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化

天南地北厦大人

谭一文:扎根新疆六十载 不忘初心莫言悔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8日 00:00 浏览次数:

谭一文,bat365在线平台1954级经济系校友。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新疆投身教育。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蔼可亲的师德师风、思维缜密的科研精神令他深受学生喜爱。与此同时,他致力于研究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入南北疆多地调研,提出具有新疆特色的多项农牧区卫生事业发展政策建议,积极参加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推广工作,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领导誉为新农合“首席专家”。

人物名片:

谭一文,bat365在线平台1954级经济系校友,bat365在线平台新疆校友会名誉会长。1958年毕业时,他主动要求远赴新疆投身教育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蔼可亲的师德师风、思维缜密的科研精神令他深受学生喜爱。与此同时,他致力于研究新疆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入南北疆30多个县市调研,提出具有新疆特色的多项农牧区卫生事业发展政策建议,受邀积极参加新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推广工作,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领导誉为新农合“首席专家”。

2017年的夏天,在新疆支教服务六十年的老校友谭一文回到母校bat365在线平台,他被学校的巨大变化所震撼。相比自己当年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母校的变化真可谓是翻天覆地。

一、烽火岁月 完成学业

1954年,不满18周岁的谭一文因慕名bat365在线平台王亚南校长,报考了bat365在线平台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从此开启了人生求学新篇章。就在这一年,台湾海峡形势紧张,厦门和金门开始武装对峙,地处海防前哨的bat365在线平台经常面临被轰炸或炮击的危险。在这个特殊时期,厦大的师生们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坚持教学和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坚持反空袭、反炮击。所有厦大师生都要在开学初接受长达一周的反空袭斗争教育。此后一个月,为了保障师生的安全,课堂临时迁到南普陀后山的一些石洞门前,每当遇到空袭,师生就要进洞,这些洞后来也被大家称为“bat365在线平台18洞”。在当时,“跑警报”对厦大师生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此前校园内所有建筑物和道路两旁都挖有防空壕、交通壕。不论你身处校园何处,也不论你正在做何事,只要防空警报拉响,都必须立即入壕,迅速到指定的防空洞。他至今还记得,有一次吃饭断断续续吃了四五个钟头,饭碗刚端到嘴边警报就响了起来,不得不放下碗筷进入防空洞中,直至警报解除再出来接着吃饭。

武装对峙使厦大师生在战备状态下学习生活,校园的正常秩序被打乱、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种艰难处境放眼全国大学都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就在这样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谭一文和同学们一起,以顽强的意志和极大的勇气坚持学习,完成了学业,顺利毕业。

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回忆起当年与反空袭斗争相伴的厦大求学生涯,仍坚信那是自己一生中最难忘、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个阶段:危险和艰苦锻造了他的顽强的意志,对他后来几十年的工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此,他对母校厦大始终心怀感恩。

在这段艰难岁月中,还出现过一段小插曲。当时,国民党的太平号护卫舰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鱼雷艇击沉,这对于解放军海军夺取战区制海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消息传到学校后,生物系青年教师胡维宏有感而发,创作出一段《太平号军舰回老家》快板,并且经常在公共场合为大家表演。朗朗上口的说词使得这段快板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谭一文也牢牢地将其铭记于心中。即使到现在,他仍然能清晰地记得这段快板绝大部分的内容。他说,每当默念起这段快板,当年在厦大学习和生活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激励他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厦大人,一言一行都要为厦大争光;激励他铭记当年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誓言绝不动摇;激励他不要辜负离校时陆维特书记、王亚南校长、经济系的老师及同学们的期望,鞭策自己兢兢业业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立足本岗位,努力为建设新疆贡献一生。

二、教书育人 孜孜不倦

1958年,谭一文响应国家号召,一毕业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奔赴祖国边陲新疆工作,先后在自治区党校和自治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学校工作,1975年初调入新疆医学院任教,直至2001年退休,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谭一文说:“我热爱教学,我也热爱我的学生们,我愿做学生的贴心人”。在这四十几年的教书生涯里,他先后开设讲授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理论、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等课程。他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这份职责,坚持从教学内容、手段、方法、考核等环节探索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并潜心进行教学思想研究,多次获得校级教育思想研究奖项。

这段时光中,令谭一文尤为难忘的,是筹办卫生事业管理班的教学经历。作为中国西北部地域面积最广大的自治区,新疆的医疗卫生发展状况具有独特的区域特点,1985年,谭一文接受了新疆医学院党委筹办卫生事业管理班的任务,花了三年时间,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制定出符合区情的卫生事业管理大专班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做了精心安排。1988年秋,成人卫生事业管理大专班正式招生,迎来了该专业的第一批学生。

在这个卫生事业管理班中,学生年龄差距悬殊,有的已经年过四十,有的才高中毕业;学员间的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磕绊阻碍很多。为了解决大家碰到的诸多问题,谭一文坚持深入了解,加强与任课教师沟通,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经常在课后为他们答疑解惑。这个过程虽然十分复杂艰辛,但在他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学习成绩得到很大提升。毕业实习时,谭一文结合当时卫生管理领域的一些热点难题,组织部分学生与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卫生行政部门合作,展开专题调研,制定实施方案,进行数据分析,对毕业论文反复修改,使得论文得到了各方高度评价及充分肯定,其中几篇论文还被全国性学术研讨会选录。如今该班学生中,有许多人成为新疆卫生管理事业中的骨干。此后,他又承担了三届卫生事业管理大专班的教学管理工作,发表办学体会的论文,为新疆卫生管理专业教育积累了经验。虽然许多学员已经毕业三十多年,但他们仍与谭一文保持着联系,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大家经常邀请他参与聚会,一同回忆往昔的时光。

44年春华秋实,谭一文辛勤耕耘杏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退休后的他,仍然积极参与和教育相关的工作。他曾参与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是本科教学自评专家组的成员。后来他还担任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而这个工作一做又做了十几年。谭一文在工作和奉献中感受到的是快乐,是充实。

三、民族团结 亲如一家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1958年谭一文初到新疆,从祖国东南沿海到大西北,无论气候、生活习惯、经济和社会建设水平、人文环境等都有巨大反差。为了能更快地适应当地生活,谭一文决定先从饮食开始,断米三月,和当地人一样以面食为主食。同时,他还克服困难学会了维吾尔族的语言和文字,真心实意地融入当地人生活,尽心竭力地在边疆工作和奉献。

民族团结是在各民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产生的。1960年至1961年的一年半时间,他下放至托克逊县维吾尔族聚居的农村劳动锻炼并任驻队干部,坚持与农民同吃(当时有公共食堂)同住同劳动同商量,边学习劳动技能,边学习维吾尔语言,边了解少数民族风情与民间疾苦。其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公平公正的处事原则,令他深受少数民族农民的欢迎,双方从最初的语言不通、心有隔阂,逐渐结下深厚的感情,视如一家人。在这期间,他被评为自治区区级机关下放干部青年积极分子。十多年后,他重返该地,受到了老乡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2011年,谭一文再次走访时,与唯一健在的原生产队长共同回忆当年的情形,队长热情地称赞其是少数民族农民的贴心人,民族团结的模范。

这段宝贵的经历,更坚定了谭一文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建设做实事,贡献毕生的信念。此后,无论是参加社教和支农他都一直坚持“四同”,受到少数民族农民的赞扬。在学校工作中,他热情帮助、耐心指导少数民族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倍加爱护,曾多次被新疆医学院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四、服务社会 报效边疆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优质卫生资源相比于内地明显不足,人们的健康意识也相对薄弱。特别是广阔的农村地区,卫生事业曾一度遭遇滑坡,传统合作医疗解体,致使农牧民不能很好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甚至出现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严重社会问题。谭一文深知,加强新疆农村卫生事业管理不仅重要而且十分紧迫。

在谭一文看来,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提出接地气的政策建议;只有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农民享受到方便、优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才算得上真心为农民做实事,也才算的上真正地为农民解决疾苦。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谭一文先后深入新疆三十几个县市展开一线调查研究,就在75周岁的那一年,还到南北疆六个县市农牧区深入调研。他申请并参与了多项研究课题,并根据自己深入扎实的基层调查,提出多项符合新疆农牧区区情、有特色、接地气的卫生发展政策建议,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自治区科技进步(软科学)奖和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学术成果奖。由于他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认认真真为基层工作设想、排忧解难,深受基层欢迎,被时任主管农村卫生工作的副厅长誉为新农合‘首席专家’”。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放弃沿海良好的物质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一件不值得的傻事”,但谭一文对此并不苟同。他说,自己从未后悔扎根新疆的决定,也从不介意日常生活上所碰到的困苦,反而庆幸自己能够得到支援边疆、报效祖国的机会。一方面,他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从学习到生活都受到了国家给予的诸多恩惠,学成之后理应回报国家。大学经历的那段烽火岁月,更让他深知祖国的富强来之不易,作为一名中国人,要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在新疆的生活和工作让他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热情友好的态度、淳朴善良的品质深深感动着他,让他坚定了扎根新疆,为新疆建设出力的决心。同时,正是在新疆的几十年,使他从一名青年学生成长为高校教师,从青年教师到教授,成长为一名卫生事业管理战线上的杰出工作者,让自己有了更好施展才能、报效祖国的机会。他殷切地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生投身到边疆的建设之中,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兴盛而奉献与奋斗。

原音回放:谭一文寄语厦大青年学子

“要热爱国家,服务于国家;要敬业,有奉献精神;要有创新思维,特别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

“要下基层锻炼的年轻人,应当要扎扎实实做事情,不能浮夸,要真正为当地人民做实事,谋福利。”

附:太平号军舰回老家 (胡维宏创作 谭一文忆述)

手拿竹板慢慢地打

听我跟同志们啦啦呱

哎 说的是太平号军舰回老家

(自提起太平号军舰回老家的事 可说来话长了 同志们先别急躁让我先把太平号的来历先表一表)

※ ※ ※

蒋介石发动内战遭惨败

损失了军队八百万

大陆即将全解放

狼狈逃命到台湾

幻想反攻来倒算

乞求美国要军援

得到数条大大小小的军舰

太平号就是其中的一舰

※ ※ ※

太平号那个太平号

是一千四百多吨的美国造

要不看内部看外表

是也有枪来也有炮

装模作样怪不错

是美蒋手下的一件宝

※ ※ ※

自从太平号到台湾

蒋介石就把命令传

要太平号到东南沿海去扰乱

太平号接到命令虽没说啥

可心里实在是害怕

怕的是万一碰上了解放军

就说不定就见不到爹娘 回不到家

因此上 他们就推三阻四找借口

能够拖拉就拖拉

今天说那个机器有毛病

明天又说风太大

白天太阳当头照

还是等到晚上吧

那蒋介石 他一听就把那脾气发

你不听命令不要紧 我要你的脑袋先搬家

太平号是逼得实在没办法

就只好硬着头皮往前爬

你看他 又磕头来又烧香

求完了上帝又去拜菩萨

不求有功求无过

只要能让我太太平平地回到家

※ ※ ※

太平号出门才走没多远

咱们这边就发现了它

指挥员把命令下

要咱们的海军舰队排起队伍来迎接它

等到太平号走到了近跟前

咱们的鱼雷开口说了话

轰隆一声响

太平号的肚子先开花

接着脑袋也挨了打

那胡子兵 一个个吓的滚的滚来爬的爬

你看他 眼泪鼻涕往下挂

牙齿舌头直打架

那两条腿 就好像弹琵琶

再一看这舱里又进了水

就直喊我的爹啊我的妈

太平号就这样一直沉到了海底下

※ ※ ※

太平号回老家

全国人民笑哈哈

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

祖国统一大业势不可挡

美蒋胆敢来侵犯

定要他统统回老家

(文:校友总会秘书处学生记者 章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