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在线平台从诞生、成长、壮大到现在已逾九十二年,历经无数风雨沧桑,特别是十四年抗日战争那个年代,经历了无比严峻的考验,学校被迫内迁到闽西长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萨本栋校长精心策划、惨淡经营、团结全校师生自强不息,使得战争年代的厦大仍然弦歌不辍,还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人才,创造了异常辉煌的业绩。
这就是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厦大成为“南方之强”,是厦大人的骄傲,是历代厦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熠熠生辉,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并且要加以发扬光大。
这一时期——萨本栋时期(1937—1945)对厦大师生艰苦创业过程的回顾与总结,对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探讨时,首先要归功于其代表人物萨本栋校长。
水有源、树有根。萨本栋精神的形成,有其历史的渊源。我们在此试图历史地探索这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突出的科学家的成长。
早年的萨本栋
萨本栋,字亚栋,1902年7月24日出生于福建闽侯的一个迁徙来闽的蒙古族家庭。其远祖萨拉布哈为元世祖忽必烈战将,其独子阿都赤被御派镇守云代并定居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境内)。阿都赤之长子萨都刺是元代四大诗人之一;元泰定皇帝帖木儿钦赐其姓萨。这是萨氏家族正式立姓的开始。传至萨仲礼,是元癸酉年间的进士,官至福建中书省检校,便举家从雁门迁入福州,子孙繁衍,渐成望族。其同族中前辈名人有中国海军名将萨镇冰。
萨本栋幼年勤奋好学,小学在福州上学,1913年即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的清华学校,历时8年;于1921又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并被派送留美。1922年,进入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学习电机工程。1924年,他获得学士学位后,转入麻省伍斯特工学院(WPT)深造;为了理论上的深入研究,他进而转习物理。该院校风淳朴,目标是培养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相融合的优秀人才。萨公在此初露头角。1927年,他以全优成绩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早期的萨本栋成长在祖国内忧外患十分严重的时期。他深知亲身求学的校园清华园不远的圆明园曾经遭受英法联军火烧、严重毁坏,使他深深感到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之痛。特别是,他亲历了“五四”运动的启蒙和洗礼,深感国家兴衰、民族苦难的攸关;他与当时的同班同学闻一多、吴泽霖、罗隆基等人一样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1914年,当他聆听到梁启超到校所做的“君子”为题的报告,勉励学生要立大志、自强不息时,受到很大鼓舞。他铭记清华学校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以此作为他终身的座右铭。他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活动。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犹酣的时候,清华学校举行反对强权、反对侵略的辩论会;在会上,他担任主角,获得最佳奖。
在美国求学期间,他目睹种族歧视情况:看不起中国人,甚至排华、不给华人租房理发,心中忿忿不平。他与同学何浩若等人自发组织中国学生会,被选为干事。他们积极表现中国留学生的品德风范,消除美国人对华人的偏见;再加上他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在中美名校的培养和名师的熏陶下,他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素养,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
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萨本栋被聘为伍斯特工学院研究助理以及威斯汀豪斯电机制造公司的工程师,从事研究工作;在美国专业年刊上发表《三相交流系统中的非平衡因素》等论文,为学术界所瞩目,蜚声学术界。他在此期间,由于研究成果卓著,深受公司重视。他拥有优越的职位、丰厚的物质待遇,为许多留学生所羡慕、企求。
其时,列强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觊觎中国的野心十分昭然,国人为之忧心忡忡。这一切,让血气方刚的萨博士感到重任在肩,一心向往祖国,要把他自己所学回报祖国。所以,当接到清华大学(1928年,清华学校刚刚改名为清华大学)物理系要聘请他返校执教时,他欣然同意、毅然决然于1928年夏天回到清华园。
在清华大学的九个年头
从1928年到1937年的九年时间,萨博士一直在清华埋头苦干;他认真教学、自编教材,先后出版了中国人首次用中文编写的自然科学高校教材《普通物理学》上下册和配套教材《普通物理学实验》。这套教材一出版,立即被各高校竞相选用。与此同时,他不忘投身科研。他创造性地将并矢量方法和数学中的复矢量应用于解决三相电路问题,发表十多篇论文,深得学术界的推崇。为此,他当选为清华大学教授会的最年轻的评议员,参与学术和校务的决策。
他苦心从教,备课充分,课堂上的形象表演,考试严格而灵活,又与学生问答互动,获得赞誉。学生在他的课堂上感到高度的享受,学到扎实精辟的学问。他当年的学生,如王淦昌、王竹溪、钱三强、何泽慧、钱伟长、翁文波等人,后来成为海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其中不少人在成材后感恩于他,说这是他们一生中引以为骄傲的亮点之一。
这一时期,曾经是厦大学生,后来任职清华大学的杨福生教授以及杨平生研究员对他的评价很高,“他(指萨本栋)在美国的学习成绩斐然,获得过金钥匙奖(一种科学奖)。以这样的业务基础,回国……不难名利双收;但是他却选择了教师职业,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编写教材上,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力求把自己掌握的物理学知识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写进书中;而更加不寻常的是当他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普通物理学》交给商务印书馆时,他不仅没有要稿费而且还把版权也永远送给了商务印书馆。”萨本栋以科教报国之心,在此显而易见。
这一时期,国人因感到日本侵华日益加剧,例如“九一八事变”等等,兴起抗日救亡运动。萨本栋也非常关注、积极参与。他在清华大学员工临时紧急会议上,大声疾呼“国难当头……为抗战做些贡献。”随后,他与当时在京的教授朱自清、叶公超、金岳霖、钱玄同、杨秀峰等60多人,联名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书,提出坚决抵抗、抵制日货等等要求和开展捐献等一系列具体行动。他们的行动和呐喊,声势浩大,引发华北军民一致救亡的局面,大大声援了傅作义部队,多个战役获得了胜利。在这些救亡活动中,萨本栋都是积极参与的。作为教师,他一面搞好教学,同时开展捐献活动,带头拿出一天薪金,并拿出衣物、药品捐给前线战士,并指导他们制造防毒面具,为抗日出钱出力。萨本栋等教师的爱国情怀,感动了当时不少师生。
这一时期,萨本栋经过清华的办学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讲究科学,重于实干”等等校风的熏陶和他自己真实教研中锻炼以及抗日爱国情怀的激荡,逐渐发展成为十分成熟的能肩负大任的爱国教育家、科学家。(就连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等人,当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在回忆那时学习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知识基础时,因得益于萨本栋所编写的物理教科书和其它著作,仍然赞不绝口。)
光辉风范 献身厦大
(一)临危受命 办学报国
1937年初,陈嘉庚橡胶实业受日、英商人排挤,严重受挫,无力负担其创办的私立bat365在线平台办学经费,遂于当年7月1日将bat365在线平台无条件捐献给当时的国民政府。经教育部接办后,私立bat365在线平台改为国立bat365在线平台。7月6日,教育部聘请当时最年轻有为、声誉隆盛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萨本栋博士为国立bat365在线平台首任校长。萨本栋接任校长次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为了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他“临危受命”,毅然决然挑起重担,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南来厦门,于当年7月26日正式上任。
前排右起第4人为私立bat365在线平台校长林文庆、第5人为国立bat365在线平台第一任校长萨本栋
不久,“八·一三事变”爆发,东南沿海要地厦门形势日趋严峻。8月24日,旅居厦门的日侨纷纷撤退,萨本栋意识到日本妄图侵占厦门、金门的野心。9月3日,日舰炮轰厦门胡里山,摧毁厦大生物大楼,严重威胁厦大安全。萨本栋当机立断,指挥若定,除安排全校师生员工把校内各种重要文件、图书、仪器设备迅速装箱,为迁校做准备外,另一方面,仍照常做好新学年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招生和聘请教师工作。考虑到厦大面临的战火威胁和师生安全,于厦大遭炮轰的次日即暂迁往当时的公共租界鼓浪屿,借用英华中学及毓德女校部分房舍继续上课。
是时厦大师生群情激愤,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工作。他们向居民和商人募集基金慰问驻军,鼓舞抗日将士的士气;同年10月正式成立“厦大学生救国服务团”,创办《救亡言论》等刊物。11月金门沦陷。为保卫母校,避免战争的毁坏,配合国家长期抗战策略,学校领导群体精心考虑,决定内迁长汀。他们认为,东南半壁尚须保存高校,厦大留在长汀,可免东南学子向隅,长汀虽为山区但有粮食而且安定。自然环境比较优良,师生得以安心从教和求学。可以就地就近培养战后人才。
萨本栋主持迁校工作,十分出色;途经千里把学校内迁山城长汀,有序地进行。保证人员平安到达,图书、仪器设备完好无损。他周密筹划和从容指挥迁校工作。事先,他召集领导群体进行开会讨论,制订迁校计划,周密安排一切事宜。是年12月24日起,按计划、高速度迁移。当时交通极为不便。千里路程,要越鹭海、九龙江及十余条大小溪流和崇山峻岭。路窄而崎岖,很不安全,还要提防抢劫。当时汽车是主要的运输工具,但数量不多而且陈旧,途中经常出现故障。但在萨本栋领导下,重要的、急需的教学用书,仪器设备和有关员工先期安排到达,为复课做准备;其余师生员工分批翻山越岭,均安然到达。前后仅用20天时间。当最后抵达的师生员工,目睹迁校工作有序进行,图书、仪器、设备井然安排停当,生活又有保证,无不对萨校长表示钦佩和感激。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多所高校在不断搬迁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长期计划,多番迁移,颠沛流离。师生员工不断减少,图书设备损失惨重,有的学校在迁移中,遭到日寇轰炸或其他劫难,大量物资被毁,损失惨重无法办学;而厦大在搬迁中,几乎完好无损,而且到达长汀之后,基本上妥善安顿,这在全国内迁高校中是极罕见的。次年1月17日在长汀复课。由于萨本栋的远见卓识,和超凡的领导才能,学校声誉蒸蒸日上。不少青年不顾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慕名前来,甚至远在北方沦陷区的爱国学生冒着生命危险,辗转数千里,以能考上厦大为荣。
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厦大于1946年迁回厦门。
bat365在线平台内迁长汀办学,前后经历八年,由于学校办学成绩突出,毕业生各地竞相聘用,成为东南一隅的文教中心,被誉为南方之强,蜚声中外。
当时学校领导的主导思想是教育学生“读书救国”或“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思想。当年萨本栋对学生的教诲,对全体师生勖勉的言论,雄辩地体现其思想,读来至今仍令人感到亲切,极富哲理、催人奋进。他在庆祝厦大建校17周年,与大家共勉时,罗列了信条20条,是他当年治校的原则和处理各方面关系的信条,很有特色,特为摘要录出,作为萨本栋精神的部分体现。
1、自奉应俭约,工作应紧张,但不可伤及营养或害及卫生。
2、对于国魂所寄托事业,资助务必慷慨。
3、不应互相攻讦,做出为“亲者所痛,仇者所快”的事情。
4、在艰危中,须特别努力分内职务,务求无负陈嘉庚先生毁家兴学,及政府将bat365在线平台收归国立之至意。
5、应先用客观的态度,观察并分析民众的痛苦,以作课余假中下乡训练民众的指南针;要记得衣食足而后知廉耻。
6、对于正在试做中,而成绩尚未表现的事业,千万不要大吹大擂。
7、举办一事,不要以首创者自诩;做完一事,不要以成功了自满,应牢记本校校训“止于至善”。
8、居于任何行政地位,应蹈规守法,切勿破坏行政系统。
9、到了一个新地方,要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再谋改革方法,不要自视太高,目空一切。
10、移入乡村,不当常说“这地真糟,什么东西都没有”;应时时想“此处尚好,还有不少人物”。
11、因负责做事而遭他人毁谤时,毋须灰心,要知道时髦的骂人艺术是“不骂不如自己者”。
12、对待诚恳的人,办法只应一个:就是同他一样诚恳;对待狠心的人却有两个办法:如果你能狠心,那么,不妨使用更狠的手段:如果你狠不下心,最好用诚恳的态度去感化他。
13、不要因为韩复榘而小看了我国抗战的军人;不要因为汤尔和而骂尽所有留日学生;不要因为郑孝胥而怀疑个个福建人;也不要因为傀儡戏演员中(注:指汉奸政权)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就自毁敌人视为眼中钉而方在萌芽中的我国高等教育。
14、青年可用理智来训导,不可用地位或势力来压迫。
15、学习教育的同学们,要知道教育家应有政治的头脑,但不可做政治的活动。
16、学习政治的同学们,将来上了政治舞台后,要善用教育原理与教育心理,但不得干涉教育行政。
……
20、要思想纪律化,最好去研究数理;要知道祖国的可爱,应当温习史地;语文不通顺的人,在学术界不会有地位;不动手做实验,休想控制大自然,以造福于国家及人群,这些是厘订本大学第一年课程的基本哲理,同学其善喻斯意!(注1)
以上信条也是萨本栋的高等教育观。他热爱祖国,面对列强欺辱,日寇入侵,耻不如人。深知高等教育对国家强盛的作用,因此立志办好教育。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与陈嘉庚毁家兴学是浑然一致的。他决心要培养大批将来报效祖国的专门人才,勇敢地挑起办好厦大的重担;体现他拳拳报国之心。
(二)筚路蓝缕 勤俭办学
内迁初期,报到的学生仅198人。百事待举,萨本栋毅然担当起来。他说,“现在不是推诿责任的年代”“事无大小,我都要亲为或与闻”。他首先把各部行政集中起来领导以提高效率,立即安顿师生员工和安排教学准备工作以及其他亟待解决事项:
1、校舍建设
因陋就简地利用小小的县学文庙加以修葺作为大礼堂兼大报告厅;万寿宫(明末皇嗣之行宫)作为图书馆,为当时的教学中心;行署旧址作为办公厅及实验室;教授及家属挤住在仓颉村和破损的长汀饭店,每家仅分到一间至二间;萨本栋住宅是仓颉庙,一座陈旧简陋的平房;八角亭为单身员工宿舍;旧的祠堂、庙宇、救济院辟为男女生宿舍,还租用附近民房,作为部分学生宿舍;文庙东侧广场扩建为公共课室,又在万寿宫东侧建成嘉庚堂大课堂和外文书刊阅览室;改造旧监狱成为理工科的实验室,每系只分二、三小间。当时天后宫、万寿宫白天光线不足,晚上气灯光线亦弱,师生都在煤油灯、灯草芯灯下备课、学习。由于陆续报到的学生逐渐增加,校舍缺乏,就开发环北山南麓,兴建以树皮为盖、木板为墙、夏布当玻璃的教室和宿舍。长汀时期,校舍建设沿用厦门母校楼舍名字。如女生宿舍取名笃行斋以示斋名源自在厦的女生宿舍笃行楼;男生宿舍取名囊萤斋、映雪斋、集美斋、同安斋也对应在厦的楼舍。很短期间,学校就拥有简朴实用的嘉庚堂、集思堂、文法商阅览厅,还建起工程馆和蓄水池水力实验室和实验工场等,把山坡开辟成多个运动场。以后又在中山公园兴建了求是斋,勤业斋等学生宿舍以及相对高级的老古井五栋楼。说高级,其实也全是土木结构的平房,居室间仍用木板条钉上再敷以黄泥与石灰。住陋巷,居陋室,师生坦然。认为抗战艰难,有此栖身之地已很满足了。
2、防空措施
当时厦大虽在山区,但没能完全避开日寇飞机的威胁,山城仍面临日机的骚扰。厦大领导于是在山麓开挖十多个防空洞,警报器为旧的手摇式,设于北山上。平时的报时,实行海上报时法,击铁轨计数报时,这一习惯沿用至1945年。敌机临空时,萨本栋总是亲自指挥同学疏散,每次他都是最后一个进入防空洞,而且亲自把守洞口。敌机不离去,则不让学生冒险出洞,指挥井然。
3、供电建设
迁校初期,长汀对外交通十分不便,只有长途汽车站几辆用木炭作动力能源的旧客车。学校买了一辆小轿车分配给他作为“校长座车”。
其时长汀全城没有发电所,也没有电力供应。为方便师生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萨本栋竟拆下座车的发动机,把它与从桂林买来的一台20KW的发电机以及一台以木炭做能源的小型煤气发生器配合组装起来,在校内架设了输电线。就这样厦大有了小型发电厂,可以供电。各系的试验室可以用电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用上真空泵、钠灯和自制试验装置,并且开设工场实习课。晚上,宿舍有了电灯,再也不必几个人挤在一起共用一盏煤油灯了。
4、教学用的实验室
学校当时缺乏经费,总是设法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自力筹建水利实验室,还积极地建设其他厂房,使当时的厦大拥有一座具备模、铸、锻、机、钳和动力等各个工段的实习工厂。它为理工学院有关各系学生的实习创造了十分难得的条件。当时原材料十分缺乏,学校利用驻长汀美国空军一架报废的军用飞机,组织大量人力把它拖到实习工厂,将大量的铝合金器件熔化铸成各种型材,成为同学们工厂实习时难得的好材料。
5、教学科研必须的图书杂志
经费困难情况下,学校尽力节省开支,但为保证教学却设法向国外订购急需的书刊和药品,使当时的图书馆仍能正常营运,教学、科研顺利进行。在抗战困难的年代,厦大的图书馆还有当年从英、美、法、德订购的最新出版的主要图书刊物,以后一直没有因战事而停止采购。中外学者对此赞叹不已。
6、日常生活
当时萨本栋以及领导群体,怀着“教育救国”和勤俭办学的思想,带领师生克服面临的种种困难。那时物质生活十分清苦,学校决定从点滴着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逐渐形成淳朴优良的校风。有关日常生活,萨本栋经过调查,从当时环境和实际情况出发,决定:
(1)吃的方面:学校自己制作豆腐,提倡吃糙米饭。既省钱,又富营养。早期每日两稀一干,后期一稀两干。早餐一勺黄豆或腌菜、萝卜干,中餐一盘水煮青菜,汤由公共大桶里取用,平常配菜只有芥菜,山芋、红、白萝卜,“铁板”(指海带)和“钢管”(指空心菜),春夏秋冬只是这几样菜,为增加营养,有时也有几片肉片。不过饭量不加限制,这一点很受当时流亡学生和贫困的内地学生所欢迎;保证身体健康的正常需要。萨本栋处处为师生着想,力求达到安居乐业,稳定情绪达到全力投入教学之中。考虑到师生的一些福利,甚至将学校粪便承包给当地居民,把微薄的收入当作补贴之用。在长汀,萨本栋与其他师生员工生活一样艰苦。那时粮食配给,大家一样。如缺粮,学生优先照顾;有时断粮,萨本栋“在粮缺早两天,已在吃番薯了”(据邹文海教授校刊文章)。原来,他率先垂范,令人感佩不已。
(2)校舍内用水:系从井里面打上来的,一桶一桶地挑到宿舍里,倒到大水缸储存使用,很多同学仅用一脸盆的水,从洗脸、擦身到洗脚,十分节俭。
(3)穿的方面:师生均以朴素为荣。许多同学买不起新衣服,旧衣服一补再补,许多同学常年不换衣服,脏了洗后,晾干马上再穿,有些同学同穿几套破衣服。学生中因经济困难,甚至有穿稻草编的草鞋、穿木屐的。认为在这艰苦环境中更能培养自强精神,不追求衣食,而追求学真知识真本领。当时的教授常年穿着蓝色布大褂或中山服,偶有西装革履,但多是战前购置的。萨本栋终年穿布中山装,一双晴雨兼用的旧皮鞋,有时竟穿力士牌球鞋。一改过去在清华大学时的西装革履。他的家人理发不上理发店,两个孩子和他都由其夫人处理。他生活十分简朴,降低水准,感召了不少师生。
(4)住的方面:当时学生住在集体宿舍,10多个甚至20个人住在一个大房间,里边排满床架和小方桌,合用一个25W的电灯。住得拥挤,特别是晚自习,人多了,进进出出,很难安心读书,加以灯光差,自备灯草芯灯,看书久了,眼睛会发花,纸上的字会跳舞。所以大家都争着去阅览室,既安静,又便于借阅指定的参考书;但人多位少,往往找不到空位。因此每天清早图书馆阅览室开门之前,同学总是排长队等候开门,争先恐后去抢占个位置,以便自修、整理笔记、做作业等。阅览室总是爆满,学习气氛甚浓。
(5)医疗方面:当时博爱斋等靠山的学生宿舍,周围是灌木树林,正是蚊虫滋生的地方,夏天蚊子多得出奇,家境困难的学生无钱买蚊帐,用被单当蚊帐,一条被单冬天缝在棉絮上是被子,夏天拆下来把四角绑在双层床架上当蚊帐,因为旧被单不透气,闷热得喘不过气来,正想把鼻子向帐外通气,大群蚊子又蜂拥而来,简直无法入睡。更有甚者,染上了疟疾,打摆子,唯一的有效药品是金鸡纳霜,这药产于印尼,学校很少有此药,痛苦可想而知,不过在困难的条件下,只能在同学之间互通有无了。
(6)学习方面:厦大学生勤奋学习。有个特点:人人都有完整的笔记本。
由于战争及交通困难,当时在厦大很难买到课本,各科教学,除少数教授给提纲式讲义外,均靠老师口授,学生勤做笔记的办法来上课。记得不全或理解不深时,互相借看笔记本或切磋补救。缺乏书本,自然不好,但从另一面来看,学生自己动手做笔记,手脑并用,可以加深印象。如果缺课或不记笔记,考试将无课本可读,无法应付。所以不敢迟到,非常用心听课作笔记。例如,当时朱保训老师,讲“国际贸易与金融”“货币银行”两课,他按时到教室,一坐下便开始讲课,一直讲到下课铃响。这中间整整50分钟,内容丰富,条理分明,没有废话,教室内学生聚精会神,只听到记笔记时率率的速记声。当时遇到好的老师,讲课资料丰富时,更不敢懈怠。这样积久便养成大家善于记笔记、爱好记笔记的良好习惯。由于受到好老师的陶冶,学生都有浓厚的向学的风气。
那时候,白报纸和道林纸根本见不到。幸好有连城出产的地方纸“玉扣纸”(改良纸)比较便宜合用,可以应付使用。当时经常使用的是钢笔。课堂上记笔记和做作业时就用钢笔,但若在毛边纸上写字就麻烦了,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一幅水墨画。因此,师生也常用毛笔写字,不仅写中文也写英文。在此困难情况下,还争取出版《厦大学报》《经济》《商学》《科学》《唯力》《教育周刊》等刊物。
当时理工科穷苦学生无钱买计算尺,而且根本无处可以购买,后由厦大化学系教师陈允敦自己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出计算尺。这种计算尺还十分精致,有三种型式:①“普通尺”,只能计算乘除、倒数、平方;②“电工尺”,除上述功能外,还添加许多电工计算系数,且可代入公式简化计算;③“双对数式计算尺”功能最多,具有现代计算器许多功能,只是囿于有效数字位数的限制,可以满足当时学生的需要;因价钱公道,名闻遐迩。使用计算尺可将乘除换成对数加减进行计算的办法;作水力学习题(因为水力学,以习题里常有指数小于1的计算,用对数可把指数变为乘数)一天只作一道,因为一校对如果发现问题又得反过来查表计算,水力学的习题很繁琐。当时航空系本来应该学流体力学,因为没有条件,只好开水力学代替。
当时学校利用监狱旧址动工修葺作为化学系实验室。酒精缺产,断绝来源,就用炭炉代燃;因而桌上灼痕满目,灰烬遍地,要人守候,十分不便。于是师生合力自制酒精分馏器,能自产酒精来满足需求。
当时药品来源也受阻,重要酸碱就自己制造。还自制制冰与燃气之装置,以供教学之用。
生活和学习条件是艰苦的。高年级同学毕业前向低年级同学转让旧书,制图仪器和计算尺,是常有的事。那时的学生没有谁敢于懈怠、主张不读书。大家都怀着读书救国的信念,劲头十足。入夜阅览厅中成群学子埋头在银光灯下静悄悄地阅览学习,蔚为一道风景线。
(三)依法治校 以德育人
萨本栋治校,自始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他除发表“信条20条”外,还发表在《唯力》刊物上的《学生十诫》。那些都是他治校、处世、立业、爱国、造福人类的见解和体验的总结,以及治学处事的准则。他以身作则,严加遵守。他建立严格的注册制度,学生入学报到日期绝对不许超过,很多人以为战时交通困难,可以通融,但校方铁面无私,迟到者均被拒收。老生若迟到就要“休学”,此事,往往争执状告至萨本栋处,但他为人正直,绝不通融,因此背后有人称他为“杀不动”(谐音)。由于学校的严格,教学秩序井然。学生的升留级、教师的晋升、奖学金、救济金的发放,都很严明公正。为提高学生质量,萨本栋对招生考试非常严格。为防止泄漏考题,出题、印刷、评分等等环节,均责令教务长亲自负责,不讲情面。当时,学校管理十分严格。学校实行学分制,规定学科成绩不满60分者须补考一次,及格后获得学分,不及格或原成绩在50分以下者,应重修该课程,再补考不及格时就自动退学。学期结束时,各科成绩统一公布。但为照顾学生面子,只用学号来公布成绩,不及格分数用红色表示,有关学生看到时就惊心动魄。但凡一年所修学分成绩1/2不及格(60分以下)或1/3不到50分的要退学。因此,每学期总有一些同学补考或重修;每年按此规定被淘汰的学生总有一些。若四年累计学分不够,还不能毕业,有的同学因此要读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学校对体育课也十分重视:凡体育课旷课缺课达全学期四分之一者,不得参加学期测试。体育三学期不及格者退学。由于考试这样严格,当时学生都丝毫不敢懈怠。学校实行严进严出,因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萨本栋为让众多没有手表的师生按时作息,采用轮船航行中的海上报时法,敲打大钟,大家均感到方便适用。
采用“导师制”。厦大实行导师制始于1928年,仿效英国大学的做法,在中国当时属于创举。导师制中,导师每一学年更换一次,目的是密切师生间的交流,使教师能接触到学生,学生也能接触到教师。设立导师制之初,全校设有25个团,仅法律系即有3个团。每团均有学生15人左右。
萨本栋接任校长后要求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都可以担任导师。新学年伊始,即由学生们自由选择导师。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难题,导师给予教导。因此一个系里可有好几个导师组,每个导师组中可有不同班级的学生,不过每组的学生数并无具体规定。导师每一学年改选一次。当时在校学生人数较少,与教师的课外接触机会比较多,不像目前的研究生人数太多,每学期与导师的见面机会都寥寥无几。在正规的导师制下,师生接近名正言顺。学生与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教授频繁访谈沟通中,学习老师人品、渊博学识、治学修养、撰写文章的办法等等,无形中受到了熏陶、拓宽了视野、甚至直接分享老师的人生感悟和价值取向,对于学生之后的成长,终身受益,值得提倡。以1948届法律系当时的导师组为例,1944年秋学生到校后,有许多同学都选了讲授《民法总则》的周楠教授为导师。周师字“叔厦”,其教导的小组就称为“叔厦导师组”。参加导师组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萨本栋重视学生的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他认为对学生“砥砺气节养成良好公民德性”。当时的导师对学生的品德品评,往往为训导部门所采纳。萨本栋每学期都要对学生进行训导,教育他们爱国、节俭、尽责、团结向上等等。当时学生来自祖国各地,五湖四海,但在学校的教导和群体的影响下均能遵守校规公德。那时,一听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声时,内心很激动;以及听到《渔光曲》歌声时,内心特悲凉无奈;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厦大人且以气节自勉,不少室内还张贴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长汀时期,生活十分艰苦,但校风淳厚,为各方所称道,学校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和盗窃案件,课程考试时一般不要人监考,因为学生自觉,罕有作弊现象。
每学期初医务室进行体格抽查发现血压高一点或其他一些毛病,就得减修学分,甚至休学。因此,期初同学都感到紧张。学校鼓励学生体育锻炼,规定凡获嘉庚奖学金的学生,体育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
当时男女同学交往均能遵守学校规定,没有见到情侣勾腰搭背的情况,女生宿舍纪律极严,平时不准许男生进入,只有元旦那天才对男生开放。因此元旦那天一大早,天还朦朦亮就有男生在那里等候了,女生则打扫房间,殷勤招待来客,但要面对男生的评头论足。
当时校领导反对搞同乡会,认为以地域划分派别,极端狭隘无聊,于国、于民都有害。
为防裙带风学校规定:夫妻不得同在本校工作,萨本栋自己带头执行,他的夫人受过高等师范教育,擅长体育。厦大当时很需要女生的体育指导员,但她不能任职,只任义务的体育指导,不领薪俸和津贴。他的好友同事傅鹰的夫人张锦教授,顾瑞岩的夫人杨佩芬本来均可在厦大任教,然而碍于上述“规定”均舍近求远,到他处去任教,尽管这种规定未必合理,但在当时却严格实行。
萨本栋用人,实行“精兵简政”。他的办公室,只用秘书、文书、职工、工友共四人。教务处的处长由教授兼任,下设注册主任,管教务职员,管学务职员共三人,再外加工友一人。其余大小机构,均因事设人,没有闲职人员。因而工作效率很高。
(四)办学严谨 治学有方
1、延聘名师 加强队伍建设
萨本栋深知“名师出高徒”。他上任伊始就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人才的作用。他认为,人才、设备和经费是治校的三要素,三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他指出:“三者当中,人最重要。”
厦大内迁时,原有的教师大部分随校内迁,但有部分教师离去,然而到长汀后却年年扩大招生,增加新专业、开新课。因此,势必要增聘有实力的专家、教授。但是厦大地处山区,教师薪俸又低,车旅费开支很多,因而聘请教师成为萨本栋最为头痛而迫切的事情。然而,经过萨本栋的辛勤奔波,四方求助之下,基本上达到教学要求。他八方筹集经费,到处聘请名师、大师、专家,充实和建设教师队伍,他坚定地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聘请高素质的教授。他利用个人的名望、与清华大学和留美的公私关系,加上他谦逊待人、知人善任,聘请到一批有声望的教授来汀任教。据统计,长汀时期bat365在线平台的51名教授中,有47位来自清华。萨本栋多方利用机会,如在发布、交流信息和师生感情的周会上或为欢迎新生入学、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的聚会上,常向师生介绍新聘专家或教授。在周会上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甚至路过长汀的地质专家李四光也被邀请做报告。
除了聘请许多来自清华的名师外,萨校长暗中取法乎上,以清华标准来要求厦大,以清华为样板办学、治校。他心里要把厦大办成类似清华的南方之强。
由于当时群贤纷至,厦大以拥有许多名师而招来不少国内慕名而来的学子。当时的知名大师有:
工科方面:聘请朱家?主持机电系,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方面聘到治黄专家徐世大,还先后聘到徐人寿为主任,黄中、王敬立、李厚田、张煦、叶明升和黄文炜等知名教授。由于知名学者荟萃,厦大土木工程专业名声鹊起。加上萨本栋本人以及留学德国的同济大学的张稼益等专家形成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物理方面:新聘留美回国的谢玉铭、徐仁铣、周长宁三位教授。
化学方面:聘请留美归国的傅鹰教授(兼任教务长)和卢嘉锡,有机化学课由刘椽讲授。
生物方面:请到陈子英主持生物系,还先后聘请李琮池、顾瑞岩、汪德耀、刘汝强、林?等知名教授。
心理学方面:聘到杜佐周。
财金方面,当时管理人才,尤其是会计、银行专业师资奇缺。萨本栋多方聘请知名专家来任课或兼职主讲。先后请到留美教授朱保训主讲货币与银行,肖贞昌主持会计系,万鸿开主讲统计学。经济方面聘到肖传信和黄开禄,后者主讲数量经济学。
法学方面:先后聘请到高梦雄、何炳梁、周楠、陈朝璧等知名教授。
历史方法:聘请吴士栋讲授西洋通史,谷齐光讲授中国通史,郭宣霖讲秦汉史。
中文方面:聘请了刘大杰为主任,施蛰存、林庚等名家任教。
教育学方面:聘李培囿为主任。
萨本栋请名师还要求他们上基础课。当年学生张存浩(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认为:“谢玉铭教授亲自讲普通物理,傅鹰教授亲自讲普通化学,bat365在线平台当时这一基础课讲授阵容,不仅为国内所仅有,而且从近70年后的今天来看,也是很难找到的。”
2、重视质量 严把入学关
抗战时期,环境动荡不安。内迁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往往松劲。厦大地处山城,受战争影响较少,但经费十分匮乏,困难重重,办学条件差。如何处理好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的矛盾关系呢?萨本栋认为,“如果顾到量,就不能顾到质,所以宁可放弃量的发展,以谋质的改进。”他认为,“一个学校的程度一旦降低之后,要想恢复就需要很大的力量。至于标准相当高的学校,到了适当的时期,很容易增加他的学生的数目。”所以,他确定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方针。重视办学质量,择优录取新生;严把入学关口。学生入学后,对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要求十分严格。以新生学习“初等微积分”为例,先搞一次对中学时掌握初等数学情况的测试。不合格者不许选课,要补习初等数学,待来年再选修。甚至劝差生转系,从严把关。萨本栋严格管理,不畏挑战:据说,当年长汀国民党某军长为求儿子免试入学厦大请求萨本栋恩准,被萨本栋严词拒绝,要他的儿子通过入学考试才能进校。国民党某地的海军司令也曾承诺,以他的儿子能录取厦大为条件,愿将马尾造船厂的全套机械设备无偿赠送厦大,也被萨本栋严词拒绝。他的堂弟萨师煊教授曾说,“我们堂弟妹多次报考bat365在线平台,因分数不够,照样未被录取。” 萨本栋坚持严格的入学选拔制度,不畏权势,杜绝走后门的校风,深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
3、治学严谨 抓教抓学
萨本栋治学,严字当头。他以读书救国为怀。认为日本侵略中国是因为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教育学生要学好本领,造福国家和社会,因此,决心多培养科学技术优秀人才来拯救自己的祖国。对学生的培养,强调质量,认为大学教育,必须能够培养技能和研究学术。当量与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要把质的提高放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校强调教学质量的提高。
(1)大力抓基础课教学
请名师上课,尤其是著名教授担任基础课教学,这是当时厦大的一个特色。
如教务长谢玉铭,治学严谨,上课深入浅出。他的物理课临堂讲演十分精彩。每届新生入学,他总要介绍如何认识图书馆,如何使用图书馆,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开学生的眼界。化学大师傅鹰教授上普通化学课,深入浅出、重点突出,旁征博引,学生受益匪浅。
年迈的文科教授余謇,造诣精深。他的“说文解字”“诗词文选”等课解释典故,娓娓道来,既动听又富有启发性。他念词的音调和音色似有磁性,令人叹绝。
汪德耀教授学识渊博,讲授细胞学深入浅出,声音洪亮,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如入胜境。萨本栋本人当时已经是名闻国内外的学者,作为一校之长,他除校务外,还担起基础课教授,讲授过“普通物理学”“微积分”“普通制图学”“机械制图学”“电工原理”“交流电路”“直流电机”等课程。萨本栋认为,大师讲授基础课经验丰富,对学科的基本精神、内容的主次及重点的掌握以及对往后学习的关系等均有较深刻的了解,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有特别重要意义,而且不会产生对学生的误导。
萨本栋严把基础课这关卡:他很注重基础课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工作。重视一年级语文、英语和数学的教育。当时英语每周一测,并且每次测验都有重点与难度,学生必须修好这两三门课程,不及格的必须重修,重修不及格的就予以退学,担任这些课程的教师都是学有专长而认真的教师,学生选课,既爱又怕,因为选这些课必须艰苦磨练奋斗,学习不努力是不行的。萨本栋本人为理工科学生讲授微积分,指导普通物理,认为这两门基础课不及格的学生将无法学好电机专业课,应该转到其他系学习。这种安排不仅使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即接受当时名教授的直接教育和人格熏陶,并且为年轻的教学人员提供了研究学术的方向。
当时由于经常要迎接测试,学生时刻准备着。例如微积分课,老师不布置作业也不收缴作业,可学生都个个自觉,老师不点题,学生就从头做到尾,做不出的难题,互相钻研、讨论,甚至带入梦乡。
萨本栋的学生徐承泰(1941级机电系)对上他的课有特别的感受,他说:“他(萨师)自己全神贯注,条理分明,解释清晰,旁征博引,用种种物理现象举例说明主题意义,使我们对于声、光、电、热及力学间之脉络,相互融会贯通,一直等到我们都不知不觉在自动点头,自认已完全了解,他才接下去讲新题材。他领导我们走进电的世界,让我们的精神和思想跟他打成一片,一步一步向前去探索,使我们觉得每一分秒都异常充实而有所收获,这是教课及讲演的最高境界,能达到这一境界的教授、学者实在不多,尤其是在理工科目方面,更难有人能如此吸引听众。”徐承泰还说:“上课听讲大家非常过瘾……晚上自修时做习题,才发现……往往一个晚上只能做好一个习题。那些习题……精心选出来的,利用已学过的原理可做这题目,但是转弯抹角之处很多,要翻参考书,要和同学研讨……才能做完一个题目。本栋师就是用习题来严格训练我们,使我们学习思考,使我们不敢自满。”
徐承泰对萨本栋用心的教学方法,体会深刻,当年其他同学均有同感。
萨本栋十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对专业课,他也十分注重专业基础教学。他的学生张存浩院士回忆他当年上课的情景时说,他重视专业基础教学并联系实际。张存浩在《长汀情怀》一文中说:“他(萨师)当时在国内是具有最高学术声誉的名教授,但他每个学期亲自讲授初等微积分或普通物理。在他的影响下,谢玉铭教授亲自讲普通物理,傅鹰教授亲自讲普通化学。”当时,萨校长提倡的学风是Vigor应胜过Rigor,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治学严谨固然重要,但联系实际显示其实用之力量更为重要。实际上,萨校长本身治学、教学都极为严谨。他讲授初等微积分每堂课都一丝不苟,认真准备。他对原理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是并重的。他对实际应用更是十分重视,他撰写的微积分教材定名为《实用微积分》,书中收集了成千条有关应用的习题和试题。”这些教材体现了他的思想。教材鲜活,富有启迪、存疑的导向。
(2)重视讲课环节和教学方法
萨本栋博学多才,精通数、理、电工等专业和基础课,讲授这些课程是游刃有余的,但他仍兢兢业业备课。他狠抓课堂讲授环节;不把讲课视为雕虫小技。尽管他自己编写教材,仍花很多时间备课,力求让学生听懂、听得有味道。他能深入浅出,论析严密,而且十分生动。讲课时不用提纲,也不翻书。但条理分明,重点突出,不讲多余的话,也没有不必要的板书。讲话从容不迫但进度却很快捷。这样会节省学生课后掌握教材的时间,从而达到多做练习的效果。萨校长那备课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当时厦大学子后来从教的人的指路明灯。1941年萨师的学生陈树勋,回忆他精彩的教学表现是个生动的例子。“他教交流电路,全是用向量分析,至今印象最深的可算是克希荷夫定律(Kirchhoff’s Law)。复杂的电路犹如蛛网,真不知从何着手来解决。一般算法极其繁杂,用他那思索的路线,无论如何复杂的电路,一经整理,系统分明,无有不能解决者。他对这一段原理极感兴趣,所以三番五次,详细讲述,把极其枯燥繁杂的电路,变成艺术,叫人欣赏,叫人陶醉。他把呆板的电路,教成活的;叫人听得眉飞眼笑,手舞足蹈。他不但是电机怪杰,也是深知人心的心理学家,把电机工程给教活起来了。”
(3)重视实践教育
萨本栋认为理论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实践。实践不仅可以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认为过去的读书人的毛病是“动脑不动手”,不用心用力动手做实验。他指出:“以前的中国文人,常以劳心者治人自居。处在机械化时代,只能用脑而不会动手的人,在许多方面,他的机会与地位都受限制。”所以他特别关注实践训练。他的有关言论十分中肯,切中时弊。
厦大内迁时在萨本栋精心筹划下,图书、仪器设备等等安全运达长汀,值得庆幸。而且,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加强实验室建设。仅1941年就向美国订购46万元(国币)的仪器、设备,充实了理工科实验室。当时就拥有31间实验处所,可容纳六百余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此外,萨本栋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活跃学术气氛。各种学会十分活跃,复办一度停刊的《bat365在线平台学报》,鼓励一些师生为《汀江日报》等报刊编辑多种学术副刊。当时日报由校友罗翰主持,厦大相关系的师生协办。学术副刊有:《教育周刊》《语言文字导刊》《经济》《商学》等,刊物内容丰富,很受读者好评。
当年在长汀,物质生活是比较清苦的,但精神生活却非常丰富,教授课外专题演讲每周都有。各个系还有学会组织举行学术讲座、学术讨论、野游等活动,如化学会、教育学会、机电工程学会等时常举办活动。同学们还组织铁声歌咏团,歌唱抗日救亡歌曲,举办音乐会,师生同台演出。学校也重视文体教育,多方鼓励体育锻炼。校园里更时常举办一些体育比赛,登山比赛,校内外的篮球、排球、拔河比赛等,所以当时体育锻炼也蔚然成风。但囿于场地,同学们只能到北山或中山公园长跑,或爬山锻炼,清晨只要一听到北极阁上的钟声响,北山边的沙石路上就有不少锻炼的同学了。当时的文娱设备十分缺乏,根本没有电影看,收音机也买不起,同学们除平时唱一些抗日救亡歌曲,如抗日救亡三部曲,《长汀颂》(由《延安颂》改填的)等歌曲外,还自己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来调剂生活。话剧社在当时盛极一时,同学们组织厦大剧团公演话剧,曾轰动整个长汀。当时轰动校内外的剧目有:《雷雨》《原野》《家》《北京人》《清宫秘史》等,大大活跃了师生的课外生活。
当时课外活动是多姿多彩的。新生入学时都会收到课外活动团体征求新会员通知,因此歌咏团、剧社、英语会话活动和各系学生会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学生一般都可依个人兴趣,参加相应的组织活动。学校鼓励德、智、体全面发展。
(4)组织名教授教学与科研并重,本人亲自垂范。
萨本栋好学不倦,他认为,从事教育的人如果不能在学问上获得学生的信任,那么所有的话都是白费。所以他无私授业之余,也努力为自己充电,不断进行科研。
在科研成果方面,萨本栋本人是个生动的典型。他讲授普通物理课,使用他自己编写的《普通物理学》(上、下册),由商务印书馆一再印刷出版。在长汀他教课使用的《微积分》《交流电路》(厦大自行印刷的土纸本)、《大学物理》《交流电机》等四门课程,都是他自己编著的。这些书后来均为国内兄弟院校所采用。
他的著作具有实用的特色,他认为微分与积分原为同一问题的正反两面,不宜分讲。宜合在一书中,方切实用。偏重应用,是他的著作的特色。
萨本栋在科技上的重要贡献是提出并矢方法解决电路的计算和分析问题,开拓了电机工程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受到特别重视。在厦大任内八年中,他除了担任一校之长的重担,兼任比一般教授还多的教学任务外,令人吃惊的是:他的科研成果还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同行的一致肯定:1939年他的Dyadic Circuit Analysis《并矢电路分析》是被收进国际电工丛书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著作。
1939年他因多项论文和专著,第一位荣获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荣誉奖章。
1946年他的Fundamentals of Alternating Current Machines 《交流电机》英文版,经美国McGraw-Hill公司出版,是第一位中国自然科学家编写的自然科学著作被外国高校广泛采用为教材。他研究的领域涵盖数、理和电机等边缘学科,他用电路来解答许多数、理上的问题。这些便是今日电子计算机的先驱。
他所著的《并矢电路分析》一书,在美国出版后,能看懂的人当时不多。由于该项科研,有独特的贡献,美国国务院1944--1945年邀请他赴美讲学,就是与此书有关。作为教授,萨本栋边教书,边搞尖端科研,为全校教师树立了榜样。
大名鼎鼎的傅鹰教授在长汀也亲自编写《普通化学》,同时撰写《高等无机化学》讲义。他把无机化学和初等物理化学纳入普通化学。他编写的书做到旁征博引,书中不仅贯穿了热力学基础,而且广泛引证当时很新的物质结构知识,涵盖了大量的化学事实。内容深刻,对读者很有启发性。
(5)教学科研实行民主,崇尚学术自由,疏而不乱
长汀的校园没有围墙,人们可以自由出入。聘请的教师,均学有专长或是外国留学生。学校不干涉师生的学术研究。除必修课程外,其他的可由学生选修。文科的学生可以旁听理科的课程,理科的学生也一样可以旁听文科的课程。英语课,有多个平行班,教材相同但教法各有特色,学生虽固定编班但可以自由选听;国文以及其他的学科也都有一些平行班,学生为获得更多更好的知识而主动听课学习。当时,除“三民主义”课例外,其余均不点名。有的教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时也介绍《资本论》,认为马克思学说为世界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环节,也要探讨。高水平的余骞老师的古诗词课,以他娓娓道来的典故讲解,极为动听的朗诵,吸引了不少理工科的学生去旁听,同学提早去占座位,常常座无虚席。其他学科的著名教授讲课时也是一样。当时校内经常举办学术演讲,如王亚南教授讲中国官僚资本,邹文海教授讲军人政治;周长宁、卢嘉锡教授先后分别讲原子弹问题,学生也举办辩论比赛等等,学术气氛浓厚,十分活跃。
当时,正如校友何永龄在其《“老厦大”的回忆》中所说,“厦大的教学、科研,也有极大的成绩,具有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相通的结构。学生宿舍不分文理及系别,各种社团也如此,各系科互通,其中有一点,即浙大校长竺可桢坚持开大一国文课,而萨本栋校长也是坚持大学一年级必修国文课,两个主张完全相同,而两位校长均为自然科学家却强调学好中文,可见大学的人文精神何其重要”。
教学与科研崇尚自由研究,开自由讲课的好风气。以人文学院而言,许多学派都可开讲。法律系则可讲罗马法,也可讲英美法,因此学生学习可从学派不同而去探索,不是死背讲义或教科书,学生思想境界不限于老师所讲,而更多的是看参考书,扩大知识面。几乎每一门课都有指定多种参考书,放在两个阅览室,供学生自由阅读。有些教师如邹文海,教政治学和外国政治思想史等课,都是讲他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从他介绍的各种学派中去领会各种主张,如政治学中的内阁制、总统制各有千秋等。所以学生学习很活跃,自学能力极强,判断能力也高,但谁都认为大学之大,漫无边际,诚如厦大校歌所说的“学海何洋洋”,让人深切体会到大学之大也。
萨本栋作风民主,治学上与他有不同意见的教师如周辨明,萨师与他保持良好关系,耐心求同存异。老校友陈孔立教授在其《谈“本栋精神”》一文中,介绍了当时萨师治校的情况,他称:“学生可以自由组织、编辑出版各种壁报,谈论时事,议论校务,甚至批评教员,文责自负。……萨校长对学术自由非常重视,从来不予干涉。图书馆里收藏有各种流派的书籍,包括马克思、列宁的一些著作在内。一位经济系教授曾经演说马克思经济思想。虽然只是单纯的介绍,但在当时已是相当难得了。”
(6)注意培养“通才”
萨本栋力求为厦大培养出高规格、高素质的人才。不满足于培养单纯的专业人才,他施行“通才教育”。他接长厦大的当时通才教育思想对清华和厦大均有相当的影响。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宽广的才智和思辨问题的能力,他要培养抗日急需以及战后建设的人才,他说,“长期抗战尤赖后方人才续出,庶足以固根本而宏力量”。用现在的说法是,要适应新的情况与挑战。培养学生的方式是,入学后的头两年有许多打基础必须的课程,和一些理科或文科的选修课。例如,他重视语言教育,认为语言功底是大学生必备的条件,除了国文,也强调英语。他要求“文科学生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理工科学生不能没有社会科学知识”。为此,他为低年级学生开出很多选修课,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和学科以及范围广泛的课程,从而拓宽知识面,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入三、四年级的学生才相对集中学习专业课程,培养严密的思考能力和深入的思考本领。著名机电专家、当年机电系的学生沈根才的回忆,是十分典型的例子。他说,“我在校时,就得以有机会旁听余謇先生开的‘诗经’、‘词曲选’,虞愚先生开的‘印度哲学’,王亚南先生开的‘高等经济学’、‘西洋经济思想史’等等,对开阔视野,明确奋斗方向很有帮助,使我获益不浅。”又说,“到三年级才分电机、机械专业。电机系四年级时既学交流电机,也学无线电工程。总之,基础课程多,……。一九四九年后学习俄文课本,专业过窄影响了专业工程师的开辟能力和创新能力。回过头来想想,萨先生当年对机电系课程设置是有道理的,虽然我们没有学发电厂与输配电工程,但学了热工原理、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机构学,学了水力学、平面测量,学了会计学、经济学,学了无线电工程,这些都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实际事物进行自学提供了基础。……就凭着这些基础,加上在工作中的学习,在大陆、在台湾,不约而同的,我们机电系的同学,无论在电力部门,或电信部门,都能成为专家,并担任了技术总负责人的责任。”
由于萨本栋施行通才教育,当年培养出来的机电系以及其他专业的学生,基础打得牢,阅读丰富的专业书籍和相关领域的著作,拓宽知识层面,有宽广的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分析事物,养成科研的习惯;当遇到新的事物必须处理时,能多方求索,能创新地解决问题。所以当年的厦大学子走上社会时,成为各方使用单位争相物色的人才。
萨本栋认为,大学应兼容并包多学科。因此,迁校当时,对学校原有科系结构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厦大成为拥有文、理工、法、商4学院13个系的学校,发展各学科专业间的综合交叉发展,为人才的多模式培养提供了条件。
(7)学生可以转院转系,实行因材施教
抗战期间,信息不灵,学生对bat365在线平台院系专业概况了解不详。学校对新、旧学生决意转院转系的予以通融,可换专业。有的学生因数学或理化基础不好,不宜读机电系的,萨本栋劝其转系,也有的学生考虑自己的专长对不上未来的前途或其他原因申请转系转院的,学校均予照顾。不过,学分须按新专业要求重新计算。这样往往要延长学习期限;四个年头就不能毕业了。学生衡量自己的条件和志愿申请转专业,学校予以通融是符合因材施教的思想的。
(8)实行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双语
萨本栋每学期都亲自上二门、甚至三门课。据44级石清镇回忆,“听课的同学很多,教室大,但他讲课的声音洪亮,个个都专心聆听他讲课。萨本栋的黑板书写全是用英文的,写得又快又好,像一条条平行线似的整齐平正,非常漂亮”。学生跟着他不停地记笔记。萨本栋讲“无线电工程”选用美国Terman教授著的“Radio Engineering”作为课本。该书内容丰富,他讲课时,事实上实行了双语教学。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对于英语的掌握也自然而然地熟练了。他规定国文、英文、高等数学是学生必修课,严格要求。他说过,“假如一位大学毕业生连中、英文都不通顺,要他何用?”
(五)一身正气 爱憎分明
萨本栋一身正气、爱憎分明。这在厦大是有口皆碑的。
首先,表现在全面关心爱护学生。萨本栋时常通过个别接触学生或轮流于周末与十余名学生座谈,借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兴趣、爱好,从而改进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
萨本栋关爱学生,表现在珍惜学生的宝贵时间。国民党时期,每周照例有纪念周会,萨本栋有话,简约地说,有时只说一句话:“今天没话讲”,即行散会。他不容许随便浪费学生时间,有一次等候当时福建省省长陈仪来校参加升旗,到了约定时间,客人未到,他就说,“陈先生没来,我们就不等了。”宣布散会。
萨本栋关爱学生的生活,还表现在许多具体的举措中。
1941级学生徐承泰曾动情地回忆说,“我是穷学生,家乡陷落日军之手,冬天寒衣未备,家中接济断绝,凄苦万分。校方设法筹了一笔钱,为沦陷区学生制做黑布棉短大衣,……解决了寒冻之苦。”他认为这是校长的德政。当时受惠的学生很多。
其次,当时,政府未能及时拨下厦大经费,为维持员工生计,他以身作则公布薪俸分成的预支办法,以解决困难,决定:
(一)校长薪俸仅按三成五支领;
(二)教授及高级职员薪俸在二百元以上者按六成支领;
(三)副教授、专任讲师、助教及其他职员薪俸:
(甲)在100元至200元者按七成五支领
(乙)在51元至100元者按九成支领
(丙)在50元以下者按全额支领 (注2)
萨本栋的爱心和模范行动,团结了职工,提高了共同奋斗的决心,克服困难,而顺利地渡过难关。
其三,萨本栋多次挺身护生,对于贪官及汉奸的罪行则勇敢声讨,他爱护学生,主张爱国读书,读书救国。平时提倡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他坚持思想信仰自由的原则,不干涉学生的这方面活动。当年的长汀是历经“红色根据地”之后的山城,是埋葬瞿秋白等忠骨的地方,许多房舍仍遗留有众多的红色标语。迁校初期国共合作的影响尚存,革命火种未灭。例如,学生黄本营(厦大1941级经济系)当年系没有接上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在校期间,就利用读书会的形式联系几位进步同学一起讨论时事,阅读进步书刊。学校未曾禁止,且关照他们的安全。但这种事情引起校内外国民党特工人员的注意。当时国民党省党部对此左倾进步活动的师生,称为异党异己分子,向学校下达黑名单,先后数批。第一批黑名单(现存厦大历史档案室)中要抓捕24人,此事被萨本栋顶回。萨本栋凭理坦然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共合作抗日何言异党?”他多方爱护学生。例如:××女生,念书用功,成绩优秀,萨本栋就说,“该生多次获‘嘉庚奖金’,只是长得比较丑,找不到对象,思想苦闷,不是左倾”(大意)不能抓捕。对其他嫌疑人,则另提其他理由,予以拒绝。又一次国民党部另派专人,列举8人黑名单,要逮捕人。萨本栋予以顶回的理由是,“校方对于所欲拘讯之各生,事前毫无所闻,未能预加侦审”“此事关系敝校安宁秩序,未便贸然措手。”他还明确表示:“我是校长,家长把子女交给学校,教育学生、保护学生就是我的职责,一切学生问题都应由学校负责处理,外界不得加以干扰。如果任意到学校要求开除、逮捕学生,那学校就办不成了。”面对萨校长的严词拒绝,国民党专差无可奈何,只好离去。
萨本栋还保护了一些教授,如傅鹰教授不满当时的国民党官僚,言谈之中有所流露。周辨明教授与冯定璋教授之言行也被当时国民党政府指认为“反动嫌疑”,要校方“注意”。萨本栋则从中帮助解释,才平安无事。
校内学生有人敢于为非作歹,不管此人有多大的政治背景,庇护的后台势力多大,萨本栋都严肃处理。厦大一度曾与长汀中学学生在运动会球赛时争执,引发斗殴,殴打一位厦大毕业的汀中教师。萨本栋为此要开除打人的学生,尽管三青团出面作保,但萨本栋仍秉公办事,实事求是地把事情处理好。
当年地下党员(现已离休的某军区政委)黄本营在《忆萨本栋校长》一文中深情地说:“对萨校长的敬仰,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可贵的是他的办学精神和关心团结全体师生员工的实际行动”;“1943年发现我们几个人被列上黑名单,但在萨校长的保护下安全渡过”。“1945年初,我们几个人虽未毕业,也毅然离开学校投奔苏北解放区。回忆这一段历史,确有后怕,如不是有萨校长的保护,不知道我又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处境?”他对萨本栋当年的保护义举至今仍念念不忘。
萨本栋爱憎分明,刚正不阿,忌恶如仇。1939年,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丧心病狂,卖国求荣。萨本栋与全校教授一起通电,列举汪精卫卖国罪状,奋起声讨。
1941年,行政院长孔祥熙徇私枉法、营私舞弊,国内大西南学生群起“倒孔”,游行示威。当时政府虽密令禁止,但萨本栋却对学生正义行动表示同情。他的爱憎态度十分明确,感动了许多师生,尤其值得称道。
(六)重视校友 校风高远
萨校长在校时,是严师又像慈父般地关爱学生;非常重视校友的工作,而且善于运用其中关系。
他曾是清华大学同学会董事。留美期间,深知世界名校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等大学,甚至一些中学,成功的背后,都有强大的校友的实力支持。学生毕业之后与母校互动互助,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反哺、在声名上互为影响,也是他们治校的良方之一。
他接长厦大不久,即主持组织厦大迁汀大事,一路上,得到厦大校友的热情帮助;抵汀后,遇到校舍不足,当地校友又挺身帮助、让出住处,解决了一些困难。他把这些铭记心头。
厦大私立时期,曾成立过校友会,但毕竟属于初创,尚无总会、分会机构。迁汀复课后不到一年,1939年1月1日,旅汀厦大毕业同学会成立;他关注此事,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仍将刘家祠堂拨为办事会所;还拨一笔专款2万元编辑出版《厦大通讯》。从此,有关地方的校友纷纷成立分会。这些生自同根的校友,扩大母校的影响,波及海内外、南洋各地。1940年,终于成立了正式的校友总会。由此,母校与各方校友互动更加频繁。有关厦大的信息广为传播,仰慕厦大名声的人,循声而来,日渐增多。
萨校长本人来自清华,当厦大师资力量不足时,他也经常与清华当时校长梅贻琦、教授顾毓?、教授朱自清等,密切联系,请求帮助聘请师资。因此,当年厦大51名教授中,竟有47名来自清华。他们将清华大学的一些好传统带到厦大来。
厦大重视校友这份工作从长汀时期即流传下来。所以,厦大人有浓烈的母校情结,有强烈的认同感,在之后的岁月中结出多姿多彩的硕果来。
(七)建功立业 世代铭记
bat365在线平台因抗日战争而西迁长汀,萨本栋接长达8年,时间虽短,却创下了十分辉煌的一页。
1937年迁入长汀之初,仅有学生198人,教授、副教授44人,分为3个学院9个系。发展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就有4个学院14个系,教授、副教授94人,学生达1044人。在此之前,1940年,厦大参加第一届全国高校学生学业竞试,按获奖人数与在校生数、全校系数及全年经费数的比率,厦大的成绩均为全国之冠。1941年,在第二届相同的竞试中,又蝉联第一。厦大办学成绩声名鹊起,闻名海内外,外国学者甚至称赞厦大为“加尔各答以东第一大学”。其时,厦大教师善于教,学生勤于学,具有十分良好的学风与校风。
当年,为数有限的学生,后来成材,群星灿烂。出现了两院院士15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人,文科资深教授4人,大学校长5人,海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企业家、慈善家数百人。灿烂的星空,有两颗行星为厦大人命名,一颗是厦大的创办人陈嘉庚,另一颗是厦大当年的学生李陆大。厦大也因此被誉为“南方之强”。
萨本栋时期所培养的学生、才俊,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再举一例,作为佐证。
据1944级校友周?棠(现任台湾厦大校友会会长)在庆祝母校七十周年特刊中的报道,很足以说明问题。兹特将其内容摘要如下:
台湾土地面积仅三万五千多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甚高。除食米可自给外,所有原材料以及能源,主要靠国外进口。上世纪,曾经创造“台湾奇迹”;当时,厦大校友参与其间,作出不小的贡献。
例如,工业产业必需的“电力”系统,我们的校友曾担任最高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及技术、管理部门的主管就有三十多位;日常生活必需的“电信”“邮政”“公路交通”等部门,我们的校友担任最高经管的电信总局长、邮政总局长、交通部次长、交通处长、公路局长等职位。
在台的校友中,有人曾经担任台湾建设厅厅长,对台湾建设有不小的贡献。台湾“电子及资讯工业”发达,几乎占出口产品的首位,我们的校友多人曾参与策划与执行。大贸易商界,有校友任要职;在台湾银行界中有数位校友任副总经理;台北市银行董事长曾由我们的校友担任;台湾的财政、财税等部门的主管,也有多位我们的校友担任。
在教育部门中,我们的校友有百余位。曾担任台湾教育厅长、副厅长、教育局长、校长等职的,达数十位。
此外,颇有名气的“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区的创建人、科学工业园区首任局长,就是我们机电系的老校友。
以上校友多服务公职、教育机构、民营企业;都是科技、管理的专门人才。
据说当年在台的厦大校友依靠自己辛勤耕耘、服务公众,作出贡献。其中,几乎无拥有巨资的富豪;不过而今,都年事已高,已经退了下来,或迁往异地定居。但是,他们为台湾的各项建设作出的贡献,是可圈可点的。
这一切,首功应归萨本栋校长。
萨本栋爱国爱校,舍身办学。35岁接长厦大时,英姿勃发,原为清华网球高手,体格强壮,腰杆挺拔。到任几年后,由于校务繁重,每周还兼许多学时教课任务,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抬头挺胸日渐困难,须要拄着拐杖而行。他生病时让学生到他家上课;卧病在床时甚至还邀学生到他床前听课。当病躯难以持腰,板书往往汗流满额,但他仍然坚持下去。堂上的他,偶尔不慎拐杖掉在地上,他竟不能俯身拾起它。目击此情此景,学生无不动容而流泪。萨本栋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似此良师,古今中外,能有几人?
萨本栋当年的同事郑朝宗教授撰写的墓碑文《萨公颂》极其概要地表彰他为bat365在线平台作出的贡献。《萨公颂》读来令人无比崇敬、无比感动。
萨校长以及萨夫人的骨灰合葬于大礼堂边上
萨 公 颂
公治校八年,成绩斐然,众口交颂。综其事迹,约为五端:履校伊始,即逢寇难,鹭岛濒危,朝不保夕。公乃率全校师生急迁闽西山区长汀,途遥路险,而开学必需之图书、仪器、文件、标本,均得安全转移,迅速复课,可颂者一。兵燹之后,山城残破不堪,公乃亲自擘划、监督营建新校,旧房、衙署、文庙、废园广加改造,学校范围赖以扩充,学生人数较前倍增,可颂者二。不辞辛苦力肩教学重担,所授课程门数之多、份量之重甚于一般教授,又为适应国家需要,因陋就简增设土木、机电、航空三系以造就人才,苦心经营,促其成长,可颂者三。注意学生品德教育,确保校内安定秩序。汀城地邻赣、粤、江、浙诸省,学生来自各地,语音不一,习惯互异,易生纠纷,公乃严地域观念之禁,校园内绝不许设立同乡会,对各地来者一视同仁,终其任期,全校翕然,可颂者四。公既悉心治校,而又严于律己,勤政之余,继以力学,子夜更深过其门者,每见室内灯火荧然,则公方在伏案治学也;抗战时期,人民生活艰苦异常,公亦自奉如常人,食少事繁,积劳成疾,遂以不起,可颂者五。
赞曰:伟哉陈公,毁家兴学,公继其后,舍身治校,真可谓珠联璧合,炳耀千秋,并垂不朽者欤!(注3)
1949年,萨本栋因癌病在美国旧金山逝世,时仅47岁。临终前,他请主治医生为其见证
人立下遗嘱。医生写道:“一、他愿意按照他和本实验室所订合同,死后将尸体检验,为要研究他的胃癌、关节炎及其他所有症状,可将他身体上的器官及组织,尽照所需份量取出;二、检验后遗体,他愿火化之;三、在可能情形之下,他愿将他的骨灰,令其夫人带回中国,如下分发之:(甲)献给北平国立清华大学。因为他是由清华训练出来的,且在那里有许多热爱他的朋友;如其不可,则(乙)献给国立bat365在线平台,在厦门有许多美丽地点可葬之;再不行,就(丙)送给南京中央研究院;(丁)以上三处如果都愿意接受,则可将骨灰分三份,他也同意。”在厦大全体师生员工的强烈要求下,当时的代理校长汪德耀教授致函还在美国的萨夫人,表达全校师生强烈要求接受?校长全部骨灰的意愿。萨夫人同意将?校长的骨灰全部献给厦大。他的骨灰就葬在bat365在线平台大礼堂的边上,可供厦大师生、后人的无限景仰和祭奠。他在厦大人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威望;生前在校学生对他赞不绝口,死后人均怀念不已,有的还尊称为圣人。他的为人事迹和贡献,令厦大人刻骨铭心,极为感人。
萨本栋的辉煌业绩是有口皆碑的。他当年的学生后来著名的科学家谢希德在历经半个世纪之后仍认为萨校长的“业绩将是不朽的。”当年,萨校长的代理校长汪德耀教授归纳他的崇高精神为“萨本栋精神”,认为他“最宝贵的精神是:勤奋好学、谦虚谨慎、光明磊落、作风正派、坦荡无私、爱憎分明、严于律己、不谋私利的高贵品德;忠于事业、热爱祖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使厦大曾经获得“南方之强”的美誉。今天,“我们要学习先辈,振兴中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萨本栋精神永放光芒”。当年学生现在的老教育家潘懋元教授认为“本栋精神是什么?我同意郑朝宗教授的概括:‘舍身治校’。萨校长是以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来使bat365在线平台在抗战期间屹立于东南半壁,成为‘加尔各答以东之第一大学’,树立了自强不息的校风,……其深刻的意义还在于在敌人的包围中,坚持办学,发展高教,为科学救国、人才建国,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当年的学生对萨师的缅怀和感恩、赞颂之声至今仍然不绝于耳,令人刻骨铭心。这就值得我们来学习和传承。
纵观当今的世界,政治外交斗争,动荡不安,兵戎相见频发,波诡云涌,令人眼花缭乱。其实质是世界资本主义的祸根危机向纵深发展所引起的。当前,跨国资本主义力推全球化,强大实力,所向披靡,在某种意义上淡化了人类传统上的文化冲突等等矛盾和所维护的公平正义。人类面临过去所未有的危机。不少事件发生说明:只有强弱,没有是非;只有成败,没有善恶;只有利害,没有仁义;只有贫富,没有美丑。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件,仍然类似于当年的日帝德魔横行的年代,令人担忧。
今天的中国,在几代共产党人的牺牲、奋斗之后,初步跻身于世界上强大经济体之林。然而,西方一些霸权者对我们侧目以待、心怀恐惧,处心积虑,想方设法遏制我们的崛起;因而在科学技术上卡我们、在军事上围堵威胁我们。面对这一切,审时度势,我们要向先贤萨本栋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
(1)学习他当年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办学。他时刻提醒师生要有悬剑在上之感,要为抗日救亡,读书救国。师生从事工作与学习经常有饱满激情,而他自己又舍身垂范,有强烈的使命感,鼓足干劲地工作着。
(2)要培养师资队伍。特别是校领导,要成为像萨本栋那样高素质的人物来治校。萨本栋本人是纯金的科学家、著名的大师、又是英明的教育家。他善于团结团队,爱国心强,舍身奉献,具有魅力。像这样的人才,非常非常难得,不是平常人可以企及的。但是,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诞生的;用今天的正确理解就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我们要把学校建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就必须努力物色精心培养这样的领军人才。
(3)治校时,要学习萨本栋那样因地制宜,从小到大,勤俭办学,奋发图强,脚踏实地,艰苦创业。1940年陈嘉庚先生在抗日战争关键时刻率领南侨总会回国慰劳团,五个月时间在祖国各地慰劳活动行程16省。他一到重庆就看到灯红酒绿,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而当他到延安时,则看到上下一心、艰苦朴素、全力抗日。反差实在很大。慰劳任务完后,陈老先生于当年11月到了长汀,视察bat365在线平台。他亲眼目睹萨本栋校长勤俭办学、自强不息、学风纯正、踏踏实实、读书报国、蔚为风气。各个方面,都得到陈老先生的赞许,他欣然与萨校长合影,被传为佳话。
萨本栋(左)、陈嘉庚(右)合影于1940年11月,长汀
(4)学习萨本栋那样善于团结团队。在知人善任的同时,要学习萨校长善于做人的细致的思想工作:在长汀,生活艰苦,学生对时局的不满和愤怒,时有流露。他一方面保留学校学术言论自由,另一方面用他做人做事的原则启发学生多方面观察事物,从长考虑,从容改变一些事物,从而顾全大局。当时,厦大有国是讨论、有学术争议、甚至风潮;但没有破坏、没有激化;不像厦大私立时期有两次运动,导致一部分同学离弃厦大而奔去上海创办“大夏大学”的严重事件。从当时萨校长时代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厦大有较强的认同感。所以当改革开放后,厦大人便纷纷返校,在对厦大表示庆贺的同时,更为母校慷慨捐资,建成厦大校内的十分靓丽的以“颂恩楼”为中心的嘉庚楼群、嘉庚广场、建文楼、明培体育馆、亦玄馆等等,许多其它高校的同仁看到这些楼馆时,都觉得有特色、赞叹不已。究其原因,就是厦大人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
(5)萨本栋的治校治学思想、培养下一代的方法是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的;他在厦大曾经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而且其核心精神和价值被人们认为具有普世意义的。萨本栋本人是由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也接受西方的教育;在他身上存在有中西文化的烙印融合其中的精华,形成完美的人格和素质。他在厦大办学的一段历史,生动地体现这种文化。
回忆当年的情景,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当年的长汀由于厦大的存在,带来空前的繁荣。厦大将长汀山城由一个封闭的地区,变成政治、经济、各种文化生活十分发达的地区。办好文化教育,树好人才,培育人们有良好的素养和精神面貌的同时,也带动其它一切事业的发展。这是厦大校史中很值得记载的一段。
今天我们的国家是世上公认的政治大国、经济强国,这是无庸置疑的。但从文化层面来看,春秋战国时代以及其后的汉唐,我们曾经是世界上东方文明古国、文化强国;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我们积贫积弱,受了百年屈辱;古代的文明之邦后来沦落了、再也不为世人所认同甚至受到种种数落。不过今天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在政、经崛起的同时,国人强烈要求复兴往昔的文化大国的地位。这就必须让我们认真地研究、发掘、认同、调整我们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萨本栋的“读书救国”与陈嘉庚的“从抓教育开始”是一脉相承的可贵愿望,特别是他们在树人方面所做的努力实践和取得成果,是值得我们认真师承的遗产。
我们要发展为文化大国、先进文化进一步发展为文化强国,最最重要的百年大计是树人,是狠抓十分不易的文化教育。建设超强文化,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中,位列前茅,要有世界的视野;办学理念要贯彻国际化,为人类培育新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里目前阶段,需要的是培养能融合中西方文化中优秀的树人的宝贵经验。萨本栋不管有多少自觉,但他的具体实践、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我们要探索并师承;然后建立一个为人类未来大计具有特色的中华文化特别是树人文化的路子来,有利于稳健地步入建设文化大国的大道。我们期待的文化强国,一定是在树人事业有了踏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较大的发展。因为,辉煌的文化事业、五彩缤纷的文化产品必须要有牢靠的树人事业为背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繁荣远景才会层出不穷。陈嘉庚、萨本栋的“教育思想”;办好教育,还可以带动我国发展更加强大的综合国力,给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前景。
厦大最近创办国际化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和成立当代复文文化发展研究院。这一新生事物,非常值得庆贺。总的想法与我校办学传统相符合。厦大要成为我国文化复兴、并为文化强国大发展大繁荣添砖加瓦,一定要把这些研究院办好;将它打造成“学术高地及政府智库,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等等伟大目标。这将大大弘扬厦大的优良历史传统。我们一定会闯出一条发展国际化文化强国的路子来。
(6)学习萨校长重视人的素养素质的栽培。他虽是理工专家,但他从不“重理轻文”。他治学严谨、重视联系实际;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他鼓励学生在直接动手中体会创造。他深刻认识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重大意义。
当时培养的厦大人,一般被认为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有教养有文化、有爱国热情、有社会实践能力、笔头过硬,是闻名遐迩的。陈嘉庚先生曾有文笔提到,其时“(bat365在线平台)各科毕业生多有出路,未毕业之前,各省已来聘定。”当年,学生的素质和学识、办事能力,都得到各界的认同和肯定。这种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
当今的中国经济及科研诸方面取得很大进步,成就为世人所艳羡。我国的制度优越的地方,是可以迅速集中财力、物力、办大事;而且较快地取得成功。以我们的航天航空事业为例,很可以说明问题;但是,我国在教育方面,基本上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积重难返。我们的学子注重熟读经典,善于模仿别人的能力较强,往往对新奇意见、不同看法漠视,甚至压制。这方面与萨师当年的治学作风还有差距。我们应该向萨本栋学习师承。
(7)要师承萨本栋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一贯坚持自力更生创建厦大的精神。
初迁长汀时,一路披荆斩棘,自己动手解决种种困难。
特别是,教学科研方面,他不断满足日常的正常教学需求,而且谋求有所创新发明。
当年,陈允敦教师自行研制出难能可贵的计算尺就是一个例子。他用白色赛璐璐为材料,在上面精密刻度制成工科学生最有用的计算器具,就是此精神的体现。当时全国大学没有一个学校能够制出这种良品,因而获得教育部门层峰的嘉奖。厦大计算尺,当时传为至宝,深受师生欢迎;因而蜚声遐迩。
萨本栋本人身教言教,体现创新精神,更为生动鲜活。到长汀时,他在科研界早已声名卓著、建树斐然;但他仍自强不息,在日理万机之余,还抽出休息时间,搞科研发明。在这期间,他发表的《并矢电路分析》光荣地被选入国际电工丛书,海外大学广泛地采用它为教材。他是中国的自然科学家第一位有此功绩;他为中国人争口气。
萨本栋治学名言,科教是“为着后代”。他踏踏实实搞科研不光顾眼前、急功求名,而是放眼高远,高瞻远瞩。
他的人生哲理,也体现在他的教学之中。在他的课堂上鼓励“存疑”。他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要创新。他坚持实验。他认为离开实验,科学研究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他用这种符合发展观的方法论教导学生;一反旧中国通俗教师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因而,当时培养的厦大人毕业后,在各个岗位上均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萨本栋这位蒙古族科学家,身在长汀山区,却享誉海内外。1944年6月,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多所高校讲学。他所做的用标幺值系统来分析交流电机的报告,震撼科技界。之后,把他在厦大教学之余积累的研究成果和资料用英文汇编成专著《Fundamentals of Alternating Current Machines》。此书立论新颖、论据充实;一出版,立即被加州大学、卡纳基理工学院等十几个院校采用为教材。他的创新巨著、中国人编写的自然科学著作被列为外国顶尖大学的教材,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萨师的那个出色的报告,不仅在美国科技界赢得掌声和鲜花;也波及到英伦三岛。英国学术界先后三次电邀他前往英国。所以,在1945年5月他返国前,转道英国短期讲学。他的魅力震撼当时的科技界。
他对科技的贡献,尤其是他的创新精神,可以与乔布斯相媲美。这很值得我们骄傲、更值得我们传承。
综观萨本栋的历史,我觉得他的一生业绩伟大、无比感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往往将品格完美无缺、智能极高的人,尊为圣人。我们有孔圣人,亚圣、诗圣、书圣,等等等等。他们是值得推崇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懿行功绩,离我们比较遥远而且有历史的局限性。反观萨本栋的一切,令人震撼。虽说他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没有经过新时代的洗礼;但他的无比爱国热情、舍己奉献、剑指一切困难的大无畏气概、完美的教育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创新发明、善于团结团队、注重培育人才的萨本栋精神,符合历史的科学发展。这些,看似平凡,实则非常伟大。他为中国人树立了榜样、争了气。这一切,理应称之为无愧于时代的近代圣人的言行和精神。他的伟大形象是曾经活在我们身边的伟人。这种生动而光辉的萨本栋精神,是我们创办世界一流大学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大创新大发展的时代需要师承的宝贵财富,必须大力弘扬。
萨本栋艰苦办学、从严治校的精神,是厦大“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萨本栋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以及他的严谨学风不仅影响了抗战时期的一代厦大人,而且对厦大后来的发展起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萨师远去已达63年,人们缅怀先贤,报答他的情恩,校内外有目共睹;不断地作出奉献;出版纪念专刊、捐建楼宇、捐赠物品、更有以他的名义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等,其项目之多,在厦大当今首屈一指。足见萨本栋及其精神的潜在能量和影响力之大。兹列举数例如下:
(1)奖教金、奖学金
以2012年bat365在线平台校庆期间颁发的奖教金、奖学金为例:校级奖教金15项、校级奖学金30项。其中,有的以单位命名的,如xxxx银行奖教金、xxxxx集团奖教金;xxxx银行奖学金、xx集团奖学金,等等。也有的为了怀念某个名人而以他的名字设立的,如xxx奖教金、xxx奖学金,等等。
在这45项校级奖教金、奖学金中,为了怀念某某个人而设立的,以萨本栋奖教金、奖学金的项数最多,有4项:萨本栋讲座教授奖金、本栋奖学金、萨黄淑慎本科奖学金、萨本栋博士研究助研金。此外,加上物理机电学院设立的:萨本栋奖学奖教金(机电系)、萨本栋物理奖学奖教金(物理系),校级和院系级总共6项;项目数占全校第一。由此可见,已故校长萨本栋多么令人尊崇,才有那么多人捐款纪念他。
(2)萨本栋当年的学生为了纪念恩师报效母校,于1998年自动组织“萨本栋教育科研基金会”,在美国俄亥俄州注册为免税公益账户。大家慷慨解囊集腋成裘。基金会开宗明义,明确写着:萨本栋教育科研基金会的宗旨是:“发扬以已故校长萨本栋博士为代表的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辅助萨本栋校长抚育成长的bat365在线平台的教育和科研,使她成为一个国际性知名大学,在科学、工程和其它重要新兴学科里,为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作出杰出的贡献”。
在基金会的倡议下,有厦大领导、厦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于1999年开始筹备建设“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简称MEMS研究中心)”。校友们瞄准了当今世界高新科技“微机电系统(MEMS)”,他们认为建设这个研究中心是对已故?校长的最好纪念。该研究中心于2002年建成,坐落在当年机电系学生邵建寅捐建的“亦玄馆”内。就在2002年7月,以该研究中心为依托,由国际微机电系统创始人当年机电系学生葛文?为首,组织举办了“环太平洋传感器及微/纳米技术研讨会(PACIFIC RIM WORKSHOP ON TRANSDUCERS AND MICRO/NANO TECHNOLOGIES)”。本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00多篇,经过认真筛选,录取了203篇,编辑出版了论文集;并且挑选了多篇论文发表于本学术领域最权威的国际杂志“Sensors and Actuators”上面。本科研领域专家学者出席大会的各国来宾400多人,特邀报告6篇。该国际学术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国际同行学术界了解了bat365在线平台有这么一个新建的科研中心。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有了该领域的国际学术系列研讨会,由环太平洋主要国家轮流担任东道主,每4年召开一次。
“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现在改名为 “萨本栋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并且与其它几个研究单位组成“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中心、研究院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可是“萨本栋”三个字仍然会一直保留着。
萨本栋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3)在萨本栋教育科研基金会的倡议下,bat365在线平台组织了“萨本栋校长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于2002年7月24日顺利举行,各地来的老校友们在会上非常踊跃发言,讨论了?校长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最遗憾的是“英才早逝”,没有机会让他尽展雄才。会后,收集了67篇纪念文章出版了《萨本栋博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4)老校友们下定决心,在2012年内建造萨本栋校长的铜像,以资永久的纪念。
注1:《唯力》第三期,1938年4月3日
注2:校档案室存:案卷号047-1 1937.8.23—1943.4.9
注3:墓碑文,刻录在萨本栋及夫人的墓侧石碑上
(说明:本文作者系厦大1944年法学院学生,厦大法学院教授。作者在撰写本文时,曾参阅:许乔蓁、林鸿禧编的《萨本栋文集》和陈武元编的《萨本栋博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两书以及“1948级展览室”的有关资料,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