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化

天南地北厦大人

董大胜:做一位有原则的审计人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31日 00:00 浏览次数:

董大胜,辽宁清原人,bat365在线平台1984级经济学院财政金融系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校友。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党组副书记、副审计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审计学会会长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加编写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主要有《比较财政学》《现代企业手册》《新编纳税会计实务》《政府审计》《审计技术与方法》等。

难忘师恩,积淀扎实学术功底

梅贻琦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辽沈大地长大的董大胜虽没有去过厦门,但是知晓这位于东海之畔、鹭江之滨的“南方之强”——bat365在线平台大师云集,因此慕名已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刚刚走出十年动乱,高等教育重归正轨,人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1983年底,董大胜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硕士毕业,回到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任财政专业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董大胜,内心仍十分渴望有机会进一步深造读博,继续学习“充电”。

会计学专业出身的他,对厦大葛家澍、余绪缨等知名教授非常崇拜;做过政治经济学教员的他,熟读王亚南先生翻译的《资本论》;硕士攻读财政学专业的他,更是读着我国财政学界泰斗邓子基教授的著作和文章而成长。邓子基教授是我国财政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是1984年全国范围内唯一招生的财政学博导,可以想象当时报考其博士生将面临何等激烈的竞争。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董大胜给邓教授写了一封信,询问是否可以报考他的博士生。让董大胜惊喜的是,邓教授很快亲笔回信,还给他寄来了一些考试复习资料。邓老的回信深深感动并鼓励了董大胜,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董大胜紧锣密鼓地进行考前复习准备,终于如愿成为了邓老的学生。至今,他仍珍藏着邓老36年前写给他的亲笔信。

邓子基老师给董大胜的回信

1985年,董大胜从渤海之滨的辽宁跨越半个祖国来到远在东海边五老峰下的bat365在线平台求学,这三年的求学时光让他终身难忘。回忆起自己师从邓子基教授读博的点点滴滴,他动情地说:“我还记得我们的专业课就是在凌峰楼邓教授的家里上的,时值中午,师母就会给我们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我们一边研究比较财政学,一边享用午餐,此情此景历历在目,距今愈久印象愈深。”邓老的课程深入浅出、环环紧扣,不仅旁征博引、循循善诱,而且幽默诙谐、寓教于乐。学生们都说,来邓老家中听课,每次都不觉得是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一种学习快乐。

1987年11月董大胜参加博士论文答辩

当时,“比较财政学”是一个新领域,尚缺乏这方面的专著或教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术实践能力,邓老带着博士生们编写《比较财政学》一书。当时,董大胜和同窗葛南翔会俄语,另一位同学巫克飞会英语,邓老因材施教,让学俄语的两位学生重点研究苏联财政,而学英语的同学则重点研究英美财政。董大胜回忆说,作为博士生,能有机会参与前沿书籍的编写,其锻炼意义和学习收获可想而知。学生们分工协作、夜以继日,最终拿出了一部让老师满意的作品,也开启了一扇全面学习研究国外财政学的窗户。对于学生们的论文,邓老每篇都会仔细地修改,“勾勾圈圈,一字一句都详细地修改,连标点符号都要改过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邓子基教授注重教学相长,以自己严谨的治学之术、亲和的为人之道影响着每位学生。董大胜感慨道,“我常常庆幸自己能成为他的学生,并深感自豪!这样好的导师,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是我的福气啊!”跟邓老学习时积累的学术功底格外扎实,思考的领域更广,研究深度更深,这为他个人成才和之后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铭记教诲,做有原则审计人

邓老对学生的关怀是终生的,他时时关注和指导着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在学生发展的关节点上给予了正能量的鼓励和指导。1987年,董大胜完成博士学业后打算到北京发展,将博士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审计工作一线。而当时毕业分配第一方案是到某部委或是其所属院校工作,这显然和自己的职业发展预期不太相符。在这个择业的关键节点,他把自己的想法向邓老汇报后,邓老果断表示:要遵从内心的规划和想法,我们再想想办法。那时,审计署刚刚组建不久,急需补充人员,邓老帮刚毕业的董大胜积极联系到审计署工作,并协调福建省高教局重开了派遣证。忆及这段经历的时候,董大胜说,“可以这样说,没有邓老的大力帮助,就没有我在审计署的工作经历”,邓老的帮助让董大胜成功圆梦,也迈出了他在审计署工作生涯的第一步。

从1987年博士毕业后到审计署工作,董大胜从事审计工作已有三十余年。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高质量发展、促进权力规范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审计人,董大胜一直呼吁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任务。作为经济监督的审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也非常庆幸当初邓老帮我选择了审计这个阳光职业”。

在谈到工作中遇到的比较棘手的事情时,董大胜表示,审计工作过程中会涉及到揭露和查处有关经济违法违规的问题,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说情、打招呼甚至直接干预的情况,在进行核查时面临的潜在风险是工作中遇到的重大挑战。董大胜回忆道,前几年在工作中,他们审计人员怀疑有一批进口的商品可能是想逃避关税。“我们就说化装成买家谈,但又要防止黑社会。甚至有一线人员受到威胁的,比如打电话到家里,说多少钱要你条腿、要条胳膊”。董大胜坦言,如果有案件线索却没有查出来,审计就是失职。独立、客观、公正、责任、廉洁是审计人的职业道德和审计的核心精神,无论案件背后面临何种风险和挑战,这都是审计人要遵循的一份坚守。

2017年的两会中,提案聚焦在银行不良贷款真实性。董大胜了解到,当时有些银行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中小银行在不良贷款统计上不够准确,真实的数据可能会高一些。董大胜始终认为,要以事实为依据,在经济下行、银行利润增长比较缓慢的背景下,监管部门要允许银行实事求是来形成利润,应该从政策上给银行自主消化银行贷款的能力,并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统计的监管。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董大胜一贯的态度和原则。

不忘初心,演绎多重角色

董大胜不仅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审计领域专家,也是关怀母校的厦大校友、直言不讳的政协委员。同时扮演着多种不同社会角色的他在这多重身份中切换自如,持续发光发热,努力运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造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始终如一地向社会各界传递审计的核心精神。

作为审计领域专家,董大胜积极参加辽宁校友会的活动,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2019年4月6日,正值校庆日,董大胜牺牲假日时间应邀参与厦大辽宁校友会联合沈阳日报社召开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座谈会,结合自己多年的审计工作专业经验,从信用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控制等角度,围绕金融业如何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向来自辽沈地区金融系统的从业者分享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厦大校友,董大胜始终与母校学子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在母校的多次财税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上,少不了董大胜的身影。2019年6月24日,“减税降费的时代要求与政策分析研讨会”暨第七届“邓子基财税论文奖”发布会在bat365在线平台举行。年逾花甲的董大胜不远千里飞回厦门,针对新时代减税降费的理论与政策问题与青年学生展开交流。此外,向青年学生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的同时,董大胜提出了殷切的希冀,勉励学子们要学习邓教授潜心治学、坚持真理的治学之道和笔耕不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十余年的审计工作生涯,董大胜用厦大人的专业、公正和求实充分诠释出审计精神的蕴意,本应颐养天年、安享退休生活的他步履坚定,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毕业多年,董大胜对母校和恩师的培育念念不忘,每当他重归母校,胸膛里萦绕着的始终是浓浓的温情……

【原音回放】有三点是值得后辈学习和发扬的,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经济学;二是深入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三是学贯中西,兼收并蓄,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文 | 学生记者 徐素珍

图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