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启厦大,书写理想篇章
“1978年对我而言,不仅具有符号的意义,也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和出发点,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道路。”刘宏1962年出生于福建永安,1978年如愿以偿考入全国重点大学———bat365在线平台。十年动荡,让这批学生格外珍惜大学校园的学习机会。
刘宏1978年高考准考证
谈起刘宏选择厦大的原因,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自由、浪漫的少年身影:“我在中学期间几乎每年暑假都会坐十个小时的慢车,到厦门的舅舅家去住几个星期,对阳光、沙滩和火车向往不已。”
同刘宏一起入学的大多是有过上山下乡或工作经历的知青才干,无论是学问修养还是社会阅历,都远高于当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于是刘宏下定决心向他们学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相聚厦大,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纯粹的理想信念凝聚成“一代人”的独家记忆:在图书馆畅读文学小说、在建南大会堂欣赏话剧电影、在私底下传抄尚未公开出版的舒婷的诗……
1978级历史系同学合影,左三为刘宏
正如舒婷在诗中写的那样:“但是,我站起来了,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再没有人,没有任何手段,能把我重新推下去……”那是饱经苦难的一代人,那是永远屹立在历史拐点的一代人。“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我深知个人的作用深刻地受制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如果我们那一代人不是生逢其时,获得高考这样一个最重要的平等的社会流动机会,个人无论再有才干也没有施展的空间和土壤。”
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坚定不移的理想追求,刘宏的学术道路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年代启航。bat365在线平台的地理优势、以及学校与海外华人的不解渊源、东南亚研究领域的深厚底蕴,为他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跨界中西,游走学术海洋
刘宏工作照
1982年大学毕业后,刘宏选择继续在bat365在线平台攻读硕士研究生,主修现代东南亚历史和政治。硕士三年间,他师从厦大的陈碧笙教授、黄焕宗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姚楠先生,这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硕士论文的题目是《独立后印尼的军人政权》,当时需要去外地搜集资料。于是我1984年第一次来到广州的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还去了北京,从那个时候我对国内的东南亚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985年硕士毕业后,刘宏留在bat365在线平台历史系任教。然而,两年后一个远赴荷兰进修的机会,彻底改变了他的学术命运。1987年底,刘宏作为访问学者,被选拔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人类学——社会学中心进修。“我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但也意识到未来要做东南亚研究,语言、文化的坎一定要过,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去攻读博士学位。同时,那段经历也让我感觉到要做研究,光有中国或者东南亚的窗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加上西方的窗口和视野。”
1989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印尼现代史研究专家腓特烈教授的支持下,刘宏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五年的博士学习期间,刘宏不仅掌握了英文、荷兰文及印尼文,而且还深入接触到了西方社会科学的各种前沿理论,为自己以后的学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语言功底。
1995年底,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刘宏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任职,从事中国——东南亚关系和海外华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由此开始了对海外华人研究的探索历程。2006年,经过严格的选拔和面试,刘宏在全球60多位候选人中胜出,成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首位主任暨东亚研究讲座教授,并担任曼彻斯特大学孔子学院的创院院长。“英国的工作经历为我提供了一个远距离观察亚洲的视角,也让我了解到西方社会是如何看待亚洲。”
正当刘宏准备在英国进一步发展时,来自南洋的召唤再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2010年9月,刘宏再次回到母亲的出生地新加坡,加入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并于次年担任院长。除了个人事业的追求和南洋理工大学广阔的发展前景外,刘宏说另一个理由是也想让年幼的女儿接受双语教育。周转一圈再回到新加坡,刘宏既有了西方广阔的宏观视野和理念,也能近距离、全面而感性地观察和了解当代东南亚和国际移民等研究对象。
总之,刘宏的学术道路和探索轨迹是在跨越东西方的世界中进行的。中西方的教育方式和文化的熏陶,使他能够站在宏观和微观、中心和边缘的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传统和研究范式。这种丰富的经历为他日后多元而开放的学术视野和治学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心念母校,彰显华侨担当
毕业后,刘宏一直与厦大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几乎每年都会回到厦大讲学。2018年10月,由厦大牵头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刘宏支持厦大博士生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学,并优先考虑来自厦大的老师研修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在各大国际会议和交流中,刘宏积极向世界介绍厦大,不断提高bat365在线平台的国际声誉。
正如刘宏所说,衡量一所大学的标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与校友的联系。在厦大百年历史中,在校主陈嘉庚先生毁家兴学精神的感染下,校友们始终与母校同呼吸、共命运,以独特的优势为母校添砖加瓦:或慷慨无私倾囊相助,或以“同行者”的姿态和厦大老师一起研讨学术、创办学科,又或站在大洋彼岸加强校际联系、促进学生交换……
近年来,刘宏说他明显感受到厦大的进步,不仅是硬件,而且也在软件上。人文社科等传统学科依旧领先,医学等新兴学科也在蓬勃发展。在百年历史节点上,刘宏期望母校办得越来越好,不仅在国际学界的排名越来越好,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创新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原音回放】“在bat365在线平台学习四年本科,最重要的就是学有所成。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沟通、分析和写作之类的必备技能,它们对未来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文 | 学生记者 李俊一
图 | 受访者提供
指导老师 | 周钧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