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友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友动态 -> 正文

访王其灼学长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30日 00:00 浏览次数:

早就听说王其灼学长已经85岁高龄却仍在教书育人、努力工作,而且热心校友工作,为我们校友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着实让我深感敬佩。

早就听说王其灼学长已经85岁高龄却仍在教书育人、努力工作,而且热心校友工作,为我们校友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着实让我深感敬佩。早春四月,乍暖还寒,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们满怀敬意来到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江湾分部拜访了46级化学系的校友王其灼教授。

刚走出电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顺着中气十足的声音找去,看见一个衣着简朴、精神矍铄的老教授正在指导一位年轻人,态度慈爱,正是王老。我们报上自己的名字后,王老又给年轻人交待了几句,就笑着向我们迎了过来,把我们带到了隔壁他自己的办公室,这中间虽然没说几句话,但是王老热心而平易近人的态度却像外面春天的阳光一样让人感觉温暖。将我们带进办公室后,王老转身又让他的助手帮我们倒茶去了,我们很是奇怪,这么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怎么办公室里会没有饮水机。王老好似猜透了我们的疑问,就解释道,他一周只来这个办公室两天,饮用水开封后要在一周内用完,他知道自己肯定用不完,为了不浪费,就把饮水机撤了,需要水时就到别的办公室去打一些。听完王老的解释,再看看王老简朴的衣着和办公室,想到以前听说的王老为校友会做的那些工作,我对王老的敬佩之情又深了一层,想想自己,实在惭愧。

入座之后,我们转入正题。王老一开始就反复说,“实在没有什么好谈的,没有几句话可说”,感觉他为社会、为校友会奉献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似乎这本就是他份内的事情,根本没必要宣传。我想,或许这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与别人的差别吧,无论自己做出了多少的贡献,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总是那么谦虚,而且不求回报。看到让王老自己谈奉献、谈成就恐怕不会有什么收获,我们只好换了个话题。既然王老那么热心校友会工作,而且也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做了不少事情,我们就开始谈起如何把校友工作做得更好上来。王老首先肯定了校友会的工作,认为在现在的条件下,一来社会气氛比较自由,大家的选择很多,二来现在校友跨系、跨专业、跨年代,大家的背景差异很大,三来校友会的工作都是大家在很忙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做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把校友会办成这样已属不易了。

自然而然的,我们就谈到了为校友会工作的动力。采访之前,我们也做了一些准备,了解到王老对校友会贡献颇大,他曾经负责编印了多期46级级友通讯,也是其他各期的积极供稿者,2001年4月曾筹划了四六级和四七级的校友在上海的大聚会。那次聚会参加的人数很多,节目丰富多彩,得到了广大校友的好评。这其中的辛苦奔波与耗时耗力我们大致可以想象。毕竟已经毕业了这么多年,要联系一个同学都很难,更何况是要把这么多的老校友聚起来,再说老学长们已有八十好几,身体状况也会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此艰巨而浩大的工程,王老却办得极其成功。问及其中的动力,王老笑了,他说,没有什么动力可言,校友会工作其实并没有占去他大部分的时间,在时间、条件、精力都可以出一点力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不做校友工作是讲不过去的,他认为这些事情就是他应该做的。我想,或许他的动力就是他内心对学校的爱,对校友的爱以及他高尚人格中的奉献精神吧,当这一切都内化后,便让人感觉不到明显的动力了。如果每位校友都有着这样一份心,尽力而为,厦大校友会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将会更强,也将会使更多的校友感受到关爱与温暖。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改进校友会工作时,王老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建议,比如,在跨专业跨年级的情况下,最好每个年级每个专业找到一两个核心人物,校友会联系核心人物,再由他们去发动活动。关于校友通讯,因为校友面很广,大多数人彼此之间互不认识,因此内容最好以通讯为主,侧重于每个班级里面发生一些什么事情,这是第一位的,最好占一半以上的内容,第二位是母校的一些最新的情况,这是大家都关心的,再下来是校友会的活动报道。校友会的活动最好分系、分专业、分领域搞一些比较小规模的活动,大规模的活动一年一两次就可以了,还可以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最重要的是校友会中要有一批热心人来组织,他强调,对校友来说,“要我聚会”和“我要聚会”是不一样的。

随后,话题又转到了我们的母校厦大。王老的大学四年都是在长汀度过的,先是修了机电,后来又转到化学系,因为他觉得化学更具有创造性,同时,精力充沛的王老还辅修了生物,多学科的背景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师生和同学间结下了最深的情谊,甚至超过血浓于水的亲情。王老认为,厦大给他的最大影响就是认认真真。他说那些老师站在那里都非常让人感动,让人一看就觉得要像他这样子,甚至站起身模仿了萨本栋老校长,从他短短的模仿中,我也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我想,或许这种感动已经陪伴了他一生,并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了吧,因为,在他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这种认真。采访过程中,一位学生过来请教论文,王老很耐心地指导她,连一些细节也一一指出,虽然时间不长,却让学生心服口服,也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心生佩服。同时,作为《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的主编,王老一直坚持审核每一篇文章的最后一稿,把好最后一关。正是由于这种严谨的态度,形成了一个优秀的团队,保证了杂志的质量。迄今,《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美国化学文摘千种表入选期刊。曾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信息成果一等奖。

王老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运动,但是心态十分超然,他认为一切都是环境造成的,只要自己努力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对于年轻的校友,王老说,重要的是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不要浮夸,虽然浮躁难免,但是不要长期浮躁。凡事要认认真真,做一个有用的人。这使人不禁想起了厦大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也许厦大的教诲,已融入了王老的行止思言。也会影响我们这些后辈的人生,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

采访将结束的时候,王老拿出一张他85岁生日时与妻子的合照给我们看。照片上两位慈祥的老人相拥而立,脸上笑容灿烂,恩爱之情让人好生羡慕,照片旁有一首小诗,是王老自己做的,从诗中,我看到了王老的平易近人、认真、超然和高尚,就以此诗结尾吧!

八五吟草

九重天上老少年,转瞬年华竞八五。

科技文艺两无成,甘作人梯与众伍。

为学戒躁务求真,创新乏术惟温故。

生正逢时何所悔,友朋莫嗟我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