生爱国爱乡精神和对公益事业作出的贡献。(来源:泉州晚报)

周总理高度赞扬了李光前在兴办教育、关心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所做的工作,尤其高度评价了他为促进华人与当地各民族友好相处所作的不懈努力。

1965年5月1日,周恩来总理(左五)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李光前先生(左四)及夫人陈爱礼(左六)、三女李淑志(左三)等一行,并合影留念。(来源:泉州晚报)

李光前捐巨资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个人却非常节俭。

李光前的助手们回忆说,他生活俭朴之至,近似苦行僧,烟酒不沾,平素饮食以咸菜、地瓜和稀饭为主。他出门常搭三等座的公交车和电车,还曾因为形象过于朴素,被工厂的门卫拒之门外。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子女同样十分严格,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都勤俭自奉。

南益元老李成枫忆及,晚年李光前患肝癌到上海看病,会诊的医生跟他说:“病很难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但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他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后,啥病都会得。”世界有名的亿万富翁,竟营养不良,会诊的专家都觉得难以置信。

斯人远去,光前裕后。

李光前故居纪念馆(来源:南安国光中学)

李光前辞世后,他乐善好施、兴学助教的精神仍在延续。其哲嗣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继承父亲的慈善,一同主持以家族名义运作的李氏基金,为新加坡当地的教育、医疗和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1980年起,“李氏基金”先后捐资给bat365在线平台、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南安梅山光前学村以及国内其他地方的公益事业。

为实现父亲兴学报国、造福桑梓的意愿,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昆仲还积极捐资和倡导在南安成立芙蓉基金会。三十多年来,“李氏基金”通过芙蓉基金会持续支持家乡公益事业,累计捐赠总额超3亿元人民币。

【来源:泉州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