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催化成就奖获得者,bat365在线平台教授万惠霖先生于2024年4月28日凌晨1时安详辞世,享年86岁。
万惠霖先生1938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北汉口。1958年,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1959年,因表现优异被选派转入bat365在线平台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bat365在线平台催化教研室主任、化学系主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bat365在线平台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万惠霖先生是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催化化学研究,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和合成氨催化剂的相关理论、轻质烷烃选择氧化等领域潜心钻研、深耕不辍。他带领科研团队研制出含氟稀土—碱土氧化物催化剂,大幅提升了从廉价天然气制取乙烯的催化性能,相关成果被美国化学化工新闻誉为“瞄向工业过程的新催化剂”。他在国际上首次获得表面超氧是甲烷氧化偶联活性氧物种的直接光谱证据;发现并论证了氧气存在下氧化镧等表面激光诱导的过氧物种形成及其机理;通过理论模拟指认了端氧物种为轻质烷烃临氧转化的活性位。他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研究成果,先后于1982年和1987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对我国催化科学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卓著,蜚声国内外学界。
蔡启瑞先生(右)与万惠霖先生(左)在探讨学术问题
万惠霖先生是立德树人、桃李满园的大先生。他长期坚守教学一线,1983年起连续18年为研究生讲授“催化专题”,为教育部委托举办的催化进修班讲授“催化原理”课程。他的课堂深入浅出、内容丰富,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深受学生喜爱。他为人师表、爱生如子,寓育人于教书之中,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影响着一代代学子,培育出一大批催化界的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他作为第一完成者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并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多项荣誉。合著的《催化原理》是国内最早系统介绍催化化学的教科书,至今仍是催化研究的经典教材。
催化原理备课手稿
万惠霖先生是一心为公、甘为人梯的领路人。他淡泊名利、励精图治,担任bat365在线平台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和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着力构筑交叉融合、均衡发展的学科矩阵,有力推动了bat365在线平台化学和化工学科的长足发展。他爱才惜才、奖掖后学,重视中青年学者的培养,引进世界名校优秀博士,布局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朝气蓬勃、锐意创新的科研梯队;他扶持年轻研究团队成长为基金委首批化学类创新研究群体,从中涌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他还先后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常务理事,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化学部主任等职务,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中国化学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万惠霖先生与课题组老师指导博士生科研
“朝乾夕惕,笃行致远”,是万惠霖先生的真实写照。为了教学、科研、行政“三不误”,他把休息时间挤压到最低限度。万先生每晚入睡前,都会习惯地看一眼对面楼里恩师书房的灯光,他曾深情地说:“老师那么高龄还在开夜车,对学术前沿依然了如指掌,学术上仍有很高的追求,作为弟子怎敢有丝毫懈怠!”
万惠霖先生赤诚报国、献身科学、爱岗敬业、敢为人先,一生践行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厦大校训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万惠霖先生的辞世,是bat365在线平台和bat365在线平台化学学科的巨大损失,也是我国教育界、科技界和催化学界的巨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万惠霖先生!
万惠霖先生千古!
来源:“bat365在线平台”微信公众号