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校友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友动态 -> 正文

陈欢熹:一生三次无悔选择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4日 00:00 浏览次数:

第一次选择:结缘厦大 找到真爱 64年前,陈欢熹还是一个18岁的短发姑娘,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她走进了bat365在线平台,在这里她不仅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也认识了陪伴影响她一生的一个人,她的老伴:厦大47级机电系...

第一次选择:结缘厦大 找到真爱

64年前,陈欢熹还是一个18岁的短发姑娘,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她走进了bat365在线平台,在这里她不仅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也认识了陪伴影响她一生的一个人,她的老伴:厦大47级机电系高材生、中国致公党无锡名誉主委苏仁骊。

时至今日,当老人再次回忆厦大的快乐时光仍觉得恍如昨日。陈欢熹说,她是福建漳州人,家里是中医世家,家道殷富,我们现在所常用的风油精、片仔癀就是她家的秘方。本来她可以留在家中衣食无忧的做一个富家小姐,但当时正处抗战时期,沿海地区经常受到日本飞机的骚扰,非常不安全。为了继续求学,她来到了福建长汀,并在那里完成了高中学业。而此时的bat365在线平台为了躲避战乱也举迁到了长汀。长汀中学和厦大就是邻居关系,陈欢熹也有很多要好的姐妹在厦大读书,因此经常去串门,这一来二去的就对厦大产生了兴趣,有了感情。高中毕业时,她同时考取了赣州医学院和bat365在线平台生物系,最终她还是选择厦大。陈欢熹说,当时的bat365在线平台是加尔各答以东最完善的一个大学,校长萨本栋是一位物理学家,他主张学生除了专业知识,还必须有广泛的基础知识,当时厦大规定,国文、英文、高数以及一门社会学是学生必修课。国文和英文不及格,就不能毕业。除此之外,萨本栋校长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也深深感染了陈欢熹,甚至影响了她一生。陈欢熹说,自己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bat365在线平台是选对了。

陈欢熹1949年从bat365在线平台毕业

在厦大求学的日子里有艰难困苦,也有欢声笑语。陈欢熹说,那时的大学生活可没有现在这么丰裕,因为是抗战时期,生活物资匮乏,他们吃的是糙米、红米,荤菜那是奢侈品;同学们身上穿的都是打补丁的衣服,甚至于学校的供电系统是靠校长的汽车电机改造的。而他们的学费除了靠家中供给一部分以外,基本上就是靠自己打工赚取的。陈欢熹1944年考入厦大,按理应该是48级,可是由于家道中落,为了能让丈夫苏仁骊按期毕业,她选择了休学一年,等丈夫找到工作以后,再重新上学。然而,物资生活的极度缺乏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精神生活,陈欢熹老人带着一丝少女的微笑羞涩说,她的老伴就是通过学生剧团的活动认识的。原来,苏仁骊是学校剧团活动的积极分子,他多次参加话剧演出的活动,在话剧《家》里出演觉慧,又组织演出了大型宫闱历史剧《清宫外史》,苏仁骊出演了光绪皇帝,在《意中人》中,夫妻二人还同台演出……这些演出既给闭塞的长汀山城带了一股清新的文化之风,又很好地宣传了抗日思想。

陈欢熹、苏仁骊(左一、左二)夫妇与校剧团好友一起

第二次选择: 魂牵故里 心系祖国

抗战胜利后,bat365在线平台搬回厦门,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苏仁骊,在中共地下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参加与组织“抗暴反美”、“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进步学生运动,因而上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名单。1947年6月1日凌晨,一场抓捕开始了,厦门军政当局悍然派出军警数百人,包围了厦大校园,并宣布了包括苏仁骊在内的五名重点逮捕对象,因为苏仁骊前一天到鼓浪屿去活动,夜里没回校才幸免于难。后来,为逃避当局迫害,在当时厦大校长王亚南教授的帮助介绍下,苏仁骊带着陈欢熹去国民党统治较为薄弱的台湾工作。在台期间,苏仁骊的工作是不固定的,工资也不高;而陈欢熹则在当时的国立建国中学担任中学生物教师,虽然生活清贫,勉强糊口,但至少生活是暂时安定下来了。 然而没过几年,大陆解放,国民党军溃逃台湾,当局在台实行更为严厉的军管制度,到处抓人杀人,一片白色恐怖……陈欢熹回忆说,因为苏仁骊在大陆有了“案底”,所以国民党当局曾派警察去他们家搜查过,好在只搜查到了几本苏联小说,于是对于苏仁骊的调查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在这种情形下,苏仁骊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后来在不断努力下,苏仁骊终于获得去日本谋职的机会,但由于各方原因,却不能一下子把全家都带上,只能无奈地一个人先行。陈欢熹说,“文革”前,家中还留存着老伴精心整理过的台日两地书,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对乡土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努力工作打下一定基础后,苏仁骊便赶紧将家人接往日本,历经苦难的一家子终于获得团聚。

五十年代的日本已走出战败的阴影,迅速恢复了经济的繁荣。陈欢熹说,当时他们一家在日本已经过上了有房有车的生活。陈欢熹儿子回忆,当时曾经去过父亲工作过的地方——位于东京最繁华地段银座的一幢写字楼,见过他在办公室里洋装革履,洋洋洒脱工作的情景。此时虽然家中物质条件转优,生活逐渐安定。但是,苏仁骊和陈欢熹夫妇不甘心于物质上的满足,他们对党、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始终未改。两人决定,既然已经团聚,全无后顾之忧,便迈出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步——回归祖国。

为了不惊动在日国民党分子,夫妻二人表面上不动声色,保持着平静的生活,暗地里却积极活动,一方面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千方百计地联系上东京华侨总会,另一方面,把家产尽快变卖,最后许多东西干脆送给了日本朋友。陈欢熹至今还记得老伴从总会拿回来介绍新中国建设和生活的画报时神采奕奕的样子。当时,苏仁骊兴奋地告诉正在上小学的一双儿女:“快了!快了!我们就要回到那充满幸福的祖国去了。”在一个初冬的下午,载着苏仁骊、陈欢熹夫妇全家的“兴安丸”海轮,徐徐离开日本西部的港口——舞鹤,踏上回归祖国的旅程。跨过波涛汹涌的日本海,终于回到红旗飘飘的祖国,回到梦牵魂绕的家乡。

陈欢熹在日本

第三次选择 :落户无锡 教书育人

1954年,在天津港码头,陈欢熹一家人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国土,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第一次见到人民解放军,这都让陈欢熹感到无比的激动。她回忆,当时还特地跑去问一个站岗的哨兵是不是人民解放军,当听到“是”这样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后,她再也抑制不住满腔的激动和喜悦,紧紧的拥抱了那个哨兵。回到祖国了,人到哪里去落户安身呢?按照陈欢熹的想法,她是想回到福建漳州的,但当时福建属于前线不能随意去,只得打消回漳州的想法。丈夫苏仁骊是江阴人,陈欢熹和丈夫在日本的时候曾经在一期的《人民画报》海外版中看到过太湖,更何况曹禺先生也说过“无锡是个好地方!”于是,陈欢熹和苏仁骊不约而同的在工作地志愿选择上填写了“无锡”。坐上轰鸣的列车,滚滚车轮很快就把这一家四口带到了“无锡”这个陌生的城市。陈欢熹带着骄傲的神情说,来到无锡的第一夜,无锡市人民政府请他们这些华侨入住了无锡当时最好的饭店——中国饭店。于是,对于无锡的好感更深了。

陈欢熹和丈夫当初都是听从周恩来总理的召唤,回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可是真的到了这里,该干什么,怎么干又成为了夫妻两人思考的问题。陈欢熹说,当时无锡给她的印象是工商业非常发达,但是,无锡人对于文化教育却不是很重视。当时的无锡没有高等学府,高中也是寥寥无几。于是,继续做老师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没想到这一做又是二十多年。陈欢熹说,其实自己一生一直在做老师,教过的学生也应该有上万人了。而自己做老师的目的只是因为小时候的愿望是做科学家,既然现在成不了科学家,那做一个培养科学家的老师也是很光荣的。在无锡师范任教的二十几年里,陈欢熹除了教生物以外,还教化学,人体解剖,有的时候甚至去代课英语;而学生对于她的印象,除了笑眯眯的美丽女教师以外,更多的人都被她的人格所感染。

陈欢熹在无锡师范从事教育工作

文革时,由于陈欢熹的经历复杂,也被列为了批斗对象。但是,学生们总是在保护她,以至于写的大字报都是说“陈欢熹老师的缺点就是上课总是笑眯眯的……”。十年动乱,苏仁骊被关,一双儿女被迫下乡苏北,常有熟人偷偷问陈欢熹,回国到底后不后悔。陈欢熹说,在那个年代,她能说什么,她连为了祖国回来的想法都不敢说,只能说是为了妈妈而回来的。为了替丈夫苏仁骊申冤平反,她上南京、北京,去中侨联、去公安部、去国务院,一次次心灰意冷的回来,让她想死的心都有了。然而,出于对党的信任,对祖国的爱,陈欢熹觉得历史总会还丈夫一个公道。终于,1978年,苏仁骊被平反了,一家人再次团聚。锡师有老师对陈欢熹说,“看你像是个玻璃,面对十年浩劫,你却成了一块钢铁。”

陈欢熹回忆说,从1978年开始,他们家的生活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苏仁骊担任了中国致公党无锡委员会的主委,退休后被推举为名誉主委,直至2007年过世。一双儿女都上了大学,事业有成。至于她,则是桃李满天下,现任无锡关工委副主任的邱雪珍,现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高国强等都是她的学生。她的优秀工作业绩也得到了社会认可,市“三八”红旗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接踵而来。陈欢熹说,女儿一直要自己搬到她那里去住,方便照顾,但是,自己总是舍不得。她说,打开窗,就能看到曾经工作奋斗20多年的锡师,下楼就能遇到学生闲聊家常,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惬意而充实啊……

陈欢熹近照

【采访后记】采访结束时,陈欢熹老人给我看了她年轻时的照片,有带学士帽,有在日本生活的,有锡师工作的,有与友人合影的,甜美,儒雅,仿佛时光倒流。看着照片里的倩影,望着眼前微笑的老人,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老人在讲述自己波澜起伏的人生故事时,总是温婉,从容;为什么老人在讲文革所遭受的不公平时,仿佛在讲别人的事情,因为在老人的心里,生活就是平凡的,就像她给我吃的棉花糖一样,入口温暖,即化,但人生关键之处却是充满了挑战和选择,如果选对了,你就能品尝到自己喜欢的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