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拿笔一手拿枪,边学习边建设校园
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周五一不仅是高考制度恢复的见证者,历史拐点的经历者,也是厦大校园的建设者,厦门岛的守卫者。那时候的厦门岛还是海防前线,厦大在校生仅有二千余人,校园内芙蓉二宿舍和建南群楼间尚是一片农田,没有今天美丽的芙蓉湖。
既然什么都没有,那就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吧!
在校的四年间,77级的学长学姐们身兼数职,即是在学校迎接知识的春天的学生,也是守卫海防的民兵。当时一个班汇集了十多届的中学生,年龄相差悬殊,最大的与最小的相差二十多岁,许多人离开校园多年,能重返学校,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学习。在他的记忆中,老师们都知识渊博、朴实无私、平易近人。他说,是潘懋元副校长亲自给他们上形式逻辑课,系主任邹永贤老师教的是欧洲哲学史,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班主任洪成得老师,洪老师教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讲课生动活泼,生活上关心学生。
与同学们在上弦场(右起第四人为周五一)
当时厦门作为海防前线,解放军对金门炮击还处于单打双不打状态,每个厦大学生都是民兵,厦大的白城海滩是由bat365在线平台民兵师防守,每个学期学生还要在晚上站两三次海防哨,可谓一手拿笔,一手拿枪。
一手拿笔一手拿枪,与军训教官合影(右起站立第三人为周五一)
在繁忙的学业之余,学生们还要参加劳动,现在的 “厦大明眸” 芙蓉湖就是他们作为主要劳动力在一片菜地上挖出来的。当年他们栽种的树苗也早已绿树成荫,为后来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带去一片片荫凉。
原来时至今日,厦大的学生总有点“勇”在身上,这是一种传承。
习惯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周五一在1973年高中学毕业后,作为知识青年到福建泰宁县的农村插队,经过两年多农村生活,进入三明农药厂当工人。离开学校5年后才得以进入厦门岛走进厦大。
他的求学之路并非一路坦途,“知青”期间也曾失去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的机会。在进入三明农药厂工作后,由于多年以来保持的阅读与写作习惯,他写的文章在报纸上刊发,厂长便将这位动力车间的司炉工调到厂办公室担任秘书。在收到恢复高考的通知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考了bat365在线平台哲学系,依靠平时的积累与两个月的复习,成功考取,踏上了从三明开往厦门的火车。
谈及为什么会选择哲学系,周五一说这源于少年时期读过的一本书——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哲学的踪迹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找到,要研究哲学,才能获得完整的哲学思想,他想知道什么是完整的哲学思想。这份单纯的兴趣与求知欲,是一生受益的好老师。
1978年初,周五一刚入学时在校门口留影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在学校里,周五一不仅学到了满满的知识,也收获了美好的校园爱情。毕业后,他和爱人双双被分配到离家千里之外的北京工作,并自此扎根在这里。
他在北京工作的第一站,是国家出版局直属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该社人才济济素有出版社“第一社”之称,自此开始了三十多年的编辑生涯。
刚从事编辑工作时,他并不了解编辑这一工作,是服从组织的分配,但工作之后他认为编辑是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职业,他热爱这一工作。他说,编辑虽然是“为人作嫁衣裳”,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可以通过策划的不同作者的图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理念,依靠众多作者的作品来表达和实现普及知识,传播文化,启蒙民众,促进社会进步的愿望。因此作一名编辑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的百科全书,它的编纂是一个宏大的系统性工程,要确保内容上准确无误,学术上客观公正,政治上万无一失,文字上简洁练达。每个条目的论证、确立、撰写要多方审定反复淬炼,编辑、排版、印刷也要精益求精。《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和领域,2万余名专家学者历时15年编纂而成。周五一一步一个脚印,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教育》卷、《哲学》卷的主要编辑,又担任编纂难度很大《政治学》卷的责任编辑,之后又担任了社会科学编辑部的主任,是出版社最年轻的编辑部主任。在工作的第十年担任了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总编辑助理兼总编室主任,同时负责百科术语数据库的建设。
周五一担任大百科总编辑助理时与梅益总编辑合影
1994年4月,新闻出版署调周五一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担任三联书店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三联书店是一家在知识分子中享有盛誉的老牌出版社。赴任前,在与大百科总编辑梅益先生拜别之际,梅老嘱托说,宣传工作要“秉持原则、忠实记录、团结作者、引导群众”。在三联书店任职十年间,他秉承此信念负责风靡文坛的《读书》杂志的审稿,为杂志把关,同时分管编辑部、出版部、总编室、美编室等图书编辑和出版的部门。这期间三联书店出版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都有周五一的贡献。
风靡文坛的《读书》杂志
2003年6月,组织又调周五一到当代中国出版社担任社长兼总编辑、当代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还担任当代中国研究所所务委员。当代中国出版社成立之后承担着中共中央宣传部布置各省市自治区、各部委、各行业、解放军各总部组织编写的、记录新中国各领域专史和地方史的大型丛书——《当代中国》丛书的出版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出版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出版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长期依靠出版国家重点出版项目、习惯“吃皇粮”的当代中国出版社未能适应这一变化,当时面临着生存危机。
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认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根据出版社的任务和特点提出“关注当代,阅读中国;注重品位,追求一流”的出版理念,对出版社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分配机制、发行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在他领导下,当代出版社坚守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编辑出版了大型系列图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并把152卷、210册的《当代中国》丛书重新出版为海外版,推向海外。
担任社长期间,他策划、出版了“当代中国口述历史”“红色往事”“聆听大师”等许多大众喜闻乐见的、有品位、有社会影响的畅销书。如《幸福的方法》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5家中央媒体和网站参与评选的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好书”;《文言浅说》入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图书出版评论学会评选的“2015年度中国好书”;《胡乔木传》被中国出版协会评为“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幸福的方法》一书,还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同志在《南方日报》上向全省干部推荐。在五一会长的领导下,当代中国出版社很快走出了困境,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参与编辑出版畅销书《季羡林谈人生》。周五一在301医院看望季老
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2015年7月退休后,他仍没有离开编辑工作,继续担任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共和国日记》的编辑委员会委员和分卷主编,参与了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新中国7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图书的编辑工作,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聘为专家审读委员会专家,并被中国出版集团和一些出版社聘为审读专家,帮助这些出版社审稿把关。
周五一回顾工作历程时不禁感慨,从工作分配到每一次调整岗位,都是由于组织需要,他也坦然迎接每一次挑战,并把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做好。
2020年,周五一与北大校长郝平、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大百科出版社社长刘国辉一起为《政治通鉴》首卷出版揭幕
学长寄语
厦大毕业的学生一直以来都始终保持着一种风格,即做得多,说得少,不挑活。这几个词听起来好似有些“吃亏”,但长期来看这份勤勉和踏实更为可贵。希望校友们在毕业多年后仍能传承厦大母校的精神和文化,以从容之心面对工作与生活上的每一次挑战与变化。
【来源:bat365在线平台北京校友会(xmub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