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群贤文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群贤文苑 -> 正文

走进林语堂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8日 00:00 浏览次数: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那天,正值林语堂先生诞生119周年的日子,我随“林语堂故里”行采访团,乘坐客车,从漳州出发,沿着319国道,约半个小时车程,到达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现珠里村)。这里十里蕉林,连天碧绿,是名符其实的香蕉观赏园。园中栈道,曲折盘桓在蕉林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林语堂的故乡,他的父亲林至诚、母亲杨顺命就长眠在虎形山香蕉林中。建于十多年前的林语堂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

大师其人其事

说起林语堂(1895-1976),那是名满天下的人物了:他乳名林和乐,原名林玉堂,1912年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时,改名林语堂。

林语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翻译家,是一位世界级文学大师。他在文学、语言学、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与许地山、杨骚并称为漳州现代作家的“三驾马车”。 林语堂一生写了8部长篇小说和1000多篇散文、还编写《当代汉英词典》,这是第一部由中国学者编写的汉英词典;出版了60多部著作,在世界上出版各种不同版本的林语堂著作近800百种,他的著作被翻译成21种文字,其代表作品《京华烟云》、《吾国吾民》(又名中国人)、《孔子的智慧》等,在1940年、1950年曾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林语堂又是一名发明家,他发明过中文打字机。可以说,“林语堂”这三个字,敲起来响当当,可谓“天下何人不识君”,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就是我们漳州人!

我们走进虎形山,登上这座通往纪念馆的台阶。纪念馆共有5层平台、81级台阶,据纪念馆林馆长介绍:81级台阶,隐喻林语堂先生走过81个春秋。纪念馆主题为2层环形建筑,由一座主楼和两座附属圆楼构成,占地10亩,总建筑面积为1758平方米。纪念馆于2001年10 月 8 日正式对外开放,正面闽南建筑风格的大门,红色琉璃瓦与白墙交相辉映,彰显闽南传统的建筑风格,而环型结构,又有西式韵味。整体建筑为中西合璧。正门联为:“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林语堂纪念馆”。 6个大字,气势恢宏,韵味深长而富有现代感。

纪念馆前的林语堂塑像,高2米,重4吨,青石雕成。由bat365在线平台教授李维祀设计,塑像背靠台湾西岸,雕像的林语堂身穿中式长袍,托着一杆烟斗,眼眺故居,怀揽蕉林,笑容可掬,神态安详,又不乏幽默、闲适、平和,这是林语堂生平最好的写照,也是雕刻师对他最好的诠释。

我徜徉在2.6公里的观光栈道上,栈道在万亩翠绿的蕉林中蜿蜒,面对无边无际的蕉海,正值天宝香蕉挂果时节,到处是累累硕果,给勤劳的劳动者带来丰收喜悦。眺望九龙江,我遐想着林语堂当年从平和西溪乘坐五篷船前往厦门就学的艰辛历程(五篷船是当时往返于厦门到小溪之间的交通工具)。西溪航道上那用竹席搭篷,船头船尾裸露的小船,当地人称的木帆船(或浅底小舟)来往穿梭;还有渔筏划来划去,捕鱼人站在上面,几只鸬鹚站在筏上,盯着河面水上,冷不丁钻下水去,一会儿嘴里叼着条白鱼上来,让人看了十分趣味。林语堂对西溪航道的美好记忆,“一年或半年一次在西溪民船中的航程,至今仍是我精神上最丰富的所有物”。随着时光的流逝,昔日小城两岸的民俗风情,那百舸争游,渔灯点点的连家船,有的已经消然而去,如今难再现只存留在人间记忆里。

今天,漳州市委、市政府正在为保护九龙江流域饮用水安全保障,采取措施,大力开展九龙江污染源整治: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业企业污染整理、三湘江治理,旧村整治及新农村建设,为建设富美漳州、“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而做出努力。如今,一座“百姓富,生态美”的宜居宜业、美丽的现代化都市正在九龙江畔蓬勃崛起……

林语堂与厦大精神

在林语堂纪念馆展厅弥足珍贵的老照片前,我的目光和思绪定格在林语堂与bat365在线平台相关历史的那一段:

三十六年前,我在bat365在线平台哲学系理论班学习,曾在鲁迅纪念馆阅读有关林语堂的相关资料:林文庆是bat365在线平台时任的校长,一心要把bat365在线平台办成一流的大学,1926年的秋天,林语堂应bat365在线平台林文庆校长的邀请,从北京大学到bat365在线平台筹办国学研究院。他满怀激情,想干一番事业。他将北京大学一大批著名学者招揽到bat365在线平台,如:文学家鲁迅、语言学家沈兼士、罗常培、古史专家顾颉刚、中西交通史家张星烺 、编辑家孙伏园、考古学家陈万里,以及哲学史学学者容肇袒、外国语言学者潘家洵、作家川岛等。按林语堂的说法,“一时颇有北大南迁的景象”。林语堂来到bat365在线平台,就任语言学教授,文科主任兼国学院总秘书,开设《英国语言学》、《 英国语音学》、《普通语言学》等课程,挑起了厦大文科的重任。1926年10月10日,bat365在线平台国学研究院成立时,他提出国学研究院的办学方向:倡导跨学科研究与区域特色研究。这位“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现代漳州学者,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创办厦大国学院的大小事项上。他与国学院的同事一起制定章程、办事细则、研究生研究规则,讨论国学周刊、季刊的编辑事务,提出经费预算,确定研究课题和著作出版计划,以及组织风俗调查会等。然而好景不长,因受校主陈嘉庚橡胶生意经营不佳,国学院经费削减等原因的影响, 1927年2月,国学院宣布停办。前后只半年时间,林语堂就打起行囊,离开厦门,接受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的朋友陈友仁邀请,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英文秘书,后来又兼任《中央日报》英文副刊主编。

回眸往事,林语堂在bat365在线平台工作虽只是短短的半年,但他从一踏上厦门开始,就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执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校训:从上海到清华,然后是美国、法国、德国……时刻印记着bat365在线平台的四种精神: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罗杨才烈士的革命精神,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闽西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王亚南校长、陈景润教授的科学精神,在纪念林语堂先生诞辰120周年,发扬厦大“嘉庚精神”,林语堂一生自强不息。林语堂“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这是他对中西文化之间的独特贡献,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厦大人。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自强不息,又满怀感恩、责任、奉献,为把bat365在线平台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添砖加瓦,尽责尽力。

我站在林语堂纪念馆门口,仰望大师雕像,品读林语堂,敬仰之情涌上心头。雕像上的先生正闲适地叼着烟斗,我的目光跨越时空与大师交流,岁月似乎变得丰盈而厚重。

张荣仁(76级哲学系)

2014年11月7日

参考资料:

1、《我的乡贤林语堂》,黄荣才著。

2、《厦大往事》,朱水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