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化

天南地北厦大人

陈少华、赵清华:矢志笃行,在世界舞台上挥斥方遒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6日 00:00 浏览次数:

陈少华: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局首席统计学家;赵清华 :世界银行研究部资深数据科学家。尽管他们目前在国际组织世界银行中担任要职,在世界的舞台上决胜千里,挥斥方遒。但仍谦逊地以一个有着丰富经验和卓越战绩的学长学姐身份,关照呵护母校学子,倾囊相授,拳拳赤子之心,令人感动

人物名片:

陈少华世界银行发展研究局首席统计学家,主要负责全球贫困监测项目,以及各国收入分配公平性、政策和项目的效益评估等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学季刊(QJE)等国际主流杂志,论文引用次数12000余次(Google学术检索)。是世界银行主要报告,如世界发展报告(WDR)、世界发展指标(WDI)、世界经济展望(GEP)、全球监测发展报告(GMR)等全球贫困监测部分的负责人,也是世界银行近二年《反贫困和共同繁荣》报告的作者之一。

赵清华 世界银行研究部资深数据科学家,长期从事经济统计计算方法的研究。研究结果包括贫困地图分析系统PovMap(Poverty mapping),国际贫困比较项目及其在线分析工具PovcalNet,面向公众的数据分析平台ODAT,高速贝叶斯估计算法及其实现。

说起陈少华、赵清华两位校友,印象中似乎不应该用“神采奕奕”、“精神矍铄”这样的字眼来描绘,因为他们身上总能流露出“纯粹与热爱”:对专业的热爱,对母校的热爱,对学弟学妹们的关爱。他们的聚焦点始终在母校对学科的建设上,目光总是寻找着母校教育上变化的痕迹,问题始终萦绕在学生们的学习问题。尽管他们目前在国际组织世界银行中担任要职,解决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在世界的舞台上决胜千里,挥斥方遒。但仍谦逊地以一个有着丰富经验和卓越战绩的学长学姐身份,关照呵护母校学子,倾囊相授,拳拳赤子之心,令人感动。

忆往昔,自强不息,以感恩之心惜光读书

陈少华与赵清华是厦大1977级的学生。1977年,是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第一年,这一年的高考录取率高达200:1。因此,能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进入bat365在线平台学习,是一件十分不易又十分幸运的事。“我们非常感恩、非常珍惜读书的时光”,陈少华、赵清华回忆起大学时光,感慨当时如饥似渴、拼命学习的劲头儿,劝慰学子们以感恩之心惜光读书。陈少华回忆当时大学生学习的急迫感,女学生的蓬头垢面是家常便饭,六点钟起床铃一响,来不及好好收拾,就冲出去参加早读;大家互相“攀比”,较着劲儿地学习,“你学我也学”。走在校园里,经常会出现出门晨读的同学碰到“晚自习”归来的学生。那时的大学,学子们真的心无旁骛,简单的生活,极少的诱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读书与专业学习上。

赵清华表示,当时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都很差,不像今日,厦大的大部分硬件设施都已追赶到国际教学的水平。但是,师生们仍秉持着厦大精神,“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刻苦钻研,顽强拼搏。当年,学校只有一台内存为32K的电脑,为了满足学生们的使用,超负荷的运转着,而学生们更是珍惜,“电脑不睡学生们就不睡”。老师们则更是“贪婪”,希望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高水平、严要求,给学生们十分大的压力与紧迫感。但正是这种严格要求,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巨大的渴望和拼搏的动力。“在厦大四年的学习,令我们受益匪浅,这是受益一生的财富”,陈少华感慨地说道,厦大四年的教育使学生们的素质在当时可与美国的研究生水平一较高低。这是对母校最好的褒奖。这也是母校对学子们的最好的礼物。bat365在线平台传授给学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使他们不断求索,不断自我突破,深刻践行着bat365在线平台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看今朝,高屋建瓴,以长者之智谆导学子

往昔的校园的纯净与朝气,引今日的学子们无限的遐想。时间的流逝,母校日益壮大与美丽,但令赵清华和陈少华感慨最大的不是校园的变化,而是校园学子们的变化。晨读活动没了,晨读的学生少了,静心钻研的学生少了,学子们花枝招展,却很迷茫与浮躁感觉。“时代确实变了”,赵清华表示,如今学子们的成长环境,不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有了大幅提升,但客观来说,竞争却更加地激烈,可获得机会也更难得。当年,相对特殊的国情,他们的工作可以统包分配,而新的一代大学生,从入学伊始就要思考就业的问题,要面对外界更多的诱惑和难题,往往难以沉心在学习之中。

但面对学弟学妹们的迷惘与困惑,他们却坚定地说,“不要担心工作,能力到了,工作自然会有的。”然而需要怎样的能力,该如何培养能力呢?作为长者,赵清华和陈少华希望能借助自己的阅历和智慧,传递给学弟学妹们一些经验。作为世界银行的工作人员,他们站在一个非常高的平台上接触了全世界非常优秀的人才,清楚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工作,各国的人才区别与优势在哪里。两位校友坦率地说,“工作的确难找,但人才更难找”。人才的能力是综合的能力,包括专业的、人际交往的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陈少华认为,现在互联网很发达,学生们应该利用机会,多实践多尝试,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学生们要主动开放,多参加竞赛,既可以了解国内乃至国际的发展和水平,又可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能力的需要,认清自己的差距,挖掘可提升的空间。赵清华则将“学习”作为破解当代大学生竞争压力的密码。大学生要积极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老师教授的内容。他回忆道,“文革刚结束,当时很多知识都是新的,老师也不会,于是大家只好自学”,自己工作中一直使用的argo编程和basic语言,就是利用大二暑假自学习得。

盼未来,志高虑远,挥斥方遒

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使国际关系与发展更加错综复杂。在世界银行这类国际组织的工作,不仅仅代表个人,更关系国家,关系着国家的利益。陈少华希望学子们不要仅将目光局限于当下,踌躇于个人的得失,要看得到世界的发展与竞争,看得到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他们严肃地表示,国家的综合国力决定了国际组织本国国籍的工作人员比例,而这比例又会影响到国际组织规则的制定,影响国际关系中国家的发展利益。严峻的是,“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比例非常少”,陈少华以世界银行为例,“中国国籍的工作人员仅占约1%”。这种严峻感,确实令我们窒息。因此,两位校友积极建议学子们,能志高虑远,能考虑与肩负国家和人民发展的责任,以赤子之心,挥洒自己的血汗。严格要求和努力提升自己,以寻求机会进入国际的舞台,进入国际组织中,一展才能,挥斥方遒,为国家和更多的人民谋发展和求利益。

陈少华非常珍惜与热爱自己的工作,她认为世界银行的工作,给了她能关心和帮助更多人的能力与机会,给了她能为祖国争取公平与发展的机会。她讲到,要做好国际组织的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地了解本国的国情,另一方面要以国际共识为交流前提,努力在国际环境中为本国争取话语权。陈少华在世界银行中主要负责世界贫困监测工作。她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世界银行曾认为中国的发展总量已十分巨大,不再是贫困的国家,不能再享受世界银行的贫困政策。但她了解中国的国情,总量很大但人均不匀,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很大,扶贫工作仍十分艰巨,因此,她想尽办法多方调研和调动数据,分析和总结,用真实可靠的数据说话,为国家保留住了利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国际关系中保证了公平。因此,陈少华和赵清华鼓励学子们树立远大的目标与信心,担负起时代使命,有赤子精神,并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真诚地说道,困难与挫折都是一时的,坚持到底!

如同1977年的厦大教授们渴望把自己一身的本事传授给学生们一般,陈少华和赵清华多么渴望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都分享给厦大的学子们。他们的迫切与诚恳,令采访者深深地动容。访谈中,他们没有谈论与炫耀自己骄人的成绩,而是始终聚焦在学生发展,学校建设甚至国家的未来。他们对于专业和事业的热爱,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流,荡涤心灵,振奋精神。“认真做事是根”,陈少华说。这句话简单,却又如洪钟警醒着厦大的每一位学子。

(指导老师:李怡佳 刘中华; 文: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镡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