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困不是罪
贫穷、困苦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罪过,不是你抬不起头、挺不起胸、不敢大声说话、不敢正视前方的理由;贫穷、困苦丰富了你人生的阅历,是激励你成长、奋斗的动力,在此意义上说,是你独有的精神财富。
旅居香港的厦大校友,集腋成裘,以校友会的名义捐资帮助25名考入母校的福建省老区贫困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旅港校友对网络上有关“是否对资助者感恩和回报”的争议,以淡淡一笑,我们的态度是,不需要感恩,不需要回报,只希望受资助的新校友走出困境,身心愉快,完成学业,立足社会。如果要感恩和回报的话,就和我们所有的校友一起,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情,回报我们共同的母校,回报我们共同的祖国。
我从厦大毕业后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在闽西的一个贫困乡从事扶贫工作一年,深知贫困对人一生的影响。好在有各级政府的扶持,许多贫困户靠勤劳脱贫,靠科技致富,但也有少数贫困户,将扶贫款买酒喝了,将扶贫物资卖了钱花了,甘居贫困,继续伸手要救济。因此,脱贫先立志,扶贫先扶志,极为重要。这对贫困新生可能带来有益的启示。
旅港厦大校友,以此为契机,成立扶困助学基金,以母校为中心,从福建省开始,推动扶困助学的深入发展。
二、学习要终生
一位名叫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美国记者在所著《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到一个重要观点:21世纪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而之前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动力分别是国家竞争力和公司竞争力。个人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平台体现在:个人电脑(允许每一个人以电子的方式书写他自己的东西)、光缆(允许大家能够接触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电子内容)、工作流程软件(使得全世界所有人无论处于何地,无论距离有多远都能共同编写同样的电子内容)。托马斯.弗里德曼要求每个人自问:“在当今全球竞争机会中我究竟处在什么位置?我可以如何与他人进行全球合作?”
如果我们赞成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观点,就必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提高个人的竞争力。这是个人可以把握的事,而提高国家竞争力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提高公司竞争力是公司CEO的事。考进厦大,完成学业,是提高个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然而,这只是人生万里长征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学习某个学科专业知识受用终生的观点越来越受到挑战和质疑,具有多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性人才,在人与人通力合作与激烈竞争中的优势逐渐显露。
因此,持续教育,终生学习,又是长期保持个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例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等经济类学科,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而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追求的是公平最大化。每一个参予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不论是经商或者是从政,如果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应会比只具有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更有竞争优势。
三、能力是根本
进行学习和终生学习,不等于立马就具有或提升了个人的竞争力,要通过能力转换,否则只是书呆子或赵括的纸上谈兵。
有一个经典事例说明能力的重要性:今年夏天,一位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的内地学生,在放完暑假携带数万元学费从老家返校途中失踪了,学校和家长都着急万分,还惊动了各地政府。原来这位学生到了深圳罗湖口岸才发现签证过期出不了境,他一不向校方请假,二不向家人告急,三不找朋友求援,在网吧里泡了15天才露面。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是能力不强的表现。
我记得在上大一时,母校一位教经济学的老师告诉过一句经典的名言: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产生。毕业24年了,每遇到问题,这句话就浮现在脑海,鼓励我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个人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学习专业知识上,更体现在灵活应用各门类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能力的养成和知识的吸收一样,是长期积累沉淀的结果,厚积薄发,不可能一蹴而就。从当学生干部,到主持一次活动,都是培养和体现个人能力的机会。
四、成才路维艰
成才之路崎岖坎坷,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正如孟子所言,要先苦心智、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的磨难和历练,才能?担重任。贫困生成才,可能要比一般人付出更多。跨入厦大,只是具备了成才的外部条件,而个人努力,才是关键,才是成才的内在因素。
有关个人努力是成才的重要内因的观点,福州大学校长吴敏生博士精辟阐述为:知己、律己、胜己,即认识自己,克制自己,战胜自己。
知己。其一,从“小我”到“大我”的认识飞跃,对自然和真理的探索,对自我和万物的反省。其二,摆正自己在群体和社会中的位置。其三,在自知基础上的自信又不自信的尺度选择。
律己。法律的约束、道德规范的约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胜己。人的一生中最大的对手往往是自己。发现和战胜自己的惰性、狭隘、自私等不足,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
以上观点与母校贫困新生共勉,并祝努力学习,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