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52年毕业后离开厦大来到安徽工作,迄今已47年头了。2009年4月11日在厦大88周年校庆日子里,我与老伴又一次与厦大合肥校友们相聚在滁州市,乘车游览了来安县白鹭岛国际生态旅游渡假区(建在练子山中型水库周边)和滁州?琊山风景区,那里有久负盛名的醉翁亭(近年被评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亭内因竖立苏东坡书写的欧阳修《醉翁亭记》碑刻而生辉,还参观了?琊山纪念馆和山下滁州学院。与同窗、师弟师妹们畅叙交流,度过有意义而愉快的一天。每每追记往事,结合自己熟悉的水利工作,就写起随想来。
1952年秋季,我与厦大土木系同届的16位同学被教育部统一分配到治淮委员会(在安徽蚌埠),随着时光逝去,已有7位同学去世。现仍在合肥的陶树刚、林怡然和我经常见面相聚。我们参加工作时正逢治淮高潮(1950—1957治淮第一阶段)。1950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淮河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治理的大河,从1950年开始按照党中央、政务院(后为国务院)统一规划部署,上、中、下游四省齐动手。治淮成为全国经济建设的重点。
全国有七大江河,即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和辽河。全国只有安徽省有两条大河——长江和淮河的干流横贯省境。我长期在安徽省从事水利工作,在我一生经历中接触了淮河和长江,算是机遇、也是缘分。
淮河自12世纪以来以水旱灾害频繁而闻名于世。淮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跨豫、皖、苏、鲁四省,河长1000公里。淮河流域人口密度居七大流域首位(1997年统计每平方公里594人),是全国平均的4.8倍。淮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安徽位居淮河中游,省境内淮河流域面积为6.7平方公里,河长430公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全长6300余公里,干流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十省(市),支流延展于甘、陕、黔、豫、浙、桂、闽、粤等八省。长江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长江水运十分发达,城市密集,是我国主要工业集中区。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巨大,是著名的能源宝库。安徽省位居长江下游,省境内长江流域面积为6.6万平方公里,河长416公里。
长江和淮河两流域内以绚丽多彩的名山大川和遍布各地的名胜古迹闻名于世,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长江、淮河横贯中华,滋润着神州大地,它们与黄河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文化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长江、淮河浩浩荡荡奔入东海,大多数时间是温驯、美丽的,但也有发脾气、发威力的时候,特别是淮河近800年来,因水旱灾害多被称为“害河”。淮河本是地下深河,排泄通畅,淮河曾经是两岸稻米香、鲜花开的富庶之地,自12世纪黄河改道入淮后,逐渐被淤积成半地上河,中下游洼地逐渐扩大成为洪泽湖等湖泊,并使入湖河道水位不断抬高,影响平原排水。黄河多次泛滥决口,使安徽淮北平原水系遭到严重破坏,河道淤塞,排水能力极低。黄河夺淮是近几百年来淮河流域水灾频繁的根源。
60年来持续不断的治淮、治江已结出丰硕成果,建成长江三峡水库和成群的水库电站和长江中游的荆江大堤(湖北省境内)、下游的安徽无为大堤(长江上第二大堤、居荆江大堤之后)、同马大堤等重要江堤加高加固。建成淮河中游临淮岗控制工程和淮北大堤加高加固。初步形成防洪、排涝、灌溉综合利用水资源体系。治淮、治江的除水害兴水利的效益显著,减灾、开发利用水资源达到新的水平。今后治淮、治江仍有新的任务,等待着几代水利人去奋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