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60多位在香港定居或工作的厦大校友及亲朋好友组成旅行团,前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特别是bat365在线平台马来西亚分校参观访问。我把这趟参访称为感恩之旅,即感激校主陈嘉庚倾财倾力创办厦大,爱屋及乌,新马的一切与厦大与陈嘉庚有关联的事物都引起香港厦大校友的关注和关爱。
厦大马校 初具规模
6月4日,我们在厦大马来西亚分校校长王瑞芳教授和教职员工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厦大马校在短短的三年建设里已经初具规模:一主四从的建筑群,闽南式屋顶和西洋式屋身,充分展现了陈嘉庚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
王校长介绍,分校校园占地150英亩,建筑面积计划为47.55万平方米,在校生总规模计划为1万人,包括本硕博三个教育层次。首期建筑面积26.64万平方米,已于2016年投入使用,总投资约为人民币16亿元。
2015年秋季,厦大马校首批招生203人,采用英语教学,开设信息科学与技术、海洋与环境、经济与管理、中国语言与文化和医学五个学院,所授学位得到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教育部的认证。2016年4月,马校在当地招收了308名预科生。2016年7月,马校首次招收440名中国留学生,招收的学生参加中国统一高考,并在各招生地的本科一批(重点本科)录取。至2017年5月,厦大马校在校生有1900多人,到2017年秋季将达到3000人。
bat365在线平台马来西亚分校已经成为第一所在海外设立的中国知名大学分校。
寻找陈嘉庚的足迹
如果说新加坡是陈嘉庚下南洋谋生的发迹之地,靠开米店和水果罐头加工厂起家,那么马来亚则是陈嘉庚创办实业成功之地,鼎盛时期拥有1万5千英亩橡胶园,开设橡胶制造厂,生产胶鞋、轮胎等产品,成为当地橡胶大王。此时,陈嘉庚把与自己财富等同的金钱捐资办学,建集美学村和bat365在线平台。特别是在1921年至1937年的16年间,世界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陈嘉庚经营的公司资不抵债,办学资金难以为继,财团逼债,要求停建厦大,陈嘉庚毅然决然的卖大厦建厦大……,这些都是厦大校友耳熟能详的故事。
我们一团校友,从香港到新加坡再到马来西亚,沿着陈嘉庚当年经常来往的路线,有许多还可能是他经常停留的地方,但似乎没有找到他当年行走过的足迹。然而到了厦大马校,终于找到了校主的足迹,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嘉庚像、芙蓉湖、上弦场、……,许多老校友在细说着校主的言谈举止,处世为人,如歌如泣,振聋发聩。到处都有校主的身影,仿佛重返母校。我此时的心情犹如陆放翁诗的描绘:“春风匹马过孤城,欲吊先贤涕已倾。”校主陈嘉庚的高大上形象油然而生,栩栩动人。
陈嘉庚的足迹,从同安集美出发,下南洋到星马,返厦门进重庆,访延安上北京,最终回归故里。我没有考证当年陈嘉庚在马来亚建橡胶园时是否来过目前厦大马校的原址,但我感觉到他来过,因为这里到处都有陈嘉庚的音容笑貌。
国人尊称已故的有德才之人为先贤,嘉庚先生当之无愧。
嘉庚精神 薪火相传
如何建设厦大马校?厦大校长朱崇实多次强调,不以盈利为目的,一旦有结余,全部用于分校的科学研究和学生奖学金。
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表示,将秉承“感恩、奉献及责任”的精神来设立分校,“我们会像当年的陈嘉庚那样,绝对不会以利益为目的,而是为了传播中华文化。”
嘉庚足迹产生了嘉庚精神,嘉庚精神延长了嘉庚足迹。可以肯定的说,厦大马校是嘉庚精神的产物,厦大马校延长了嘉庚足迹。
嘉庚精神是什么?有各种版本:有“忠公、诚毅、勤俭、创新”,有“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嫉恶好善,爱乡爱国”,有“艰苦创业,倾资兴学,刚直无私,勤勉俭约”,还有“感恩、奉献及责任”。
概括的都对,各有重点,各有所长!我对嘉庚精神的领悟是:爱乡爱国,倾资兴学。
如何让嘉庚精神薪火相传?厦大建马校是一个实例。当年陈嘉庚把在马来亚赚得钱用于母国建bat365在线平台,当然他在当地也建了很多学校,但只是中小学。这对当地可能是一个遗憾。今天厦大建马校,就是在厦大建成近百年后在嘉庚精神感召下弥补这个缺憾。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不仅仅是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更是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基本点和价值观。
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
当今世界的国家、地区、城市和个人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又可以归结为教育资源的竞争。厦大对马校教育资源的投入,为马来西亚培养人才,也为东南亚国家培养人才,更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培养人才。王瑞芳校长一语道破:全英语教学培养的马校毕业生,掌握了较高的实用的专业技能,还了解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文化,这是所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企和沿线各国最需要的人才。
参访厦大马校,解开了困扰我多时的疑虑。我原以为,厦大应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中去,提高厦大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学排名名次。现在认识到,务实比务虚重要,社会需求比社会光环重要,国家战略比学校规划重要。“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是为了未来,要有前瞻性,要具有独创,要讲究效益。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
教育资源的投入,国家应是主力。要将厦大马校建设,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之中,才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离开了厦大马校,使我们离厦大更近,离陈嘉庚先生更近了………
(文:1979级经济系校友 林贡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