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群贤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群贤文苑 -> 正文

“三角梅”的无悔“青春”――回溯88届厦大毕业生筹建雕塑的难忘历程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6日 00:00 浏览次数:

驻足流连于碧绿的芙蓉湖畔的学子和游人们,都纷纷发现了树荫间那抹跳动的红色。年轻学子对于这一新事物的疑问,把我带回了关于这座雕塑更早的回忆。

关于这座名叫“青春”的雕塑,在二十多年前,曾有一段名叫“火红的三角梅”的前生。

那还是在1988届毕业生毕业的前一年,这群热情似火的孩子,有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留给学校一件永久纪念的礼物,青春的热情化作了一句踏实的志愿:“我们希望留给学校一座雕塑,一座属于学生和这个校园的雕塑。”88届毕业生,在87年初成立一个毕业生联合会,发起了这个行动。

在当时,学校还从未有过学生捐赠雕塑的先例,而这一决议事关学校建设规划。校方基于大局考虑,只对学生的这份热情持保守态度。时任bat365在线平台人事处领导的我,在毕业生热切的眼光中看到了同学们对母校的留恋和依依不舍的牵挂。我始终认为学生的心意是最宝贵难得的珍宝。于是,我主动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这独一创举和难能可贵的心意,尽管这新添的一处雕塑景观并非学校原有规划之设计,但较之莘莘学子的真情,校园的楼宇易逝,真情永驻同学们心间才更源远流长。在我的主动争取和倾心说服下,校领导们纷纷转变了看法,从思想上接受了学生的雕塑,转而考察筹建雕塑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生们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经费。雕塑预算一万多元,这笔开支在当年绝非小数目。预计到学生们的筹资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当年的校领导召开的雕塑建设评审会上,为了帮助学生,我主动提出“后面的资金如果有缺乏的话,陈老师有工资,愿意拿一些钱出来跟学生合作,将这个三角梅做起来。此外,我也可以号召人事处全体同事都筹集一点钱来,帮忙补足学生捐资以后不够的部分。”资金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后,雕塑的设计得到了当代著名雕塑家李维泗教授的支持,校方得到学生保证在毕业前建成雕塑的承诺后,这一个雕塑建设方案最终得到校方的认可。

在经过如此艰难曲折的争取到建设雕塑的许可后,欣喜的同学们很热心积极奔走协调各方,最终“火红的三角梅”确实在离校前建起来了,还举行了一个十分隆重的落成仪式。三角梅作为厦门市花,它代表了一种纯洁、热烈、爱恨分明的炽热情感;三角梅其花微小得你觉得那是蕊,叶子灿烂得貌如花。厦大所有88届毕业生每人捐人民币2元,集资加上一些公司、我们老师筹集的赞助捐款,玻璃钢材质、红色三角梅,伫立在外文系大楼门前。有趣的是,很长时间,很多人认为三角梅雕塑是外文系的。据我所知,外文学院的师生也把它视为自己学院的一部分,悉心维护。当年那朴实无华的“火红的三角梅”正是青涩的初出茅庐的学子最动人真切的写照。

故事还没有结束。根据2005年学校统一规划,为建设科学艺术中心不得已拆除了旧的“三角梅”雕塑。当年的学生,他们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重新争取了学校支持,他们仍然是我所见到的年少时的一样坚持不懈,又重建了雕塑。过去朴素青涩的“火红的三角梅”转而成为了耀眼的新雕塑一—“青春”,这同样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由校友捐赠建设。

当年的青涩小伙小姑娘,如今己奔忙在各自的岗位上,这些我过去的学生们,如今有的是成功的企业家,有的是负责任的政府官员,有的是博学多识的科研能手,抛开各人身份上的不同,他们仍旧流淌着心怀母校的感恩的血液。当年由“三角梅”设下的前定情缘,化作了如今伫立的灵动壮美的——“青春”雕塑。新的“青春”代表了青涩的大学生已经成长成熟,并开始为社会、为母校做出巨大的贡献。

“青春”雕塑,优雅,释放出年轻、自信、智慧;透彻的色彩,干净、热烈、喜气、张扬;造型收放灵动,五片三角梅叶片贴心起舞、和而不同。听“青春”的脉动,体悟传承和担当,这是青春的加油呐喊。由bat365在线平台第28届、29届、30届学生会、学生自律会及各系学生会干部构成这股代表了青春的力量。守护和壮大这份力量正是我多年工作的最大动力,相信这也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所珍惜的力量。它体现的正是一种青年人的志气。这种志气不受个人生活、历史和时间的限制,有了它,对事业的追求和时间的付出才变得有意义,也才有可能跨越时间、空间的疆界,寻找到人生和事业的方向。

曾将二十三年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厦大的我,每当看到这座新的雕塑,就像看到1988年的“火红的三角梅”一样,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一个时代的学子的成长纪念碑,这份成长最令我感到自豪和骄傲。他们走出校园,为祖国为党的事业在各处奉献青春的身影,是回响在我心中最动人的乐章。这宏大动人的乐章始终在每一位厦大人心中响彻,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更将永不停歇: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驾慈航?

鹭江深且氏,充吾爱于无疆。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