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道出了毛主席早年的不凡志向,“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自然成了余声。加之以勤攻读、妙实践,虚怀若谷又特立独行,广结善缘且卓有成效,他终于成了“人民的大救星”。
逝世三十多年后,他还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有的还以他为神,真是“正则为神万世尊”啊!
我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出生在农村的一条小街上,多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人生旅程,素无大志,唯心多存敬,正业每勤。少时腼腆寡言,但学业循序渐进,合家称庆,举乡欢欣。待到入大学,竟以“随时准备死去,但要问心无愧”为念,坚持以“日行一善”为乐。后来,却自鸣“天下一流好色,人间末等风骚”。胜任本职,浑然众人。而于大学同窗之中,或许是落伍者了,但也不卑不亢,我行我素,以为世有“出土文物”,而我却如“入文土物”。
在这学友征文之时,且来炒些冷饭,发些乡间土语,幸诸君大肚容之,不吝斧正,谢谢!
一 学为媒 江作梁
少不更事,人多居家,外出活动多为学。于是,上学堂、当代表到县城参观阶级斗争展览与开会、文艺演出;在家乡万人大会上发言,在中学当全校民兵营长统领全校同学操练,并作为南安县第八届民兵代表大会代表,参见老红军朱科目先生等,皆是以学为媒,稍露头角。至于初临厦门上大学,转往北京就业,偶尔又承国务院侨办派去菲律宾当华文教育督导教师,无不因学之精进而进,因人之诚而成。
初入厦大,咱同窗近百,济济一堂。虽非鼠辈而先挖地洞备战。
不知什么原因,江作梁老师让我与张红同学作为本系的新生代表,得以在校方主持的新生代表座谈会上发言。当时我说到一个国家要有民气,一支军队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的话。我也讴歌光荣的厦大,美丽的厦大。但主持会议的校领导之一谢白秋老师在小结时提醒,厦大不仅是光荣、美丽的,而且是斗争的厦大。当时的我对此还未能真解。
二 语舒心 歌传情
毕业后好久,才听说我是本系“八大怪”之一,近来刘正明同学说那是郑英厦同学的发明,虽不知啥因,却知英厦当面赞我是“偶尔露峥嵘”。因为,在时而进行的学术讨论中,我与伍林伟等同学都是不乏即兴发挥,侃侃而谈者,同学们也报以阵阵掌声。这是所谓“语舒心”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也因为当过一班学习委员,所以也曾在早锻炼时对大家说到诸如:在说话的这一刻,于说话过后已永成历史,因至少有了秒的更新,因此互勉惜时精进。这也获得某些同学的赞许。
至于“歌传情”那也是偶然亮相。大概是在赴集美农场劳动期间的一个晚会上,我的一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独唱,当场获得“最佳演出奖”。记得我当场把奖品给了班主任杨聪风老师的小男孩。其实,在家乡我早就对独唱不陌生了。最早独唱的一支曲子是《一轮红日从韶山升起》,那时还带稍许童音,至今还常唱着蒋大为、冯丽媛等唱过的歌曲,也在县上得政府颁奖。《颂歌一曲唱韶山》的独唱,《为了谁》的男女声二重唱的歌声,都在新世纪荡漾。这也是“偶尔露峥嵘”吧!
三 雅俗一 亲疏同
在咱上大学的那会儿,改革才开始,穿着还挺朴素。但一九七九年我姑母从印尼归国,于是八、九分新的西装便与我有缘,我才不管可能被人说有“小资情调”,这免费的西装就穿起来,英厦同学竟来给我照相,不知还存有这底片否?那肉色的裤子,也是用我姑母带回的布料做的,软绵绵轻飘飘如绸亲肤,凉爽爽喜滋滋令人心旷神怡,也不管他人看了有和感觉,只要顺其自然!至于毕业后十多年有时我还故意穿上中山装、军装老土亮相,也包含着要探探世态人心的“晴雨表”的用心,,徜徉在“雅俗一”的道上。
至于“亲疏同”,就该说说我与伍林伟同学虽同有上台侃谈,然其他性格迥异。虽此,正如他从云南来信写的,我是第一个写信去云南给他的同学。有时,学期初我先到学校,也会主动去迎他接其行李。有时,自己生日了,我也会买油条请同学吃而不觉寒碜。
由于早就奉行“日行一善”,我时时处处做好事以为乐就更显“亲疏同”了。我本是见了人就高兴、见了学校就喜欢的人,至今虽时过境迁,但行善更是见缝插针,只是多些心眼防被骗而已,因为有些人会挂羊头卖狗肉。也有人视善如仇了。
四 没遮拦 连血吞
任世事万变,我心仍旧。求学期间,书包带上楷书“bat365在线平台学生 谢如意”自励,背书包也以跨式背为常,不用单肩背,以诚当学生之意。《红楼梦》前五回看了多遍,至今就是不肯通读;《金瓶梅》见而即弃;无译的《易经》如天书,望而知止,有译的《易经》半路出家也日夜相伴学习感悟;自有《文心雕龙》书又以手抄形式细读;李凌先生评声乐之书《音乐杂谈》我也是用手抄形式细品受益;对冯梦龙的“三言”早在上大学前就情有独钟,最早的手抄书就从那时开始。至于《佛学大纲》、社会学、心理学、气功、武术、相术之类书虽样样没精,却至今时时乐学。
在厦大的每个清晨,独自在灯光球场练篮球或独往五老峰吐纳清新空气,舒展瘦瘦身子,是一支支永生难忘的独行晨曲,至今仍持之以恒,受益良多。大自然与人间妙学都是我崇拜的,也是我躬行的雄基。虽然我至今没注册的书籍行世,但谁也挡不住我“学做真人”!
语录式的研究不是我的所好,学以用的学问我仍孜孜以求。没遮拦地率真而行,使得我对下笔行文,脱稿开讲日渐接近于自然。也长以自高或自卑为耻辱。人生至今的脚印 还可算坚实。
这没遮拦的性格,正如一个女同学评的:你太坦率了!又如她留言的“如意兄:坦率并不是坏事。”事实证明了这女同学的两句话都是对的。因为,世道艰难,你坦率耿直在明处,易遭不仁者伤害;但公道自在人心,吉人自有天相,直道机敏而行多有好报。这女同学的评语简直成了我至今人生的预示之语。我为此欣慰、感激!有道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草原野马易放难收”我当续修心进步。
“人心不足蛇吞象”,我虽属蛇,却不吞象,而象要吞蛇怕也不是那么好下口,更难舒心,所以还是并行不悖、相安为贵的好。
但是,我是会“舌头咬破连血吞”的,恰如三国的夏侯?在一只眼睛中箭时就自拔出而吃入肚内,免得父母所赐之物遭贱一样。因此,记得是在一九九四年中文系系庆的欢乐时刻,许栋梁书记主动有心对我说:“那次毕业分配是集体研究的”,我赶忙接过话头说:“许书记,今天是欢乐的日子,不必说这类话。我谢如意虽在南安工作,如果这辈子不能做出我应做的事,那算我无能,与你们无关。”许书记大抵算较有良心的,所以才特地提起,我好言相慰合我本性。况且,在《九八笺》小集里我就自拟“两句”箴言:“顺利时,多找客观原因;不利时,多找主观原因。”
五、不识路 走旧途
人说女性方位感差,我却比女性的方位感更差,没有私人小车可以时髦风光,就算真有,我也是不识途径,尤其是城市中的大街小巷,我总“找不着北”。因此我出门常龟守,外出常得有人伴,很少开拓创新气质由此可知大概。但对于可通达的旧途,我却是驾轻就熟般可行可乐以求粗安。
新路往往有利有弊,因为好的和坏的都可以通过新路达,用路人恒行好才有好新果,不然宁守旧路还较有利于保平安。许多交通不发达的地方,也有“长寿村”,因利于防新污。但新路不乏有利者。只是,那些本较见识浅薄如我的人,一旦有新境临,往往容易走向另一极端,“新”得叫人不敢恭维,甚至是为世所不齿。得防治!
虽然说,走的人一多,于是便有了路。但,无害于人的路条条是正路,害人的路再新再宽或不是断头路也是属失魂路,实在不值得走。不该走的!
无论是走正路的人要百折不回,还是走歪路的人要迷途知返,都得有“舌头咬破连血吞”的精神,才能真正超越自己,战胜困苦,适应社会所需。而这才是真正新而有益的旧途,我们的先贤早已走过,我们该走见贤思齐的旧路,决不当当改正附邪的后起之莠。
六、事棋新 义山重
我在大学的外号不少,什么“五四青年”、“老学究”、“贺老六”便是。至今,唯有那“学”仍与我紧连,又以此“六”段文字相语。初进大学喜洋洋,不久便遭作息不适应的一闷棍而心烦意乱,东倒西歪,因为习惯于没午睡,但每晚九点前必睡且早起的我,到集体宿舍就不可能早睡了。难受中我辞去学习委员的职务,辞去后大家的文体活动渐多起来,我这本喜欢文体活动的人却因此欠自然参加,自然也有“怪”象吧!
后来,承校系关照,让我到系武器库与学长盛军学、吴良源两君住一起,他们既无抽烟,也更有好多军人形成的好习惯,且也象我们第一小组好多同学那样幽默,所以自然形成“哈哈广播电台”,相安无事,夜夜好眠。他们与许加等同学一样,每天也有练字时间。学长们多因感自己是工农兵学员而更立志奋发有为,使我添了好多学习对象。只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多是宿舍、食堂、教室阅览室一条线活动,连坐在食堂吃饭都少,更不用谈其他交往,痛失好多结善缘的机会。难怪有的女同学当面说我不敢谈恋爱。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临毕业分配,由于没配偶关系,也不能照顾留在省内,只好报往北京以便较好调回,因当时第在外读书,母独守家园。但分配皆在我志愿之外的单位,未去之前还不知是否属北京地区的。我是迟接通知而独向北京报到的,存心若非在北京就要谢辞而回务农。当时,社会上大概不至于“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不跑不送,降级录用”,但我们的档按案在领导手里,他们是怎样用我们无权也不敢过问了。
好在终于是在京郊,让我呆了三个学期后与在京同学不辞而别。期间,由于我执意回乡,我浪费了曾亚玲同学援引我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抬广播部的工作机会,辜负了她的支持。同时我也辜负了在北京广播学院的老乡的关照与导引之情。想来虽无悔而有愧疚感。也由于执意任教,我在一九八五年又辜负了张增龄同学援引我去福建省民政厅工作的机会,总因为自己对从政的自我要求过严。
回乡任教几年,才知很多人生真相,有限的才干与独特的个性使我被某些地方官搞得伤痕累累。近十年前同窗聚会过后,先承姚国祥君见义勇为鼎力施助,后蒙刘正明、李红专等在京同学诸君乃至邻系的校友何立峰君雪中送炭,力挽狂澜,让我调到县城工作。使我的自拟春联“听燕舞鹰歌寻常小调,遇知音壮士绝顶高人”恰成了同窗校友对我义重如山,天地神明对我关爱有加的前奏曲;也成了促我择善固执,蚌病成珠的催化剂;更成了我顺风性船、逆风起飞的发动机!
联想到近在泉州的张权彬君主动关照,远在福州的蓝来俊君、叶秋英君、庄文彬兄以及其他诸君的不改的热情和厚待、想到魏观谋兄远在宁德的亲切呼唤、独在上海打天下的芮大侠的仗义关怀、在厦门的老乡叶之桦大姐“三顾茅庐”使蓬篦生辉、王鸣君坦荡陈词直抒胸臆,倾诚相待脱俗感人、黄哲真君“义重如山”话语掷地有声。更想到七九级系友陈伟明君亲如同胞,林丹娅教授一见如故、七八级系友红云君等友情温馨等等,我不能不高呼“天地自然万岁!亲人师友万岁!”感恩之情让真诚山高水长,正义的互助让大家福泽绵远!
结语
粗人做不得细活,片纸难述真情。想起我一九九八年写的那油印《九八笺》小集敢抖到大家面前献丑,就知道我是不怕班门弄斧,甚至是爱班门弄斧的。所幸王玫君雅量高怀,竟肯认真、耐心地为我把这其貌不扬的东西分发给师友,更肯于平时提出些宝贵意见、也想起元生君至今热心班级事务,诚呼勇召征文,我才乐于再次勾谈往日平凡小事,一吐心中感怀,向不卑不亢靠拢。
记得卢梭有《忏悔录》写实心言,巴金有《随想录》做求实篇。我是大半截入土的人,无“藏之名山”的杰作和雅量,也没“剑在匣中待时飞”的实力。虽屡感“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而未真解,但明明白白感到自己如蚂蚁、若荧光、象蜗牛的言行。而富有博爱众生的人们是容易对我的行文透视而感诚心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每个人都善于转换角色待人处世,彼此间的和谐必与日俱增。王大管家设班网有开辟之功;牛头坐阵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谋;詹主任在母校多下穿针引线之力;马首是瞻当引来大家万马奔腾。这样,则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新一轮创业将有厦大7701的新的可喜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2007年8月9日星期四定稿于闽南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