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群贤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群贤文苑 -> 正文

李维祀与“马上成功”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0日 00:00 浏览次数:

矗立在泉州中心市区大坪山上的郑成功骑马塑像,自竣工后就成为一处耀眼的景观,进入马年,众多媒体和网友纷纷推介这尊“马上成功”,它更显得身价倍增。

然而,这尊塑像的创造者李维祀先生却鲜为人知。笔者曾多次对记者建议,将笔触、版面聚焦一下李先生。令人扼腕的是,李先生已于2011年6月与世长辞,他当年创作“马上成功”的种种故事,再也无法通过第一手途径得悉。春节后的某天,笔者与泉州《东南早报》专题部记者一道,驱车前往bat365在线平台,采访李先生的嫡传弟子吴荣华老师,从中了解了一些片断情节,兹略作整理,以飨读者。

花甲之年勇担纲

李维祀先生是辽宁黑山人,字恺父,生于1937年,1997年已届六十周岁,这一年,他接受泉州市政府的委托,担纲设计郑成功骑马塑像。

李先生早在1956年即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就读,师从吴作人、董希文、叶浅予、李可染等一代名师,1964年毕业后辗转分配到福建。经历了“文革”的磨难后,1980年代中期,首次参与鼓浪屿郑成功塑像的设计。bat365在线平台艺术系成立后即担任主要领导,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骨干。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曾创作出大量凝铸着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孔子、林则徐、陈嘉庚、鲁迅和妈祖等一批雕像的推出使他享誉海内外,因此由他担纲泉州郑成功骑马塑像的设计,可谓众望所归。

据吴荣华老师回忆,1997年底的一个晚上,李先生给他打来电话,有事面商。他骑自行车赶到李先生家时,看出先生喝了点酒,颇为兴奋。先生告诉他,今天泉州的何立峰市长和学校的朱之文副校长一同找到他,请他担当泉州郑成功骑马塑像的设计师。这是一个大型的户外雕塑,难度很大、要求很高,他自知这个创作充满挑战。

先生此时已患有帕金森病,时常为病痛所折磨,对一个必须靠双手落实思想的雕塑家来说,这是非常致命的。但为了艺术追求,为了再向世界奉献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英雄”,他挑起了这个重担。李先生要求吴荣华,尽快做出马四条腿、三条腿、两条腿着地的几种模型。

精益求精铸“精品”

李维祀先生接受的“郑成功骑马塑像”,可谓“主题先行”,须得在此框架内设计。据说,“郑成功骑马”的创意,来自当时泉州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他从泉州酒店一间会议室悬挂的《郑成功复台受降图》(作者系泉州籍画家黄鸿仪)受到启发,里面的郑成功骑着马,因之交代具体分管的领导,照此组织设计。

李先生深知,这个塑像从“创意”到“成型”难度极大,而个人发挥的空间也受到很大制约。他多次到大坪山实地踏勘,发现因村民多年随意开山炸石,地质条件不理想,所以他提出三个建议(1)原定50米的塑像太高,应予调减(最后定位38米,象征郑在世38年)(2)塑像用钢架外包铜皮锻造。台座内为钢筋混凝土。既可达到造型美观,更有利于抗风抗震。(3)原定主人公拔剑指向蓝天,宜改为挥手致意。虽然郑成功挥剑能表达率师东进的背景,但塑像今天的意义,在于寓示期盼两岸和平统一,不宜有直露的“杀伐”之气。他的上述建议得到了认可。

其后,李先生带领创作团队投入了紧张的设计之中,经过近一年的呕心沥血,着力解决了三大关键问题:

(一)准确定位主题形象。经过反复讨论,设计主题定位为:统一大业、胜利、骄傲、自豪,高扬民族精神,形象设计定位为:郑成功戴盔、着袍、佩剑、骑马,成就、神圣、庄严,充分显示统帅风度、王者风范、英雄精神,面向群众(当时的台湾父老,现在的泉州人民)招手致意,含蓄微笑,与民众亲密交融;坐骑屹立如塔,巍然、伟然、威然,富有阳刚之气,蕴蓄着强劲的伟力。表现手法:采用象征性、寓意性(超越写实性、情节性的时空界限)手法,郑成功的战马前蹄踏荷虏钢盔,昂首前行,步伐豪迈,与郑成功举手侧望之英姿相辉映,形成统一的“胜利”的情调。

(二)精心推敲形象比例。38米雕像,“人”与“马”的比例关系极其难以把握,是“马”大还是“人”大?如果“马”大“人”小,显得不够有气势,如果“人”大“马”小显得滑稽。最后的决定是“人”大“马”大。为此,李维祀一次次往返山上山下仔细观察推敲,并指派助手们分别做了1.6米和3.8米的模型。有一次,他看到做出的模型,马的整体太宽太厚,觉得不满意,就反复修改,将马身和马腿拉长,使之更具轻盈矫健姿态。吴荣华说,现在38米的塑像,马高约30米,人高约10米,两者的比例从空间看是十分协调的。

(三)匠心独运细致雕琢。怎样使“人”与“马”都能传神到位,李维祀和助手们花费了大量心血。为了刻画好郑成功,他登门请教了多位bat365在线平台的郑成功研究专家,随手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并画出一张张草稿,仔细揣摩郑成功的精气神。这是李先生由来已久的习性。从大学时代开始,李先生就建立了自己的“速写库”,“搜尽奇人打草稿”,厚积薄发地进行艺术创造。在完成设计林则徐雕像后,他说,在走进林则徐的过程中,他的生命存在于我的生命中,我生活在他的生命中。对郑成功塑像的设计,何尝不是这样?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从这尊郑成功塑像面庞的表情,确实能够找着几分李先生的影子!再有,为了刻画好马,他指派吴荣华遍翻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大师的同类作品,同时也从中国古代名家的画作中寻找灵感。吴荣华说,当时厦门景州乐园养着很多马,李先生叫他去蹲一个月写生,由此掌握了很多马的形象。最后,李先生确定“马”以“大宛”马为造型。为此,李先生特地参加一次赴新疆伊犁的活动,亲自在草原上细致观察各种各样的马,捕捉传说中“汗血宝马”的神韵。

李先生说,城市雕塑具有永恒性和持重性,需要时间的检验,它的创作与生产也需要从容的时间的论证。他坦承,现在是赶出来的早产儿太多,往往是以某节日或纪念日为准倒计时,到雕塑家这里,所剩时间无几,这是作品粗制滥造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先生反复说,泉州是一个多台风和发生过强震的地方,在大坪山的塑像是百年大计,不能有丝毫马虎,不能让塑像变成一堆“地球上最大的一匹卧马”(指如站立不稳垮塌就会产生的结局)为此,他在艺术设计精益求精的同时,对塑像的抗风抗震性能也颇费苦心。他将1.6米的模型送到广州一家机构去做风动试验,获得参数后,为增加保险系数,他又做了一个3.8米的放大模型,专门委托国内首屈一指的东南大学再做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10月,当这尊塑像竣工不久,威力巨大的“龙王”台风就正面袭击泉州,但“马上成功”经受了严峻考验,安然无恙。可以说,这尊“马上成功”,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产物!

经典之作垂青史

“马上成功”是李维祀先生雕塑生涯的一座高峰,也是他从事城市大型雕塑的绝唱。(其后,因为帕金森病越发严重,他就无力再接手这类设计了)有关他的艺术成就,行家们已作出高度的评价。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说,李先生雄强大气的雕塑风格,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伟大的时代精神。更有学者赞誉他是一位让人可以立即联系到米开朗基罗的中国雕塑家。而作为一般观众,当亲近“马上成功”时,直觉会使他对郑成功的神韵心生感动。

是的,从客观上说,郑成功收复台湾正值中年,面部应该有蓄须,但李先生的设计并不拘泥于三维时空,而是让观众自由“穿越”。他只添加略微胡须,更着意渲染他的年轻与俊朗(其实,郑成功作为统帅独立带兵攻打泉州时仅23岁,就是一年轻人)而深刻内涵是,郑成功之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就是因为心永远年轻!为了使郑成功看起来更加高大伟岸,身材比例更好,他将郑成功的双腿比例拉长,身材比例达9个半头分(超出一般人7个半头分),而郑成功转身挥手的造型,其韧性也超出一般人生理上的限制。

还有不少细节也可圈点。例如,为了体现美感,李先生将郑成功的战袍一角掩住马的臀部,郑成功的佩剑也作了虚化处理,只露出上半截,下半截则裹到袍子里,这样便顾及民俗,不指向城市的某个位置。塑像着金黄色,在阳光照射下光耀夺目。李先生的心得是,户外雕塑,是阳光下的雕。对于阳光,尊重它,光彩照人;善用它,光辉灿烂;冒犯它,使你难堪。信哉斯言也。

考诸历史,中世纪无比辉煌的泉州,曾经奉献出东西塔、洛阳桥、安平桥等一批宏构佳作,而迈入21世纪门槛的泉州,雕塑大家李维祀先生领衔设计的“马上成功”,也将成为特定时代的经典之作载入史册,流芳百代!

谨以此文向经典致敬,向李维祀先生致敬。

2014年2月17日

上一条:法学院的追思会

下一条:母校的三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