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群贤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群贤文苑 -> 正文

行走闽西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6年06月29日 00:00 浏览次数:

福建省的龙岩市是中国革命史上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所在地,这里有古田会议等近百处令人敬仰的中国革命旧址,有绮丽妩媚的闽西山水风光,还有神奇闻名的客家风情和底蕴深厚的客家文化。毛泽东主席1929年与朱德总司令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赣南挺进闽西,开辟中央苏区闽西根据地时写下了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壮丽诗篇,儿时就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记忆。告别了校友会王少华监事长在厦门迎宾馆为旅港校友校庆庆贺团举行的丰盛招待晚宴后,我们一行30多人便乘坐母校厦大为旅港校友备好的豪华大巴,离开厦门展开了闽西之旅。正是“校友告别鹭岛,直奔龙岩上杭”。驱车约2个小时左右, 校友们便到达了龙岩市区,当晚住进了闽西宾馆。次日一早,龙岩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黄海英请我们用过早餐,便安排我们前往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参观,了解龙岩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概况。龙岩近年来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优化投资环境,经济总量由全省9个市中的倒数第二位迅速发展至前5位,引起校友们的极大兴趣。随后校友们便前往参观闻名遐迩的永定客家土楼。

奇特壮观的永定客家土楼

中国民居丰富多彩,永定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永定是龙岩辖下的一个县,与广东的梅县、大埔接壤,境内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土楼2万余座。这里的土楼虽然造型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但每座土楼又有着明显的共同特点。土楼的外墙由粘沙土混合夯筑,墙中用竹板或木条做骨筋,坚实牢固。楼中有水井,可储存粮草,饲养牲畜,象座坚固的小城堡,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共御外侮的传统建筑。与中国广大乡村的普通民居不同的是,每座客家土楼还都有自己的名字。当地最大的圆形土楼直径达82米,最小的也有17米。有一座最古老的名为“承启楼”的土楼,建于公元1709年,最多时曾居住80余户人家。传说七十年代美国的卫星侦查到座落在永定的圆形土楼,还以为是导弹发射井。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第一次访华时把卫星拍照的土楼照片交给周恩来总理,才知道这是普通农民的家居。从此,永定客家土楼便名扬天下!我们来到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此地山势蜿蜒,峰峦叠嶂,青山如黛,溪流潺潺,绿荫满目,阡陌纵横。明清时期建造的40多座古色古香、形态各异的土楼星罗棋布,犹如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颗颗宝珠。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地政府投资将这座方圆2公里、住有500余户人家的山村建成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

校友们走过村头的小桥,沿着村里的小溪进入一片竹林。不远处传来了悦耳悠扬的乐曲声,时而清脆,时而浑厚;如行云流水,似鸟语虫鸣。美妙动听的乐声,在山村大自然环境的衬托下,更显得优雅非凡。校友们在惊叹之中,却不知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响。原来,是当地的一位民间艺人在茂盛的竹林坡旁用树叶吹奏。他奇特的技艺吸引了校友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不少人还上前讨教。没想到校友黄捷顺随手也拈来一片叶子放在嘴里,居然也能吹出乐曲,只是没有那么流畅圆润。他在六十年代初期的社教期间,也曾在村里的一座名叫振成楼的客家土楼住过,跟当地人学过这一绝技。拐过竹林,校友们来到一片宽阔的草地,眼前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圆形建筑物,雄伟古朴,奇特壮观,那就是振成楼。土楼的楼主林日耕早已在此等候我们。通过他的介绍,我们对振成楼有了初步的了解。

振成楼始建于1912年,花费了8万光洋和5年时间建造而成。外环呈圆形,左右两边建有对称的半月形馆舍,就像我国古代封建官吏的乌纱帽。土楼主体按易经、八卦布局建造,全楼设3道大门,楼中有楼,内环楼为砖木结构,共4层16米高,208个房间。该楼的设计不但可以防火、防盗,通风、排烟、排水都十分科学,还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在大厅的墙上悬挂有民国初期的大总统黎元洪为土楼主人题写的3块题匾,可见当年土楼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

振成楼不仅建筑造型独特,而且楼中的20多幅楹联也令人叹为观止。楹联遣词造句对仗工整,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崇尚立志、修身、博学、报国、爱家、勤奋、自律、诚信,颂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处世品行,立意深远,催人奋进。土楼的建筑设计与文化底蕴令校友们惊叹,据说目前当地已将土楼申报为世界文化历史遗产。

校友们在领略客家土楼风采的同时,还发现了旅港校友与振成楼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随团的两位校友曾在这座土楼住过,旅港校友丛真的母亲也是楼主之一,而且村头的小桥、水车还是丛真校友捐建的呢。

刚刚起步的校友农庄

圆圆的土楼形似一个句号,却为参观的校友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叹号和问号。校友们的思绪还没有离开土楼,已来到永定县委在乡里为我们准备的欢迎午宴地点。东道主是年青的县委副书记陈开明,也是厦大校友,毕业于历史系。他让我们美滋滋地饱尝了一顿富有闽西特色的美味佳肴,当地的米酒甘甜清爽,被誉为“红军可乐”,最令校友们难以忘怀。

离开湖坑镇,我们一行前往参观旅港校友罗祥喜投资兴建的农庄。农庄座落在永定县与上杭县之间的山脉,有山地300多亩,原是荒山,校友罗祥喜买下后计划把它开垦为集种植、科研、游览、度假为一体的现代林业基地。目前正在开垦建设,已种下山苍子等一批经济树种。校友们在农庄品尝了番薯、芋头、花生、琵琶等自产的绿色果实,并祝愿农庄的建设发展早日达到预期目标。

按照计划,当日下午校友们要前往瞻仰位于上杭县的古田会议会址,晚上住在连城县城。在前往古田的路上,龙岩旅行社的司机为了走近路居然迷了路,我们乘坐着巴士在乡间小路和荒山野岭中兜了几个小时,天色渐渐黑了,还走不出山外,只好耐心领略着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的艰辛。山下偶然出现的点点灯光,给我们带来了走出迷途的瞬间希望,也让校友们体验到夜晚在高山峻岭的小路中行车的担忧。

晚上9点多,我们终于走出了山路来到连城县新泉镇,原本我们就准备在参观古田会议会址后到镇上吃晚饭。这座闽西山区的小镇似乎只有一条大街有一点商业气息,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新泉的温泉负有盛名,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入夜后浸泡温泉可男女同浴。1929年毛主席与朱老总率领红军到达此地,有的红军战士太阳还没落山就光着身子在溪里洗澡,当地的妇女还在溪边洗衣洗菜,有的红军战士不注意卫生随地大小便,引起当地群众的抱怨。有一天,毛主席、朱老总和陈毅听了林彪的反映后,决定将当时红军执行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增加“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两条,成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然,而后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做了多次修改,不断完善。吃过晚饭,校友们于10点多赶到连城县城,王春新会长已在酒店等候我们,他因为参加校庆后还要处理其它的事务,当晚赶到连城县与校友们会合。孙建华校友因为第二天要赶回厦门,当天下午没能按照计划到古田会议会址参观,次日一早便租了一部的士自行前往。可见旅港校友对红色旅游景点的憧憬。当校友们知道古田会议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下午等我们直到7点半,都感到十万分的歉意!

鬼斧神工的冠豸山

用过早餐,校友们便在春新会长的带领下到冠豸山风景区游览。冠豸山位于龙岩市连城县城以东1.5公里处,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等5个游览区组成,属丹霞地貌。整个山貌由沉积岩隆起而成,景区内山奇、水秀、谷幽,被称为"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 导游告诉我们,冠豸山的山名是因为山的主峰形似古代的帽冠,因而称冠;而豸是传说古代的一种叫叫“獬豸”的神兽,山顶的一座山峰形似獬豸,因此取冠豸之名。

校友们迎着朝霞来到景区的石门湖。石门湖由青山环抱,湖水清澈碧绿,环绕湖边的座座青山盛开着一簇簇红艳艳的杜鹃花,就像燃烧在万绿丛中的团团烈火。如诗如画的景色,不免使部分校友回想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放映的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哼起了“映山红”的小调。林友荷校友建议,不如以此曲配词,反映校友们的闽西之行。于是,校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即兴填词创作,乘着游船,迎着和煦的春风,在湖面上欢快地唱了起来:“春暖花开哟,映山红;厦大校友哟,游闽西;石门湖水哟,美如画;冠豸神山哟,似仙境。闽西山水哟,风光好;苏区功绩哟,记心头”。

游船在校友们的欢歌笑语中行驶到一段秀丽的湖面,座落在湖水之上的一处山岩有一个像是裂开一条大口子似的岩洞,上窄下宽,导游小姐告诉我们那岩洞称为 “生命之门”,石门湖就是因此岩洞而得名。翻过山峰的幽谷之中,还有一座石柱与此对应,被称为“生命之根”,全国只有广东的丹霞山、江西的龙虎山和此处有如此自然景观。果然是惟妙惟肖,鬼斧神工。

冠豸山山势不高,但景观奇妙,客家人称其为神山。那些神似卧龙、大象、灵龟、仙猴、獬豸,当然还有擎天之柱的生命之根等座座山岩,以及幽谷、古庙、石刻、山涧、岩洞等等,让校友们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回酒店用过午餐,校友们便启程前往游览培田古民居。

令人感叹的培田古民居

位于连城县城附近的培田古民居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群落,被誉为可与永定土楼媲美的客家民居最典型的代表。建筑风格古朴精美,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学者将其称为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芭。

校友们来到培田村,首先见到的是竖立在村口的一座古牌坊。据导游介绍,这座牌坊是明清时期的一个皇帝为村里的一个武状元立下的。村尾也有一座牌坊,是为一位文官所立。在那个朝代,只有朝廷官员才可以从牌坊底下走过。不过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普通百姓则要绕道而行。看来,这村子还出过达官显贵呢。

进入村庄,便来到一条千米古街,一片青瓦白墙印入眼帘。导游领着我们进入一座称为“大夫第”的大宅院。这座宅院始建于1829年,即清代道光年间,历时11年建成,据导游介绍,这座古居是集十余家之基业,萃十余山之树木,费二、三十万之巨金,成百余间之广厦,拥有九厅十八井,占地近7,000平方米,是客家人采用中原庭院建筑模式,针对南方多雨潮湿气候,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结合构建的大型民居。有一个天井能容纳百人,搭有戏台,可见古民居主人当时的富贵。天井旁有一处刻在石墙上的清代皇帝圣谕,经过长年风吹雨打日晒,有些字迹已不太清晰。如果在香港,这样的古文物早就用玻璃罩着保护起来。有一座叫“进士第”的宅院,是清廷四品带刀侍卫吴拨贞的故居。正厅悬挂着写有“务本堂”的挂匾,意思是教导子孙要务好本业。还有王羲之书写的“行仁义事,存忠孝心”,体现了故居主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村中的“容膝居”是一座女子学堂,是古时村里为待嫁女、新媳妇讲授三从四德、遵守妇道的地方。在天井的一处墙面上书写了 “可谈风月”四个大字,没有落款,据说是由清代的纪晓岚大学士所题。在清朝时期的这么一座山村里已有女子学堂,而且女子在此可以打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谈论男女之事,真是不可思议。据说培田村过去是3家1祠堂,5家1书院,可见居住在这里的客家人对祖先的尊敬和学识的追求。

这座拥有30栋高堂华屋、21座宗祠、6家书院、4座庵庙道观、两座牌坊和1条大街的山村,构成了紧密有序、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并带有鲜明的明清建筑特点的古建筑群落,建筑物的外墙均为青色的防火砖,内为木制结构,门楼泥塑石雕,屋脊飞檐彩陶,梁檩窗屏木刻雕花,彩绘漆画用料考究,工艺精湛。有一处漆画因岁月年久已脱落,村民使用现代用漆予以修补,结果色彩反差甚大,不堪入目,此后所有的修补工作全部停下。虽然这片民居如今只是较破旧的农舍,但依然还存留着古民居祖辈奢侈、豪气与风雅的痕迹,具有相当的研究和观赏价值,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客家人的聪颖智慧和灿烂的文化内涵。

导游告诉我们,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元帅在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曾带领红军进驻培田村。那时红军和白军在村里几进几出,但都没有对这座古建筑群落进行过任何破坏。由于解放前这里的村民生活普遍较为富裕,解放初期村里有40多家村民被列为地主。

如今的培田古民居尽管显得有些破旧,但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年代和狂热的文化大革命,这座古民居还能这样完好地保存下来,已经很不简单。只是与云南的丽江古城、江浙皖一带的一些著名古镇民居相比,这座古建筑群落更显得朴实,似乎也还缺少些灵气,要开发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对周边的环境还要有一些投入。观赏民居之后,校友们便启程前往瞻仰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

瞻仰古田会议会址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原是廖氏宗祠,又称万源祠,始建于1848年。1917年,当地在该祠建立了和声小学,也是古田镇的第一所小学。1929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次进入闽西,将校名改称为曙光小学。当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曙光小学召开,120多位红四军的党代表、士兵代表以及地方干部代表和妇女代表参加了会议,史称古田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红军自南昌起义以来两年多建设的经验,批判了军队中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阐明了革命军队的性质、任务和建军原则,重申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原则,通过了毛泽东亲笔起草的大会决议、即古田会议决议。会议还选举产生了红四军新一届前委,毛泽东、朱德、陈毅、林彪等11人为委员,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党建军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古田会议会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校友们都是在内地完成的学业,人人都十分景仰古田会议的光辉历史。我们在傍晚时分来到会址纪念馆,馆长傅柒生校友已等候良久。春新会长表达了昨日因迷路让他们久等的万分歉意,而后随他参观了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馆。

古田会议会址座落在一座小山下,会址背后有一片茂密的树林,会址屋顶上有“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大字。会址为四合院式建筑,有庭院、前后两厅和左右两厢房。后厅是会场,设有主席台和5排代表席桌椅。左厢房第一间是毛主席在大会期间的办公室,朱总司令的办公室在右厢房。校友们欣喜地在馆内馆外照相留影,当然没有放过到毛主席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室留影的机会。不过最高兴的,还是人人都得到了一本馆长傅柒生校友撰写并签名的有关古田会议的纪实小说《军魂》。

夜幕降临,校友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会址纪念馆返回龙岩,龙岩厦大校友会当晚在校友们下榻的酒店为我们举办了一场迎送联欢晚会。春新会长和龙岩校友会的理事长在联欢会上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两地校友欢聚一堂,一片欢歌笑语。周建闽、林贡钦、庄荣辉等校友在欢晚会上不仅大展了圆润浑厚的歌喉,还展现了优美娴熟的舞姿。我们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原来旅港校友中的能歌善舞者大有人在。

短短两天的闽西之行,这片红土地的山山水水、人文历史,给校友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但更难得的是,不少校友看到了这里与众不同的投资环境,看到了在独特山水和人文背后隐藏着的发展潜力和巨大商机。再见了,可爱可敬的闽西,相信不久的将来,旅港厦大校友一定会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投资兴业,创造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